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 java原代码存放目录
gen/ 自动生成目录
gen 目录中存放所有由Android开发工具自动生成的文件。目录中最重要的就是R.java文件。 这个文件由Android开发工具自动产生的。Android开发工具会自动根据你放入res目录的资源,同步更新修改R.java文件。正因为R.java文件是由开发工具自动生成的,所以我们应避免手工修改R.java。R.java在应用中起到了字典的作用,它包含了各种资源的id,通过R.java,应用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对应资源。另外编绎器也会检查R.java列表中的资源是否被使用到,没有被使用到的资源不会编绎进软件中,这样可以减少应用在手机占用的空间。
res/ 资源(Resource)目录
在这个目录中我们可以存放应用使用到的各种资源,如xml界面文件,图片或数据。具体请看ppt下方备注栏。
assets资源目录
Android除了提供/res目录存放资源文件外,在/assets目录也可以存放资源文件,而且/assets目录下的资源文件不会在R.java自动生成ID,所以读取/assets目录下的文件必须指定文件的路径,如:file:///android_asset/xxx.3gp
AndroidManifest.xml 项目清单文件
这个文件列出了应用程序所提供的功能,以后你开发好的各种组件需要在该文件中进行配置,如果应用使用到了系统内置的应用(如电话服务、互联网服务、短信服务、GPS服务等等),你还需在该文件中声明使用权限。
default.properties 项目环境信息,一般是不需要修改此文件
在实际开发中,开发android软件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测试。而使用Junit测试框架,侧是正规Android开发的必用技术,在Junit中可以得到组件,可以模拟发送事件和检测程序处理的正确性。
第一步:首先在AndroidManifest.xml中加入下面红色代码: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package="cn.itcast.action“ android:versionCode="1“ android:versionName="1.0"> <application android:icon="@drawable/icon"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 <uses-library android:name="android.test.runner" /> .... </application> <uses-sdk android:minSdkVersion="6" /> <instrumentation android:name="android.test.InstrumentationTestRunner" android:targetPackage="cn.itcast.action" android:label="Tests for My App" /> </manifest>上面targetPackage指定的包要和应用的package相同。
第二步:编写单元测试代码(选择要测试的方法,右键点击“Run As”--“Android Junit Test” ):
import android.test.AndroidTestCase; import android.util.Log; public class XMLTest extends AndroidTestCase { public void testSomething() throws Throwable { Assert.assertTrue(1 + 1 == 3); } }很多时候我们的软件需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或再次访问。Android为数据存储提供了如下几种方式:
文件
SharedPreferences(参数)
SQLite数据库
内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
网络
Context.MODE_PRIVATE:为默认操作模式,代表该文件是私有数据,只能被应用本身访问,在该模式下,写入的内容会覆盖原文件的内容,如果想把新写入的内容追加到原文件中。可以使用Context.MODE_APPEND
Context.MODE_APPEND:模式会检查文件是否存在,存在就往文件追加内容,否则就创建新文件。
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和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用来控制其他应用是否有权限读写该文件。
MODE_WORLD_READABLE:表示当前文件可以被其他应用读取;MODE_WORLD_WRITEABLE:表示当前文件可以被其他应用写入。
如果希望文件被其他应用读和写,可以传入:
openFileOutput("itcast.txt", 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 + 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
android有一套自己的安全模型,当应用程序(.apk)在安装时系统就会分配给他一个userid,当该应用要去访问其他资源比如文件的时候,就需要userid匹配。默认情况下,任何应用创建的文件,sharedpreferences,数据库都应该是私有的(位于/data/data/<package name>/files),其他程序无法访问。除非在创建时指定了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或者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 ,只有这样其他程序才能正确访问。
如果要打开存放在/data/data/<package name>/files目录应用私有的文件,可以使用Activity提供openFileInput()方法。
FileInputStream inStream = this.getContext().openFileInput("itcast.txt");
Log.i("FileTest", readInStream(inStream));
readInStream()的方法请看本页下面备注。
或者直接使用文件的绝对路径:
File file = new File("/data/data/cn.itcast.action/files/itcast.txt");
FileInputStream inStream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
Log.i("FileTest", readInStream(inStream));
注意:上面文件路径中的“cn.itcast.action”为应用所在包,当你在编写代码时应替换为你自己应用使用的包。
