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可能有些朋友关注到,暗网有人以十比特币的价格倒卖XX机构几十T个人信息数据的事情。

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问题,一直在强调,但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一方面是技术的限制,另一方面就是管理和人的问题了。严重性都知道,但就是会屡犯。

eygle曾写过这篇数据库信息安全的文章,其实不只是数据库领域,在其他的领域,仍可借鉴。


近日的数据安全事故,引发了很多企业的普遍关注,而不少用户从彻查中确实发现自己的数据库已经被注入,这为大家上了数据安全的重要一课。

甚至有的企业要求停用PL/SQL Developer这一工具,虽然这从制度上关上了一个门,但是我们知道数据库类似的门如此之多,如何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数据库管理的安全,减少数据运维风险呢?

我曾经在《数据安全警示录》一书中总结了种种数据安全风险,提出了很多预防措施和手段,在此整理其中的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我在书中提出了数据安全的五个纬度,可以基于这五个纬度来梳理企业的数据安全,并据此建立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_数据库

在数据安全的范畴内,我们将安全划分为五大方面,分别是:软件安全、备份安全、访问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安全。

在企业数据安全中,这五大方面是相辅相成、互有交叉、共同存在的,下图是关于安全的一张思维导图,

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_安全_02

在这五大安全方向中,可能出现两种性质的安全问题,第一,由于内部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数据安全问题;第二,由于外部恶意攻击入侵所带来的安全安问题。通常我们把安全问题狭义化为后者,这实际上是片面的,在数据安全问题上,前者造成的数据损失、数据损毁,其发生率和影响度都远远超过后者。 

下面我们对数据安全的五大方面做一下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 软件安全是指我们选择的数据库产品、版本是否稳定安全;厂商所能提供的补丁集和BUG修正是否及时、基础硬件与操作系统是否经过认证。很多用户在部署数据库软件时,仅仅选择了最容易获得的初始发布版本,遗漏了可能已经存在的补丁修正,并且在运行维护中并不能够及时跟踪软件更新,也无法获得BUG信息、补丁修正和安全告警,这就使得软件本身的很多风险隐患得不到修正。如果软件安全无法保证,数据库安全的基础也就丧失了。

2. 备份安全是指用户数据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备份保全,能否在故障灾难之后获得及时的恢复和挽救。在数据库运行期,最为重要的就是备份安全,如果没有可靠的备份,将数据集中起来就只能是等待数据灾难,所以我们将备份安全提升到核心地位,备份以及随之衍生的容灾安全等,都是企业整体数据架构应该考虑的因素。很多企业在数据灾难之后因为缺乏有效备份而一蹶不振,根据Gartner 2007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经历了数据完全丢失而导致系统停运的企业中,有2/5再也没能恢复运营,余下的企业也有1/3在两年内宣告破产,由此可见,由于备份安全问题导致的企业伤害可能远远大于黑客攻击。

3. 访问安全是指用户数据库的访问来源和访问方式是否安全可控。通常数据库系统处于IT系统的核心,其安全架构涉及主机、系统、存储、网络等诸多方面,如果没有明确的访问控制,缺乏足够的访问分析与管理,那么数据库的安全将是混乱和无法控制的。在应用软件使用和访问数据库时,要正确设置权限,控制可靠的访问来源,保证数据库的访问安全,唯有保证访问安全才能够确保数据不被越权使用、不被误操作所损害,通常最基本的访问安全要实现程序控制、网络隔离、来源约束等。

4.安全防范是指通过主动的安全手段对数据库通讯、传输等进行增强、监控、防护、屏蔽或阻断,诸如数据加密、审计、数据防火墙等技术都在这一范畴之内。我们必须认识到,在IT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风险是无处不在、层出不穷的,可能我们从未思考过的安全问题,每天都在不断涌现,所以在数据库环境中采取主动式防护,可以帮助我们监控分析和屏蔽很多未知风险,已经有很多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可以用于安全防范。

5. 管理安全是指在企业数据的日常管理维护范畴内,能否充分保证数据安全以及服务的高可用连续提供。诸如DBA的维护、文件的管理、参数或数据结构的变更等等都可能引入数据风险,管理安全要求我们通过规范、制度以及技术手段去确保维护管理安全;另外,基于硬件、电力等基础平台的故障都可能影响数据库服务的高可用性,在管理中要通过监控手段及时预警,通过集群、备库等切换与服务分担保障服务的连续性。

针对最近爆发的安全事故,我抽取书中的观点,总结提升数据库安全的"16条军规"供大家参考,很多朋友向我们询问,如何做才能够彻底防范这类风险,我想你可以从以下建议中找到答案,

