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SI 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连——一个标准,由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erdization )制定。

七层参考模型: 7.应用层(application):提供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判断我们的电脑是否有资源去被调配。

6.表示层(presentation)::提供数据的编码与解码,提供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5.会话层(session):用于隔离我们应用程序之间的一个通讯,会话得的发起,终止,管理的作用。

4.传输层(transport):用于控制两端会话的质量,流量控制(整个过程),纠错控制。

3.网络层(network):为数据的转发提供逻辑的地址,IP地址。.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提供硬件地址(全球唯一),提供差速检测(只针对数据链路层)和流量控制(一部分的控制,非全程)

  1. 物理层():接口和媒体类型,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电信号和光信号),定义了比特流(二进制代码)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模式和拓扑的类型。

物理层数据传输模式: 1.单工模式:信号只能单向传递: 2.半双工:信号在传递的时候可以双向传递但是同一时刻只能朝着一个方向传递: 3.全双工:数据双向传递

拓扑:网络的连接方式 总线型,所有的设备全部都串在一起,只有一条线,缺点是单点故障影响全局 环形(ring):所有的设备连结成了环形。容易形成环路导致网络风暴。 星形(star):通过交换机将所有设备连接起来 网状(nest):任意两条设备之间都有连接,最好但是最昂贵

OSI在以太网上的 PDU(protocol data unit ):网络传输的最小单位 应用层:APDU 表示层:PPDU 会话层:SPDU 传输层:segment(段) 网络层packet(包) 数据链路层:frame(帧) 物理层:bit (比特)

数据是如何被传送的? 文字———添加报头(应用层)———|打包|———编码(表示层)———进行分离(会话层)———(传输层)———(提供地址)网络层———(差速检测,校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二进制进行传递)———单位传递——

OSI参考模型的优缺点

  1. 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成更小的,更简单的组件,这有助于组建的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2. 通过标准化网络组件,让多家厂商能够协作开发。

  3. 定义了模型每层的执行功能,从而鼓励了行业标准化。

  4. 让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按能够彼此通信

  5. 避免让对一层的修改影响其他层,从而避免开发工作。

  6. 定义层次太多,执行复杂

  7. 数据包传递中封装太多,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