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总是喜欢有很多种高跟鞋,如果可能的话,她恨不得买尽世界潮流款式。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存储管理员,你希望你的数据中心有多种类型的存储吗?

最近,初创公司Primary Data发布了一个存储普查数据,发现很多企业的存储类型都很多,尤其大企业更是如此。

这次普查了36个企业,以美国企业为主。

调查发现,企业购买的存储类型很多,超过20个种类存储的企业占比31%。

这些存储多数来自1-5个存储厂商,其中,采用3个以上存储厂商的企业占比超过6成。

企业规模越大,采用的存储种类就越多,这个符合大家一般的认识。

超过39%的企业,其物理机数量大于100。

而公司规模较大,其物理机数量也就越多。

从上面的普查我们看到,51%的企业管理超过10种存储,而34%的企业管理超过20种不同的存储系统。

而约2/3的企业的存储来自3到9个不同的厂商。

如果是高跟鞋,我们总是希望种类多多益善。但存储种类太多,对于存储管理员来说,就是一个恶梦,太复杂了。

为了解决异构存储的管理难题,业界一般有两种存储虚拟化的解决思路。一个是采用带内的网关虚拟化方式,市场上常见的产品有EMC VPLEX,IBM SVC和华为VIS等。但这种带内的方式,扩展性差,而且下面的存储的高级特性都被屏蔽,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一般用在小型的数据中心。

现在,随着云计算的流行,大型的数据中心更倾向于采用带外的方式,也就是控制和数据路径分离的方式。这种方式扩展性好,而且可以保留下面的存储的高级特性,保护投资。

国外产品的典型代表就是EMC的ViPR控制器。其通过专用的接口或者openstack接口把异构的存储虚拟成一个池,根据服务等级进行自动化的编排和管理。

ViPR控制器可以管理具有Cinder接口的存储,也可以往上提供Cinder接口给OpenStack使用。

而国内的华为则在去年上海HCC发布了OceanStor DJ,据说现在已经开始在国内销售。OceanStor DJ可以支持把下面的各种存储虚拟成多个资源池进行服务编排,实现存储的自动化管理。

OceanStor DJ在架构上更加开放,完全采用OpenStack架构,在原生的OpenStack基础上进行扩展。用Cinder来接管块存储,用Manila来接管文件存储,而用Swift来接管对象存储。在存储资源的编排上,也是基于Heat进行扩展。

当然,OceanStor DJ针对标准的接口还是做了扩展,这样可以支持OpenStack还没有的特性,而且也可以更好支持自家的存储,使得自动化程度更高。

企业采用多种存储,一是由于业务的多样性造成,因为不同业务需要不同的存储;二是采购规则造成,比如要平衡多个供应商,或者招标流程无法指定品牌型号。这些都是客观事实,在大企业里面尤其如此。这么多种类的存储管理,复杂度可想而知。现在有了类似ViPR或者OceanStor DJ这样的解决方案,相信必然大大减轻存储管理员的管理负担,也给异构传统存储云化提供了非常好的途径。

大家如果还想私下和西瓜哥探讨传统存储的云化问题,可以在第八届云计算大会上面约我,只有你购买门票时输入我们“高端存储知识”的独家优惠码即可,每人半小时,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