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编码是ERP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料品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资源编码重要性如下:
1)影响资源的管控
      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资源是企业管控的对象,资源编码就是企业管控的基本元素;也是一种提高企业资源管控能力和效率的基本手段;这种管控包括价格,数量,质量等。
2)影响企业库存,物料分析,成本核算等方方面面。
      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实现资源管理的闭合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根本目标,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盘点来平衡物理帐和电子帐,但毕竟这只是一种补救性手段。如果资源编码规范,BOM结构合理,物流过程准确,资源存放标识清晰,那么可以极大的减少系统的账目混乱。实施人员,维护人员也就不会成为救火队,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通过红冲甚至是后台修改数据来平衡账目(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手工修改后台数据则是完全应该禁止的)。

可以这么讲,编码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ERP系统的效率乃至成败,下面是资源编码的一些信息:

1)编码方式:
      一物一码:这是软件系统最常用的方式,其优点是便于计算机处理,可以降低系统设计难度;但缺点是对于有些企业,会导致编码数量和BOM结构数量太多,而且缺少灵活性,会影响业务处理的效率;
      多物一码:一般系统都不会采取这种方式,但对于有些情况,这种方式却是一个不错的选项,作为一物一码的补充。
2)有意义编码和无意义编码
     早期的编码大多采用有意义编码,但现在的系统一般都采用大类区分,后面的编码多是无意义的这种混合方式。有些系统也会采用完全无意义的编码。采用有意义得编码好处是可以从编码就大概知道资源的一些基本信息,但缺点是码位不好固定,有时会很长。编码与关键属性之间的同步也是个问题。采用无意义编码的好处是灵活,而且可以减少码位,缺点是编码很难识别(对于现在来说,这已经不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一般系统都会采用混合形式,即资源大类作为有意义的编码,其它位则是无意义的。

资源编码的规范一定要根据企业本身的资源性质和生产方式(比如是计划生产类型还是按单生产型等)来进行。资源编码过程其实就是对资源关键属性的确定过程,也是企业资源编码规则的制定过程。企业资源编码规则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标准,需要具有严肃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虽然有从软件系统的角度来看,资源编码似乎很简单,但如果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待资源编码,其实系统的构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特别是一些通用的系统,是需要建模的。
由于早期系统资源编码处理缺乏预见性,很多企业的资源编码并不是统一的,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系统之间的交流非常困难,也是企业应用系统整合中非常困难的地方。很多企业开始构造资源编码中心来统一管理各个应用系统中的资源编码,其成本当然是很高昂的,当然,如果要整合企业的应用,降低信息系统之间的交流成本,提高信息交流的质量,这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其实无论是ERP系统还是其它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资源的编码问题都应该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规范和看待,否则后患无穷。因此无论是实施方还是开发方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资源编码规范的过程也是企业管理规范的过程,也是企业流程规范的基础。

这几年来,很多大型的企业为了整合企业信息系统,都在做这方面的规范,花费其实很不小,我前两年做PDM系统的时候,就参与过这种改造过程,因为涉及到各个系统厂商的利益,扯皮的事情很多(大家都不想改,有的系统甚至无法改)。经历过这个过程,也使得我对规范和规划,以及预见性的重要性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谋划在前,行事在后,预留空间,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