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GKCHINA
工控技术分享平台
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 2020)上,几乎所有的参展企业都在展示数字化、几乎所有的参会者都在讨论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头部企业——施耐德电气,更是以“绿色智能制造 创赢数字化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呈现了其在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诸多绿色智能制造实践。
借着此次盛会,剑指工控也有幸采访了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先生和施耐德电气中国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业务总监顾俊先生。
数字化是施耐德电气的发展之道:
数字化相关业务已经占到将近50%
施耐德电气在EcoStruxure架构基础上结合软硬件产品,打造出各类互联互通的产品、端到端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可以让整个工程交付的时间更短,效率更高,能耗更低的同时效益更高。在过去五年里,施耐德电气在全球41个国家完成的230个项目中,部署了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的企业获得了可量化的经济与环境收益,生产率提升最高可达50%,平均为24%;二氧化碳足迹优化最高达50%,平均为20%。
无论是在离散,还是在流程,还是混合型的行业,施耐德电气都能够提供在EcoStruxure三层架构上,不同的数字化整合解决方案,比如云,比如云边结合;而且,针对四大市场、六个专业领域,无论是建筑、基础设施、能源、工业,还是工厂、机器、数据中心,施耐德电气都能提供了非常多元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在工博会现场,锂电池和石油化工的数字孪生互动沙盘,更是形象的展示了施耐德电气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魅力:
- 锂电池行业展区融汇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机器理念,全面展示绿色智能制造规划、生产工艺、厂务管理、能效管理软硬件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通过展示锂电池产线自动化应用技术,以及电子行业的绿色智能制造真实案例,如与宁德时代、宜宾锂宝等新能源领导企业合作,全方位体现了施耐德电气在帮助离散制造业客户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排产布产、物料管控、单位成本、设备维护、质量追溯等方面的强大实力;
- 石油化工行业展区全面展示智能制造规划、数字化设计与交付,智能化运维、罐区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等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助力海南炼化、三宁化工等石化企业实现建设及生产控制的全面数字化,确保生产的“安稳长满优”。
如今,“这些数字化业务已经占据整个我们战略领域的差不多到50%了,在整个数字化转型方面我们的步伐和进展是非常非常快的。”庞邢健先生表示。
数字化是施耐德电气的生存之道:
供应链的国产化已经达到90%以上
数字化不仅仅是施耐德电气服务客户的手段,更是其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宝、抗拒风险的有力屏障。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武汉成为疫情重灾区,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不仅成功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而且复工复产后仅用时不到2个月,产能就达到甚至突破100%。这不仅受益于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前期在智慧的精益生产、绿色的设备和能源管理、智能的自控设备、互联互通的物联网以及数据驱动的运营决策5个方面的完善数字化建设,而且,也得益于施耐德电气供应链的“短链系统”。
顾俊先生表示:“今年疫情确实对我们供应链是一个大考,但是这个大考分数的高低其实并不取决于今年,而是取决于以往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施耐德电气作为一家全球性的企业,在全球有200多家工厂、有99家的物流中心、将近100家的全球网络支持中心,施耐德电气的供应链早已建立起全球联动的机制,在疫情这类突发情况的冲击下,通过全球联动有力的保证各地生产管理的正常运转,是施耐德电气韧性的体现。
与此同时,“我们的供应链系统不仅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同时又能够比较好的进行区域化的布局。如今,施耐德电气供应链的国产化已经达到90%以上。“顾俊先生表示。在疫情期间这点对施耐德电气帮助非常大,保证了复工复产之后,在大部分供应链都在国内的典型短链结构下,生产的快速拉动、快速协同、快速响应。
不论是全球联动机制、还是短链系统,其实现的基础都是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建设和拥有的先进数字化技术。顾俊先生举了一个例子:受疫情影响,施耐德电气整个供应链的交付其实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是在定单,特别是关键定单所在的中间关键节点上面,施耐德电气都有非常好的一些实时信息监控,通过云的数字化赋能,可以保证为客户提供更及时准确的服务。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整个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上点点滴滴的潜力的挖掘,就能够迅速的在短期内把潜力释放出来。施耐德电气相信数字化可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与韧性,提升企业的抗冲击能力。
以数字化手段打造的施耐德电气全球绿色供应链体系,在Gartner公布的2020年度全球供应链25强中位列第4名,并继续保持工业制造类企业当中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