对于私有文件只能被创建该文件的应用访问,如果希望文件能被其他应用读和写,可以在创建文件时,指定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和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权限。
Activity还提供了getCacheDir()和getFilesDir()方法:
getCacheDir()方法用于获取/data/data/<package name>/cache目录
getFilesDir()方法用于获取/data/data/<package name>/files目录
在程序中访问SDCard,你需要申请访问SDCard的权限。
在AndroidManifest.xml中加入访问SDCard的权限如下:
<!-- 在SDCard中创建与删除文件权限 -->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MOUNT_UNMOUNT_FILESYSTEMS"/>
<!-- 往SDCard写入数据权限 -->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WRITE_EXTERNAL_STORAGE"/>
SAX是一个解析速度快并且占用内存少的xml解析器,非常适合用于Android等移动设备。 SAX解析XML文件采用的是事件驱动,也就是说,它并不需要解析完整个文档,在按内容顺序解析文档的过程中,SAX会判断当前读到的字符是否合法XML语法中的某部分,如果符合就会触发事件。所谓事件,其实就是一些回调(callback)方法,这些方法(事件)定义在ContentHandler接口。下面是一些ContentHandler接口常用的方法:
startDocument()
当遇到文档的开头的时候,调用这个方法,可以在其中做一些预处理的工作。
endDocument()
和上面的方法相对应,当文档结束的时候,调用这个方法,可以在其中做一些善后的工作。
startElement(String namespaceURI, String localName, String qName, Attributes atts)
当读到一个开始标签的时候,会触发这个方法。namespaceURI就是命名空间,localName是不带命名空间前缀的标签名,qName是带命名空间前缀的标签名。通过atts可以得到所有的属性名和相应的值。要注意的是SAX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流式处理,当遇到一个标签的时候,它并不会纪录下以前所碰到的标签,也就是说,在startElement()方法中,所有你所知道的信息,就是标签的名字和属性,至于标签的嵌套结构,上层标签的名字,是否有子元属等等其它与结构相关的信息,都是不得而知的,都需要你的程序来完成。这使得SAX在编程处理上没有DOM来得那么方便。
endElement(String uri, String localName, String name)
这个方法和上面的方法相对应,在遇到结束标签的时候,调用这个方法。
characters(char[] ch, int start, int length)
这个方法用来处理在XML文件中读到的内容,第一个参数为文件的字符串内容,后面两个参数是读到的字符串在这个数组中的起始位置和长度,使用new String(ch,start,length)就可以获取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开发的软件需要向用户提供软件参数设置功能,例如我们常用的QQ,用户可以设置是否允许陌生人添加自己为好友。对于软件配置参数的保存,如果是window软件通常我们会采用ini文件进行保存,如果是j2se应用,我们会采用properties属性文件或者xml进行保存。如果是Android应用,我们最适合采用什么方式保存软件配置参数呢?Android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SharedPreferences类,它是一个轻量级的存储类,特别适合用于保存软件配置参数。使用SharedPreferences保存数据,其背后是用xml文件存放数据,文件存放在/data/data/<package name>/shared_prefs目录下:
SharedPreferences sharedPreferences = getSharedPreferences("itcast", Context.MODE_PRIVATE); Editor editor = sharedPreferences.edit();//获取编辑器 editor.putString("name", "传智播客"); editor.putInt("age", 4); editor.commit();//提交修改生成的itcast.xml文件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yes' ?> <map> <string name="name">传智播客</string> <int name="age" value="4" /> </map>因为SharedPreferences背后是使用xml文件保存数据,getSharedPreferences(name,mode)方法的第一个参数用于指定该文件的名称,名称不用带后缀,后缀会由Android自动加上。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指定文件的操作模式,共有四种操作模式,这四种模式前面介绍使用文件方式保存数据时已经讲解过。如果希望SharedPreferences背后使用的xml文件能被其他应用读和写,可以指定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和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权限。
另外Activity还提供了另一个getPreferences(mode)方法操作SharedPreferences,这个方法默认使用当前类不带包名的类名作为文件的名称。
ContentProvider 在android中的作用是对外共享数据,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ContentProvider把应用中的数据共享给其他应用访问,其他应用可以通过ContentProvider 对你应用中的数据进行添删改查。关于数据共享,以前我们学习过文件操作模式,知道通过指定文件的操作模式为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 或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同样也可以对外共享数据。那么,这里为何要使用ContentProvider 对外共享数据呢?是这样的,如果采用文件操作模式对外共享数据,数据的访问方式会因数据存储的方式而不同,导致数据的访问方式无法统一,如:采用xml文件对外共享数据,需要进行xml解析才能读取数据;采用sharedpreferences共享数据,需要使用sharedpreferences API读取数据。
