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针对系统的性能指标,建立性能测试模式,制定性能测试方案,制定监控策略,在场景条件之下执行性能场景,分析判断性能瓶颈并调优,最终得出性能结果来评估系统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既定值。

  1. 性能测试需要有指标
    指标应包含:时间指标、容量指标、资源利用率指标。

  2. 性能测试需要有模型
    模型是什么?它是真实场景的抽象。比如说,我们有 100 种业务,但不是每个业务都需要有并发量,可能只有 50 个业务有,那就要把这些有并发的业务统计出来,哪个业务并发多,哪个业务并发少,做压力时就要控制好这样的比例。这种做法需要的数据通常都是从生产环境中的数据中统计来的。

  3. 性能测试要有方案
    方案规定的内容有几个关键点,分别是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测试模型、性能指标、压力策略、准入准出和进度风险。

  4. 性能测试要有监控
    监控要有分层、分段的能力,要有全局监控、定向监控的能力。

  5. 性能测试要有预定的条件
    这里的条件包括软硬件环境、测试数据、测试执行策略、压力补偿。

  6. 性能测试中要有场景
    对性能场景中的“场景”比较正宗的描述是:在既定的环境(包括动态扩展等策略)、既定的数据(包括场景执行中的数据变化)、既定的执行策略、既定的监控之下,执行性能脚本,同时观察系统各层级的性能状态参数变化,并实时判断分析场景是否符合预期。

性能场景可以分为:基准场景、容量场景、稳定性场景、异常场景。

  1. 性能测试中要有分析调优
    通过测试,分析出产生性能瓶颈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此提升 TPS,降低响应时间,节约硬件成本,这才是性能测试的价值所在。

  2. 性能测试要有结果报告
    像其他测试一样,测试一定需要有结论产出,因此报告是必须的,只不过,性能测试对报告有特殊的书写要求,比如必须包含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等定制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