  1. 备份重于一切
    我曾经在总结的DBA四大守则的第一条就指出,『备份重于一切』,有了有效的备份,即使遭遇灾难,也可以从容应对,对于重要的生产环境,适当建立备库进行数据保护,查询分担,也会减少生产库的风险。
    唯一会让DBA们从梦中惊醒的就是:没有备份! 所以对于数据库运维来说,第一重要的是做好备份!有备方能无患!
  2. 严格管控权限
    过度授权即是为数据库埋下安全隐患,在进行用户授权时一定要遵循最小权限授予原则,避免因为过度授权而带来的安全风险。本次安全风险,如果用户只具备最低权限,如不具备DDL权限,那么也不会遭到风险。
  1. 明确用户职责
    应当明确不同的数据库用户能够用于的工作范围,应当使用普通用户身份的,就绝对不应该使用DBA的用户身份,只有职权相称,才能够避免错误,降低风险。即便是拥有管理员职责的用户,也应当遵循以不同身份执行不同任务的习惯,例如SYS和SYSTEM用户的使用就应当进行区分和界定。
  2. 密码策略强化
    毫无疑问,数据库用户应当使用强化的密码规则,确保弱口令带来的安全风险,很多数据泄露问题来自弱口令攻击和提权。
  3. 限制登录工具
    明确限制不同工具的使用场景,明确规定工具的准确来源,或者通过堡垒机等来限制数据库访问。对于工具也可以做出明确规则和限制,如限制仅能通过SQL Developer访问生产,PL/SQL Developer工具仅能访问测试环境,以减少安全风险甚至误操作风险。
  4. 禁止远程DDL
    可以限制DDL操作仅能在数据库服务器本地进行,禁止远程连接执行DDL操作,这一手段在很多公司被严格执行。
  5. 使用绑定变量
    在开发过程中,严格使用绑定变量,绑定变量可以防范SQL注入攻击,减少数据库安全风险;这次安全事故,很多用户开始猜测是SQL注入,走了很多分析上的弯路。
  6. 监控监听日志
    监听日志记录了数据库访问的来源、程序等信息,包括恶意扫描,密码尝试等,一定要重视监听日志的作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监控,以清楚的汇制数据库访问图谱;
  7. 数据网络隔离
    数据库的网络环境应该一直隐藏在最后端,避免将数据库置于直接的访问连接之下,由此可以减少数据库的访问风险。
  8. 测试和生产隔离
    互通就意味着同时可以访问,也就可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安全风险,企业应当将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部署于不可互通,或者不可同时访问的网络环境中,避免因为错误连接而发生的数据库灾难。分离部署一方面可以降低误操作的可能性,也可以屏蔽一些无关的访问可能,从而从网络链路上保证数据安全。
  9. 密码差异设置
    有些测试环境或者非产品环境是利用产品环境恢复得到的,DBA在建立了测试环境后,就没有修改数据库用户的登录密码;经常性的,DBA也习惯在所有环境中设置通用的密码;这些习惯为系统带来了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建议用户在不同环境中采用不同的密码设置,这是因为一方面产品环境和测试环境面对的访问用户不同,密码设置相同则意味着产品环境的安全性完全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DBA登录到不同的数据库需要使用不同的密码,这进一步减低了DBA在错误的环境下执行命令的可能性。
  10. 重要数据加密
    很多重要的数据,需要加密存储,最典型的就是用户和密码信息,大量的泄密事件本质上是因为缺乏最基本的加密防范,对重要数据实施一定的安全防护加密,是应当予以适时考虑的安全方面之一。
  11. 适时的软件升级
    这里的软件指数据库软件,尤其是当Oracle已经发布了安全补丁,已知的安全漏洞被黑客利用,则更可能对数据库产生致命的伤害。
  12. 防范内部风险
    不可否认,绝大部分安全问题都来自于企业内部,来自最紧密、最轻易的接触和访问,企业的人员变动,岗位变更,都可能导致数据安全问题的出现,单存依靠对管理员的信任不足以保障数据安全,必须通过规章、制度与规 范的约束才能够规避安全风险。
    很多企业为了便利而舍弃规范、规章或者安全限制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安全防范应当从内部做起,从限制约束自我做起,当最紧密相关的访问都遵从守则,那么系统的安全性就能够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13. 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最大的敌人是侥幸,很多企业认为安全问题概率极低,不会落到自己的环境中,所以对于安全不做必要的投入,造成了安全疏忽。所以安全问题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安全需要一点一滴的加强,逐步完善。
  14. 开始安全审计
    以Oracle数据库为例,数据库已经提供了很多安全防范的手段和方法,我们建议用户适当展开安全防范措施,开启部分任务审计,定期分析数据库风险,由此逐步完善数据库安全。

数据安全,应该从我们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