使用ContentProvider对外共享数据的好处是统一了数据的访问方式。
当应用需要通过ContentProvider对外共享数据时,第一步需要继承ContentProvider并重写下面方法:
public class PersonContentProvider extends ContentProvider{ public boolean onCreate() public Uri insert(Uri uri, ContentValues values) public int delete(Uri uri,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public int update(Uri uri, ContentValues values,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public Cursor query(Uri uri, String[] projection,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String sortOrder) public String getType(Uri uri)}第二步需要在AndroidManifest.xml使用<provider>对该ContentProvider进行配置,为了能让其他应用找到该ContentProvider , ContentProvider 采用了authorities(主机名/域名)对它进行唯一标识,你可以把 ContentProvider看作是一个网站(想想,网站也是提供数据者),authorities 就是他的域名:
<manifest .... > <application android:icon="@drawable/icon"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 <provider android:name=".PersonContentProvider" android:authorities="cn.itcast.providers.personprovider"/> </application> </manifest>
使用多线程下载文件可以更快完成文件的下载,多线程下载文件之所以快,是因为其抢占的服务器资源多。如:假设服务器同时最多服务100个用户,在服务器中一条线程对应一个用户,100条线程在计算机中并非并发执行,而是由CPU划分时间片轮流执行,如果A应用使用了99条线程下载文件,那么相当于占用了99个用户的资源,假设一秒内CPU分配给每条线程的平均执行时间是10ms,A应用在服务器中一秒内就得到了990ms的执行时间,而其他应用在一秒内只有10ms的执行时间。就如同一个水龙头,每秒出水量相等的情况下,放990毫秒的水肯定比放10毫秒的水要多。
多线程下载的实现过程:
1>首先得到下载文件的长度,然后设置本地文件
的长度。
HttpURLConnection.getContentLength(); RandomAccessFile file = new RandomAccessFile("QQWubiSetup.exe","rwd"); file.setLength(filesize);//设置本地文件的长度2>根据文件长度和线程数计算每条线程下载的数据长度和下载位置。如:文件的长度为6M,线程数为3,那么,每条线程下载的数据长度为2M,每条线程开始下载的位置如上图所示。
3>使用Http的Range头字段指定每条线程从文件的什么位置开始下载,下载到什么位置为止,如:指定从文件的2M位置开始下载,下载到位置(4M-1byte)为止,代码如下:
HttpURLConnection.setRequestProperty("Range", "bytes=2097152-4194303");
4>保存文件,使用RandomAccessFile类指定每条线程从本地文件的什么位置开始写入数据。
RandomAccessFile threadfile = new RandomAccessFile("QQWubiSetup.exe ","rwd");
threadfile.seek(2097152);//从文件的什么位置开始写入数据
Bundle类用作携带数据,它类似于Map,用于存放key-value名值对形式的值。相对于Map,它提供了各种常用类型的putXxx()/getXxx()方法,如:putString()/getString()和putInt()/getInt(),putXxx()用于往Bundle对象放入数据,getXxx()方法用于从Bundle对象里获取数据。Bundle的内部实际上是使用了HashMap<String, Object>类型的变量来存放putXxx()方法放入的值:
public final class Bundle implements Parcelable, Cloneable { ...... Map<String, Object> mMap; public Bundle() { mMap = new HashMap<String, Object>(); ...... } public void putString(String key, String value) { mMap.put(key, value); } public String getString(String key) { Object o = mMap.get(key); return (String) o; ........//类型转换失败后会返回null,这里省略了类型转换失败后的处理代码 } }在调用Bundle对象的getXxx()方法时,方法内部会从该变量中获取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类型转换,转换成什么类型由方法的Xxx决定,getXxx()方法会把转换后的值返回。
使用startActivityForResult(Intent intent, int requestCode)方法打开新的Activity,我们需要为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传入一个请求码(第二个参数)。请求码的值是根据业务需要由自已设定,用于标识请求来源。例如:一个Activity有两个按钮,点击这两个按钮都会打开同一个Activity,不管是那个按钮打开新Activity,当这个新Activity关闭后,系统都会调用前面Activity的onActivityResult(int requestCode, int resultCode, Intent data)方法。在onActivityResult()方法如果需要知道新Activity是由那个按钮打开的,并且要做出相应的业务处理,这时可以这样做: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 button1.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startActivityForResult (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 NewActivity.class), 1); }}); button2.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startActivityForResult (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 NewActivity.class), 2);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ActivityResult(int requestCode, int resultCode, Intent data) { switch(requestCode){ case 1: //来自按钮1的请求,作相应业务处理 case 2: //来自按钮2的请求,作相应业务处理 } }
