本文纯属无聊自学,给自己多添点文化。

经过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和五代时期的分裂局面,公元 960 年赵匡胤建 立了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制瓷工艺达到新高峰,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五大官窑体系分别是汝、官、哥、钧、定。

  • 汝窑

 

五大官窑_五大官窑

 

汝窑位居五大官窑之首,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因其烧制时间只有二十来年,所以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统计在册的汝窑只有67件。另外,史书上也有记载,《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提出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我们知道,古代对玉和玛瑙都是上品,这更显示了汝窑的尊贵,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公开拍卖一只变形的直径为8公分的盘子,成交价为154万美元,后来拍卖上亿元人民币的珐琅彩当时也就卖二三十万美金。

汝窑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是汝窑的釉色呈天青色;

第二,具有“蟹爪纹”,就是说釉面开片的纹理有细微的毛刺;

第三,鱼鳞状开片,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会有折光率;

第四,就是香灰胎,瓷胎是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以后落下来的香灰。一般情况下,汝窑的胎和底同厚。

官窑瓷器从侧面反映了帝王的追求,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汝窑被烧制成青色,主要因为当时的宋徽宗信奉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在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道教追求的都是青色。今天台北故宫所藏的宋人书札中,有这种天青色的纸,是淡淡的一种蓝灰色,用来写道教的祈祷词。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 官窑

五大官窑_五大官窑_02

北宋官窑在宋徽宗时期才开始烧造,窑址不明。官窑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青绿,宋徽宗执政20多年,在加之靖康之变,瓷器在此次历史事件中被焚毁,能留到今天的北宋官窑非常罕见,其目前存在的代表作是“琮式瓶”,是一种礼器,目前全世界仅存4件。另外,公元1127年,南宋接替北宋,,又形成了南宋官窑。官窑的鉴定特征如下:

第一,紫口铁足的特征,所谓“紫口铁足”是指口部由于釉薄,露出紫色的胎骨;圈足露胎的部分,呈现铁褐的颜色;

第二,官窑都有开片,规律不一;

第三,北宋的官窑厚重,南宋的官窑轻薄。这个特征跟南北地域的人的性格有关。

  • 哥窑

五大官窑_五大官窑_03

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所以瓷器出窑以后,釉就会开裂。这种现象被文人赋予一种病态美学,从最初的无奈到后期的主动追逐。哥窑的特征如下:

第一,是金丝铁线,这是它的典型特征。“金丝”是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这是由于空气与铁与空气长时间的接触氧化后出现的色泽;“铁线”是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

第二,哥窑的第二个特征是紫口铁足,官窑也有这个特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官窑和哥窑代表着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缺憾美。鉴于宋朝的文学修养和以文治天下的政治理念,宋朝的文学造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也造就了这种缺憾美的审美艺术。在这对官窑和哥窑的认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钧窑

五大官窑_五大官窑_04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仅从颜色就可以辨识。从科学上讲,钧窑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这对中国陶瓷史作出了重要贡献,钧窑的颜色有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非常多。素有“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之说。钧瓷的残片可以打磨后,镶在腰带上,显示我特有身份。钧窑的特征如下:

第一,钧窑是乳浊釉,一种不透明的釉,官窑、哥窑、汝窑,都属于透明的玻璃釉,这种釉的好处就是遮盖力强,能够把胎土彻底遮盖住。

第二,钧窑属于窑变系的瓷器,它的呈色在入窑之前不能控制。所谓“窑变“,是指进了窑以后,在烧造中才产生的变化,人力不可控制。通常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钧窑的本质。

第三,钧窑具有蚯蚓走泥纹,是因为钧瓷的釉非常厚,能够厚达七八毫米,

第四,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乎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那种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这个特征现在已经不是陶瓷鉴定的绝对特征了;

  • 定窑

五大官窑_五大官窑_05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在五大官窑中,他是最早的,起源于北宋早期,在五大名窑中,定窑与其他四窑不同,它是白瓷,那四个都是青瓷。其他四大名窑都以釉色作为表现形式,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直接原因是因为定窑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窑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窑可以用刀来雕刻,体现它的纹饰之美。宫廷中使用的定窑不仅仅是白色,当时还烧造了各种颜色,根据颜色不同,被后人定名为红定,现在叫紫定;墨定,现在也叫黑定;还有绿定,古籍上都有记载,非常少见。

五大官窑反映了宫廷的审美取向,他代表着贵族的精神感受,青瓷受到宋徽宗个人的喜好而提倡,这是宋代官方陶瓷美学的一个写照。在中国乃至世界,权力美学被无以复加的加以推崇,都借助权力来增加自己的价值和份量,这是一种当前社会所反映的一种病态。这不是宋官窑里所提倡的缺憾美,而是现实生活中瓷器所表现出的一种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