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星球里有个同学提问,关于为什么国外产品大多用邮箱进行注册和登录,而国内产品多用手机号?

 

这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这里说下我的理解。

 

用过国外产品的都知道,他们的注册和登录 ID 就是邮箱地址,例如 Facebook、Twitter、Slack 等。

 

国外产品为什么都用邮箱注册,而国内习惯用手机号?_其他

 

反观国内,大家熟悉的产品大多都是通过手机号作为唯一 ID 进行注册和登录,例如微信、滴滴、支付宝等。

 

当然,国外和国内产品在注册登录方式上也有共同点,就是使用第三方账号,例如通过 Facebook 登录和通过微信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的便利性不用多说了,省去了单独注册账号和记忆成本。

 

至于为什么国外产品多用邮箱地址而不用手机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首先是发展阶段。

 

美国互联网发展要早于中国很多年,而早期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的工具就是邮箱。

 

只要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基本人人都有一个邮箱地址,比如早期的雅虎邮箱。

 

而中国接入全球互联网时间比较晚,互联网真正开始在中国起步也是 90 年代末期的事了。

 

直到 2000 年上半年,中国的手机用户还无法发送中文短信。

 

到 2000 下半年,中国移动才首推短信业务。

 

而在两年前的 1998 年,腾讯推出了 QQ。用于注册和登录的唯一 ID 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 QQ 号。

 

包括 2003 年上线的淘宝和那个阶段上线的互联网产品,大部分都是通过邮箱地址或自定义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进行注册和登录。

 

那时候的短信成本是很高的,更何况,那个年代大部分用户还没有手机。

 

所以,早期国内的互联网产品也并不是使用手机号作为注册和登录的唯一ID。

 

就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起初也只能通过 QQ 号或者 QQ 邮箱进行注册和登录,后来才增加了手机号绑定。

 

变化发生在 2013 年前后。

 

移动互联网大范围普及和渗透,智能手机让大部分中国人都接入了互联网。

 

人手一个手机和手机号已经成为了常态。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就是因为智能手机,他们没有经历邮箱时代,而手机号是他们唯一能记住的 ID。

 

而在国外,很多互联网用户最初都是从邮箱开始使用互联网,邮箱地址在他们的认知里就是互联网上的身份证号。

 

所以,发展阶段带来了用户习惯差异。

 

说白了,大众对哪个 ID 记忆成本越低,首选的注册登录 ID 就用哪个。

 

放到现在,可能还有很多人都没有一个常用的邮箱地址。

 

其次是全球化。

 

国外上网没有「墙」的概念,像 Facebook 和 Twitter 这样的产品是被全球用户使用的。

 

如果用手机号作为注册登录 ID,会因为各国运营商的差异而定制各种版本的短信接口。

 

另外,如果出国再用短信登录,会因为收不到本国运营商的验证码而变得非常麻烦。

 

所以,作为一款全球化的产品,用邮箱注册登录或者通过通用的第三方账号登录就是首选。

 

不过话说回来,因为「墙」的存在,如果不通过「科学上网」的话,在国内使用国外产品真的很别扭。

 

比如最近我的 LinkedIn 账号忘了登录密码,而注册邮箱用的是 Gmail,加上最近 VPN 又不太好用,用邮箱找回就比较尴尬。

 

现在大部分国内产品都有手机号登录的方式,一方面很便利,另一方面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不管怎么说,短信验证码就是一个动态密码,只有持有手机的人才能获取。

 

这比静态的邮箱地址和密码登录方式还是要安全一点。

 

就算是第三方账号登录,大部分产品也会要求额外绑定手机号。

 

方案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取决于历史因素、习惯、文化的差异。

 

如果现在把国外产品都改成手机号注册登录,说不定老外们还真不习惯呢!

 

如果是你,在设计一款产品并考虑注册登录方式时,根据业务特征和产品形态会作何考虑?

 

 

国外产品为什么都用邮箱注册,而国内习惯用手机号?_其他_02

··················END··················

你好,我是唐韧!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写过代码、做过产品、出过一本书,在创业公司厮杀过,也在大厂服役过,如今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爱跑步、喜欢车、主要跟文字打交道,在这里记录自己想表达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