Android基本的设计理念是鼓励减少组件间的耦合,因此Android提供了Intent (意图) ,Intent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消息系统,它允许在你的应用程序与其它的应用程序间传递Intent来执行动作和产生事件。使用Intent可以激活Android应用的三个核心组件:活动、服务和广播接收器。
Intent可以划分成显式意图和隐式意图。
显式意图:调用Intent.setComponent()或Intent.setClass()方法明确指定了组件名的Intent为显式意图,显式意图明确指定了Intent应该传递给哪个组件。
隐式意图:没有明确指定组件名的Intent为隐式意图。 Android系统会根据隐式意图中设置的动作(action)、类别(category)、数据(URI和数据类型)找到最合适的组件来处理这个意图。<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CALL" /> <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 /> <data android:scheme="tel" /> </intent-filter>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CALL" /> <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 /> <data android:mimeType="vnd.android.cursor.item/phone" /> </intent-filter>
Activity有三个状态:
当它在屏幕前台时(位于当前任务堆栈的顶部),它是激活或运行状态。它就是响应用户操作的Activity。
当它上面有另外一个Activity,使它失去了焦点但仍然对用户可见时(如右图),它处于暂停状态。在它之上的Activity没有完全覆盖屏幕,或者是透明的,被暂停的Activity仍然对用户可见,并且是存活状态(它保留着所有的状态和成员信息并保持和窗口管理器的连接)。如果系统处于内存不足时会杀死这个Activity。
当它完全被另一个Activity覆盖时则处于停止状态。它仍然保留所有的状态和成员信息。然而对用户是不可见的,所以它的窗口将被隐藏,如果其它地方需要内存,则系统经常会杀死这个Activity。
当Activity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时,会调用以下保护方法来通知这种变化: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void onStart() void onRestart() void onResume() void onPause() void onStop() void onDestroy()
这七个方法定义了Activity的完整生命周期。实现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监视其中的三个嵌套生命周期循环:
Activity的完整生命周期自第一次调用onCreate()开始,直至调用onDestroy()为止。Activity在onCreate()中设置所有“全局”状态以完成初始化,而在onDestroy()中释放所有系统资源。例如,如果Activity有一个线程在后台运行从网络下载数据,它会在onCreate()创建线程,而在 onDestroy()销毁线程。
Activity的可视生命周期自onStart()调用开始直到相应的onStop()调用结束。在此期间,用户可以在屏幕上看到Activity,尽管它也许并不是位于前台或者也不与用户进行交互。在这两个方法之间,我们可以保留用来向用户显示这个Activity所需的资源。例如,当用户不再看见我们显示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在onStart()中注册一个BroadcastReceiver来监控会影响UI的变化,而在onStop()中来注消。onStart() 和 onStop() 方法可以随着应用程序是否为用户可见而被多次调用。
Activity的前台生命周期自onResume()调用起,至相应的onPause()调用为止。在此期间,Activity位于前台最上面并与用户进行交互。Activity会经常在暂停和恢复之间进行状态转换——例如当设备转入休眠状态或者有新的Activity启动时,将调用onPause() 方法。当Activity获得结果或者接收到新的Intent时会调用onResume() 方法。关于前台生命周期循环的例子请见PPT下方备注栏。
广播接收者(BroadcastReceiver)用于接收广播Intent,广播Intent的发送是通过调用Context.sendBroadcast()、Context.sendOrderedBroadcast()来实现的。通常一个广播Intent可以被订阅了此Intent的多个广播接收者所接收,这个特性跟JMS中的Topic消息接收者类似。要实现一个广播接收者方法如下:
第一步:继承BroadcastReceiver,并重写onReceive()方法。
public class IncomingSMSReceiver extends BroadcastRecei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context, Intent intent) { }}第二步:订阅感兴趣的广播Intent,订阅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使用代码进行订阅
IntentFilter filter = new IntentFilter("android.provider.Telephony.SMS_RECEIVED"); IncomingSMSReceiver receiver = new IncomingSMSReceiver(); registerReceiver(receiver, filter);第二种: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的<application>节点里进行订阅:
<receiver android:name=".IncomingSMSReceiver">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provider.Telephony.SMS_RECEIVED"/> </intent-filter> </receiver>
