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PA
RPA在企业中起什么作用并扮演什么角色呢?想要充分了解RPA,我们需要知道RPA的相关概念、特点、功能以及能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1 RPA的3个核心概念
RPA的中文译名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机器人来完成流程自动化执行的一种技术或手段,机器人是运行自动化流程的工具。这里的机器人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具有机械臂之类的硬件机器人,而是软件机器人。接下来将进一步阐释这些概念。
1.什么是软件机器人
软件机器人是一种软件产品,它可以通过模拟人工操作计算机的方式操作其他计算机软件。这种软件机器人可以模拟计算机鼠标单击、拖曳和键盘输入工作,好像有人在操作鼠标和键盘一样。比如,软件机器人可以做到打开计算机的浏览器、输入网址、按下按钮、获取网页上的内容这样复杂的操作,而无须人工干预。
2.什么是流程
流程是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通俗地说,流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特定步骤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RPA,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汽车生产车间有一条汽车组装流水线。整条组装流水线被分成若干部分,比如底盘组装、发动机组装、座椅组装、车身组装、车门焊接组装等。每部分都有一些机械臂在自动进行零件组装、焊接等工作。经过流水线的一系列操作后,众多零件就组装成了一辆汽车。这里的流水线就是我们所说的流程,而那些机械臂就是机器人。
同理,在软件领域,也可以像汽车组装流水线那样,将实现一个目标分解为若干固定步骤的组合,每个步骤都由计算机执行一个特定的动作来完成。比如打开邮箱的流程就可以分解为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输入用户名、输入密码、单击“登录”按钮等步骤。通常情况下,我们是通过操作计算机的鼠标、键盘进行每步操作的。正如在汽车组装流水线上机械臂可以取代人工自动完成流水线上的步骤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软件机器人”自动化地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实现自动化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RPA(见图1-1)。
图1-1 汽车组装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和软件机器人对比
3.什么是自动化
首先应该明确,这里的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不是一个概念。这里的自动化指软件机器人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或规则自动模拟人的各种行为操作计算机软件,比如自动打开网页、自动输入账号和密码、自动获取网页上的各种信息或元素等,从而代替人工完成原本需要手动执行的任务或流程。软件机器人代替人工实现流程自动化执行,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RPA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开发,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系统集成,而是通过软件机器人的方式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自动去完成既定的业务流程。这种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执行既不需要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也不需要安装除RPA软件以外的其他第三方组件或插件。
RPA软件作为一款轻量级的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PC或移动端系统平台之上,通过低代码或无代码的方式实现流程的编排,这样就摆脱了应用开发依赖于企业IT人员的限制,广大无IT背景的业务人员在RPA软件上也能够按照自己的业务逻辑设计RPA流程,并让机器人定时自动地执行开发好的流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通过RPA机器人在业务人员之间建立起工作间的纽带,可以实现真正的业务协同,提升各个部门之间及企业内部整体的效能。
1.2 RPA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
RPA作为近几年来国内外热门的一个技术领域,其发展历程并不短(只是国内RPA兴起时间较短,从2016年左右开始),大致可以分为如图1-2所示的3个阶段。
图1-2 RPA的3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计算机自动化时期(1970—1990年)
在个人计算机普及的初期,很多公司尝试将人工流程计算机化,一份份传统的纸质文档变成计算机的电子文档,处理文档的过程从繁杂的纸笔任务变成计算机中的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这个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产品之一就是微软的Office软件套装(WPS软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大量的工作由人工操作变成计算机操作。同时,随着局域网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更多的工作由线下搬到线上,全球办公自动化浪潮到来。
这一时期办公自动化的高速发展为RPA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如果没有OA的普及,很多工作还是依赖纸质文档,RPA也就无从谈起。
2.第二阶段:业务流程管理时期(1990—2000年)
20世纪90年代,BPM这一概念开始在全球兴起。它使用了管理上和技术上的各种方法与手段来优化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并且设计了大量的解决方案来改造低效、不合理的流程,以实现业务流程的最优化。在此期间,各大互联网及知名IT公司(包括阿里巴巴、IBM、微软等)和咨询公司均加入其中。这些互联网技术公司和咨询公司开始强强联手,尝试多种方式,包括使用软件自动化技术帮助业务流程实现高效化和协同化,这一举动使得业务流程自动化(Business Process Automation,BPA)成为潮流。
时至今日,BPM仍然是企业提高生产力的驱动方式,而RPA则被认为是由BPA领域延伸出的一个新兴领域。它不仅聚焦于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而且通过软件机器人的方式带来流程操作体验的全面升级,并且未来仍将不断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和突破。
