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做的产品,并不是数据产品
|0x00 你真的理解数据的价值吗?
前一阶段,木东居士分享了一个案例,个人认为很有代表性,这里简略叙述一下,作为问题的起点:一位朋友从运营晋升为管理层,开始带团队,因为朋友本身是运营出身的,所以对于业务的诉求,非常了解,但团队成员大多是技术出身,总是get不到业务需求的点,容易陷入到技术的追求中不可自拔。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做数据的同学,从幕后走到台前的过程中,会有一种身份上的不适应,也就是无法从技术视角跳出来,无法理解业务视角的痛点和问题。车品觉在《决战大数据》这本书里,也提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数据分析和数据技术团队的目标不一致。书里写到:“业务部门对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及如何用好数据充满疑问,甚至有人认为数据分析仅仅是门面功夫,技术团队有时候会跟我的团队‘对着干’”。不光是数据分析和数据技术的矛盾,产品与数据、运营与数据、后端与数据,几乎数据交集的相关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并不是技术冲突的矛盾,而是业务理解和价值选择的矛盾。如果我们往更深的层次看,为什么价值选择不一样,或许可以用更高层级的抽象来解释:
- 数据技术 = 工程;
- 数据分析 = 科学;
- 产品运营 = 商业。
三种不同思维,碰撞在一起时,确实很难融合。
|0x01 ERP解决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这里要提到ERP?也是跟产品朋友聊天时提到的。先简单介绍一下,笔者目前在从事企业智能化的工作,产品本身是没有对标的,所以每个人在理解这个产品上会有一定的差异。产品怎样看“企业智能化”?一句话解释:“自动化的ERP工具”。ERP有很长时间的历史,而且其价值是已经被证明过的,即便是大数据如火如荼的今天,ERP的作用依然无法被替代。但ERP会有一些问题,那就是本身的使用也是严重依赖于人的,而不是依赖自动化的数据。因此如果ERP的部分环节,能够被数据的自动化所替代,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在ERP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延伸,也就是在已证明商业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的价值。数据技术团队日常所做的产品,大多数也是ERP的价值体现,那就是停留在数据展示的层面,而没有深入到分析的地方去。但团队合作时,每个人并不会认同ERP产品的思路,不论是后端,还是数据技术,大家都希望自己做的产品是一种数据产品,能够体现智能化的价值,因此非常看重产品背后的技术能力,也就是“工程”思维太重。然而,如果站在商业的价值上,数据仅仅只能被展示,那它的意义在哪里呢?每个人冲突的地方,正是对价值理解的不同。
|0x02 数据解决了什么问题?
上文ERP的例子之后,我们就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作为团队负责人,怎样做,才能将大家的价值思维凝聚起来,也就是创造一种更高的“共同价值”。其实技术人并不是怕需求多、或者是做不了,而是怕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价值,不被认可,这会非常的伤人心,时间久了,技术也就成为了“老油条”,导致积极性的下降。但数据“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 数据要体现技术能力,成本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数据要体现商业价值,商业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数据同学而言,技术能力的深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学会宣传,也就是让用户知道数据的好处。尽管我们不能假定用户最终会知道数据的好处,但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理念,一边宣传理念,一边教授技巧。尽管数据不直接产出商业价值,也不直接体现科学价值,但是数据依然是有丰富的价值的, 这种价值只有在与产品、运营、分析师的思维碰撞中,才能撞出火花,才能在工作中发现数据的用途。换句话说,数据解决了一部分的思维惯性,从另一种视角来看业务。如果数据寻找到了能够落地的场景,那么数据的价值也就水到渠成的体现了出来。
|0xFF 产品怎样才能体现数据的价值?
数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知识的积累,更体现在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思考。做业务数据的同学往往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掌握了“数据仓库”及“数据湖”的东西之后,很难进一步提升自己了,因为该会的技术都学会了。这个其实并不只是业务数据的烦恼,也是技术通用的烦恼。 知识是有边界的,边界之外,只能靠一个一个的点来突破。
- 你能理解,数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多越麻烦吗?
- 你能理解,每一次产品迭代的背后,会带来哪些商业价值的变化吗?
- 你能理解,数据的本质并不是技术,而是信息的传递吗?
任何门类,到顶之后,思考的都是更广阔的层次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跨学科”。但知识的融合并非一日之功,当你面对P7到P8的差距时,永远不是什么技术上的差距,而是在思维层次上,你已经落后太多了,而这种差距,并非两三年能够弥补的。因此,产品要怎么做,不要去争论,不要去试图证明自己很懂,而是多站在其他人的视角上,分析如何可以做的更好。不信的话,当你自己做的东西被挑战成闭门造车时,就真的无法反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