在Android中,每次广播消息到来时都会创建BroadcastReceiver实例并执行onReceive() 方法, onReceive() 方法执行完后,BroadcastReceiver 的实例就会被销毁。当onReceive() 方法在10秒内没有执行完毕,Android会认为该程序无响应。所以在BroadcastReceiver里不能做一些比较耗时的操作,否侧会弹出ANR(Application No Response)的对话框。如果需要完成一项比较耗时的工作,应该通过发送Intent给Service,由Service来完成。这里不能使用子线程来解决,因为BroadcastReceiver的生命周期很短,子线程可能还没有结束BroadcastReceiver就先结束了。BroadcastReceiver一旦结束,此时BroadcastReceiver的所在进程很容易在系统需要内存时被优先杀死,因为它属于空进程(没有任何活动组件的进程)。如果它的宿主进程被杀死,那么正在工作的子线程也会被杀死。所以采用子线程来解决是不可靠的。
Android中的服务和windows中的服务是类似的东西,服务一般没有用户操作界面,它运行于系统中不容易被用户发觉,可以使用它开发如监控之类的程序。服务的开发比较简单,如下:
第一步:继承Service类
public class SMS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
第二步: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的<application>节点里对服务进行配置:
<service android:name=".SMSService" />
服务不能自己运行,需要通过调用Context.startService()或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这两个方法都可以启动Service,但是它们的使用场合有所不同。使用startService()方法启用服务,访问者与服务之间没有关连,即使访问者退出了,服务仍然运行。使用bindService()方法启用服务,访问者与服务绑定在了一起,访问者一旦退出,服务也就终止,大有“不求同时生,必须同时死”的特点。
采用Context.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只能调用Context.stopService()方法结束服务,服务结束时会调用onDestroy()方法。
服务的生命周期跟启动服务的方法有关:
当采用Context.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与之有关的生命周期方法 onCreate()? onStart() ? onDestroy()
onCreate()该方法在服务被创建时调用,该方法只会被调用一次,无论调用多少次startService()或bindService()方法,服务也只被创建一次。
onStart() 只有采用Context.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时才会回调该方法。该方法在服务开始运行时被调用。多次调用startService()方法尽管不会多次创建服务,但onStart() 方法会被多次调用。
onDestroy()该方法在服务被终止时调用。
当采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与之有关的生命周期方法
onCreate()? onBind() ? onUnbind() ? onDestroy()
onBind()只有采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时才会回调该方法。该方法在调用者与服务绑定时被调用,当调用者与服务已经绑定,多次调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并不会导致该方法被多次调用。
onUnbind()只有采用Context.bind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时才会回调该方法。该方法在调用者与服务解除绑定时被调用。
如果先采用startService()方法启动服务,然后调用bindService()方法绑定到服务,再调用unbindService()方法解除绑定,最后调用bindService()方法再次绑定到服务,触发的生命周期方法如下:
onCreate()?onStart()?onBind()?onUnbind()[重载后的方法需返回true]?onRebind()
Android提供了2种动画:
1> Tween动画,通过对 View 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图形变换 (包括平移、缩放、旋转、改变透明度)来实现动画效果。动画效果的定义可以采用XML来做也可以采用编码来做。Tween动画有4种类型:
2> Frame动画,即顺序播放事先做好的图像,跟放胶片电影类似。开发步骤:
(1)把准备好的图片放进项目res/ drawable下。
(2)在项目的res目录下创建文件夹anim,然后在anim文件夹下面定义动画XML文件,文件名称可以自定义。当然也可以采用编码方式定义动画效果(使用AnimationDrawable类)。
(3)为View控件绑定动画效果。调用代表动画的AnimationDrawable的start()方法开始动画。
除了使用 SAX可以解析XML文件,大家也可以使用熟悉的DOM来解析XML文件。 DOM解析XML文件时,会将XML文件的所有内容以文档树方式存放在内存中,然后允许您使用DOM API遍历XML树、检索所需的数据。使用DOM操作XML的代码看起来是比较直观的,并且在编码方面比基于SAX的实现更加简单。但是,因为DOM需要将XML文件的所有内容以文档树方式存放在内存中,所以内存的消耗比较大,特别对于运行Android的移动设备来说,因为设备的资源比较宝贵,所以建议还是采用SAX来解析XML文件,当然,如果XML文件的内容比较小采用DOM也是可行的。
除了可以使用 SAX或DOM解析XML文件之外,大家也可以使用Android内置的Pull解析器解析XML文件。 Pull解析器是一个开源的java项目,既可以用于android,也可以用于JavaEE。如果用在javaEE需要把其jar文件放入类路径中,因为Android已经集成进了Pull解析器,所以无需添加任何jar文件。android系统本身使用到的各种xml文件,其内部也是采用Pull解析器进行解析的。 Pull解析器的运行方式与 SAX 解析器相似。它提供了类似的事件,如:开始元素和结束元素事件,使用parser.next()可以进入下一个元素并触发相应事件。跟SAX不同的是, Pull解析器产生的事件是一个数字,而非方法,因此可以使用一个switch对感兴趣的事件进行处理。当元素开始解析时,调用parser.nextText()方法可以获取下一个Text类型节点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