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RDB:
RDB(Redis DataBase):RDB 持久性以指定的时间间隔执行数据集的时间点快照。
说人话:实现类似照片记录效果的方式,把某一时刻的数据和状态以文件的形式写到磁盘上,也就是快照,恢复时再将硬盘快照文件直接读回到内存里。
这样一来,即使故障宕机,快照文件也不会丢失,数据的可靠性也就得到了保证。这个快照文件就称为RDB文件(dump.rdb)。
2. 修改配置文件:
2.1 查询redis7原始配置文件:
要注意的一点是redis7相比于redis6在快照的时间间隔上和修改频次是变化较大的
2.2 将时间间隔和频次修改为5秒2次:
2.3 修改rdb文件的保存路径已经文件名(方便自己查找):
默认路径为:/usr/local/redis
修改为:
注意:这里修改路径可能会出现问题:
解决方法是dir /myredis/dumpfiles 改成 dir ./myredis/dumpfiles默认文件名:
修改为:
修改成功:
3. 触发备份:
3.1 自动触发:
5秒钟修改2次自动触发(两个条件都要满足,即时间间隔大于等于5秒,修改次数大于等于2次)
3.2 备份恢复:
在启动服务时,redis自动根据rdb文件进行备份。
有两种特殊情况,当执行flushall/flushdb(这种情况生成的rdb文件即为空,没有意义)或者退出客户端,redis自动会生成一个当下最新的rdb文件。
注意:不可以把备份文件dump.rdb和生产redis服务器放在同一台机器,必须分开各自存储,以防生产机物理损坏后备份文件也挂了。
3.3 手动触发:
两个命令:save(线上生产禁用)和bgsave(默认)
save在主程序中执行会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直到持久化工作完成,执行save命令期间,redis不能处理其他命令,非常严重的问题,线上禁止使用。
bgsave命令会在后台异步进行快照操作,这个操作是fork(即产生一个和父进程完全相同的子进程)出一个子进程在后台完成的不阻塞,快照同时还可以响应客户端请求。
4. RDB的优势与缺点:
4.1 优势:
1)适合大规模的数据恢复
2)适合按照业务定时备份
3)对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不高
4)RDB文件在内存中的加载速度比AOF快得多
4.2 缺点:
1)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做备份,如果redis意外发生宕机,如断电,则会丢失当前至最近一次快照之间的数据
RDB需要经常fork出一个子进程在磁盘上持久化,如果数据量很大则会导致I/O严重影响服务器性能
5. 检查修复dump.rdb文件:
在rdb文件迁移或者写入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数据损坏,这些数据损坏很可能使整个rdb文件不可用,所以需要尝试检查并修复。
先进入/usr/local/redis/bin,使用里面的redis-check-rdb进行rdb文件检查修复:
修复成功:
如果修复不了,那只能自认倒霉了。。。
6. RDB快照禁用:
1)redis-cli set save ""
2) 修改配置文件:save 5 2 --> sav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