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stage 和 one-stage

近几年来,目标检测算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比较流行的算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Region Proposal的R-CNN系算法(R-CNN,Fast R-CNN, Faster R-CNN),它们是two-stage的,需要先使用启发式方法(selective search)或者CNN网络(RPN)产生Region Proposal,然后再在Region Proposal上做分类与回归。
而另一类是Yolo,SSD这类one-stage算法,其仅仅使用一个CNN网络直接预测不同目标的类别与位置。第一类方法是准确度高一些,但是速度慢,但是第二类算法是速度快,但是准确性要低一些。这可以在图2中看到。

YOLO算法的过程

yolo算法的核心是采用滑动窗口进行目标检测,它将检测问题转化为了图像分类问题。其基本原理就是采用不同大小和比例(宽高比)的窗口在整张图片上以一定的步长进行滑动,然后对这些窗口对应的区域做图像分类,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整张图片的检测了。

卷积层和全连接层的区别

全连接层是在整个卷积神经网络中起到“分类器”的作用。如果说卷积层、池化层和激活函数层等操作是将原始数据映射到隐层特征空间的话,全连接层则起到将学到的“分布式特征表示”映射到样本标记空间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全连接层可由卷积操作实现:对前层是全连接的全连接层可以转化为卷积核为1x1的卷积;而前层是卷积层的全连接层可以转化为卷积核为hxw的全局卷积,h和w分别为前层卷积结果的高和宽。
全连接的核心操作就是矩阵向量乘积 Y=WX
本质就是由一个特征空间线性变换到另一个特征空间。

比如你的输入的feature map是2X2,那么就需要把这个feature map 拉成4X1的列向量,如果你的feature map 的channels是3,也就是你的输入是3X2X2,也就是相当于有了12个像素点,你就需要把feature map 拉成12X1的列向量,这时候,再乘一个权重,这个权重要把12个像素点都包含进去,所以这个权重的矩阵形式应该是1X12,所以经过一个全连接层后的输出就是1X12X12X1=1X1,这时候需要看你的需要多少个1X1的神经元了,如果是3个的话,那么输出就是3X(1X12X12X1)=3X(1X1).这个3在权重矩阵中代表3行。

卷积层就相当于一个卷积核,对于传送过来的feature map进行局部窗口滑动,无论你输入的feature map多大(不能小于卷积核的大小),都不会对卷积造成影响。
输入图像是32323,3是它的深度(即R、G、B),卷积层是一个553的filter(感受野),这里注意:感受野的深度必须和输入图像的深度相同。通过一个filter与输入图像的卷积可以得到一个28281的特征图,上图是用了两个filter得到了两个特征图

区别
全连接层的权重矩阵是固定的,即每一次feature map的输入过来必须都得是一定的大小(即与权重矩阵正好可以相乘的大小),所以网络最开始的输入图像尺寸必须固定,才能保证传送到全连接层的feature map的大小跟全连接层的权重矩阵匹配。
卷积层就不需要固定大小了,因为它只是对局部区域进行窗口滑动,所以用卷积层取代全连接层成为了可能。

overfeat算法
2013年Yann Lecun在纽约大学的团队提出了著名的OverFeat算法,其利用滑动窗口和规则块生成候选框,再利用多尺度滑动窗口增加检测结果,解决图像目标形状复杂、尺寸不一问题,最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回归模型分类、定位目标。该算法首次将分类、定位以及检测三个计算机视觉任务放在一起解决,获得同年ILSVRC 2013任务3(分类+定位)的冠军,但其很快就被同期的R-CNN算法取代。

Yolo的CNN网络将输入的图片分割成 s x s 网格,然后每个单元格负责去检测那些中心点落在该格子内的目标,边界框的大小与位置可以用4个值来表征: (x,y,w,h) ,其中 (x,y) 是边界框的中心坐标,而 w 和 h 是边界框的宽与高。还有一点要注意,中心坐标的预测值 (x,y)是相对于每个单元格左上角坐标点的偏移值,并且单位是相对于单元格大小的。而边界框的 w 和 h 预测值是相对于整个图片的宽与高的比例,这样理论上4个元素的大小应该在 [0,1] 范围。这样,每个边界框的预测值实际上包含5个元素: (x,y,w,h,c),其中前4个表征边界框的大小与位置,而最后一个值是置信度。

目标检测算法 labview 目标检测算法yolo_目标检测算法 labview


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然后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网络结构参考GooLeNet模型,包含24个卷积层和2个全连接层。对于卷积层,主要使用1x1卷积来做channle reduction,然后紧跟3x3卷积。对于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采用Leaky ReLU激活函数。但是最后一层却采用线性激活函数。

目标检测算法 labview 目标检测算法yolo_目标检测算法 labview_02


先在ImageNet上进行了预训练,其预训练的分类模型采用图中前20个卷积层,然后添加一个average-pool层和全连接层。预训练之后,在预训练得到的20层卷积层之上加上随机初始化的4个卷积层和2个全连接层。由于检测任务一般需要更高清的图片,所以将网络的输入从224x224增加到了448x448。整个网络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目标检测算法 labview 目标检测算法yolo_全连接_03


损失函数计算如下:

目标检测算法 labview 目标检测算法yolo_权重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