3.第三阶段:RPA时期(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上各类软件的爆发式增长,完成一项工作也许需要多个软件及系统的配合。当用户在不同软件系统界面切换、不停地重复同样的鼠标和键盘操作的时候,出现了各种软件资源调配不均、手忙脚乱、业务逻辑混乱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下,RPA行业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而早在2003年,Blue Prism就开启了RPA的大门,发布了他们的第一款产品,UiPath和Automation Anywhere随即也发布了自家的RPA产品。金智维是国内第一批进入RPA赛道的公司,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RPA技术的积累,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企业级RPA产品。
BPA着力于将流程本身自动化,而RPA更多的是从模拟人工操作的角度,以一种非侵入的方式完成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因此,RPA最早是为了降低业务流程外包成本,取代烦琐的、高频的、重复的机械性人工操作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逻辑。
随着应用的领域逐渐增多,RPA慢慢朝着通用化、轻量化技术方向发展,目前已经在财税、电商、新零售、银行、保险、证券、制造、能源、医药、政务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1.3 RPA的特点
RPA通过软件机器人模拟人工操作来完成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系统开发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以下六大显著特点。
1.RPA可以联动多个业务系统,自动完成流程任务
RPA软件是通过录制现有系统(B/S或C/S架构的IT系统)的组件或控件(如HTML标签、Swing组件、AWT组件等)的方式来操作业务系统的。采用RPA软件编排好流程步骤(一般采用低代码或无代码方式)后,RPA就像一位数字化员工,在各个应用系统间实现数据的录入、下载、计算、传输、处理等操作,使整条业务流程自动化执行。这种方式不但运行速度快,而且几乎不出错、不间断,人们只需要开启RPA执行流程即可。因此这种方式的执行效率会比人工操作高,适合处理那些有大量重复内容的工作。
2.RPA类似“外挂”,不影响现有IT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使用RPA软件,用户不需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因为RPA的显著特点就是通过非侵入的方式模拟人工操作。与传统的IT系统(如ERP、OA、CRM等)不同,RPA运行在更高的软件层级,如图1-3所示。这就决定了它不会侵入或影响已有的软件系统,从而在保证企业已有的IT系统功能可以平稳、可靠地运行的同时,帮助企业提升效能。
图1-3 软件应用层级
一个可以说明RPA软件以上特性的场景是:用户需要从A系统中获取一些数据,然后到B系统中进行查验,再将B系统中得到的记录填写到Excel文件中并保存。在没有RPA的情况下,如果期望不进行人工操作来完成此类流程,首先要打通A系统和B系统,让B系统可以获取A系统的数据,然后B系统还需要进行改造以支持数据导出到Excel文件中。而RPA使得A系统和B系统无须任何改造,就可以完成上述操作。
3.7×24h稳定工作
一般来说,每个人每天的正常工作时间是8 h,而RPA是一种一般运行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的软件机器人,它可以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并且出错率低,在不断电的情况下,能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持续不断地处理任务,仿佛一个永不疲惫的数字助手。
4.RPA的所有操作可监控、可审计
与人工操作不同,RPA的所有操作都可以进行日志的记录,因此可以进行监控和审计工作,在出现问题时也可以进行完整的回溯,降低数据丢失及业务流程失败的风险,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5.RPA的投资回报率高且灵活、轻便、效率高
为了提高业务效率,企业通常会选择采取增加人力或单独开发定制化软件系统的方式。但如果采用RPA机器人,就不需要像传统模式那样投入大量的成本开发一大堆软件。针对一个中等难度的业务流程(比如实现财务对账),RPA的流程编排只需要2~4天,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平衡效率与时间、人力成本。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和资金。
6.RPA能够实现基层业务人员的价值提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通常,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企业花大价钱招聘的大量员工中有很大一部分从事基础性的“搬运”工作(比如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各类报表的编写、在Excel文件中机械地复制和粘贴)。长此以往,这些“搬运”工作不仅消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无法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即使部分员工有很好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但每天都被淹没于大量、重复、机械的“搬运”工作中,无法从更高层面思考工作效率的提高方法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路径等,造成“高配低能”。
RPA的出现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打破这种不合理的束缚。基础的“搬运”工作完全可以交由RPA机器人来完成,员工的双手和大脑得到解放,可以投入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中,比如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决策水平、思考市场变化的对应策略等,这样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全面提高业务协同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4 RPA产品的组成和功能
1.RPA产品的组成
因为RPA产品是以一种非侵入的方式操作各类软件系统,所以它的技术组成大多采用C/S(Client/Server)架构。从目前业界主流RPA厂商的产品来看,RPA产品一般由如图1-4所示的4部分组成。
图1-4 RPA产品的组成
1)设计器
设计器(studio)主要用于设计和编写RPA应用流程,类似于传统软件开发用到的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
RPA应用流程是一系列封装好的应用组件和代码的集合。它规范了机器人的执行步骤和操作范围,确保机器人执行流程过程中的准确性。同时,在设计器中还可以进行代码调试、应用发布、导入第三方包或库等操作。
2)机器人
机器人(robot)用于执行设计器编排好的RPA应用流程,它按照既定步骤完成某个流程的自动执行,执行期间无须人为干预。一般来说,RPA机器人可以分为有人值守机器人和无人值守机器人。有人值守机器人采用手动触发,触发的时间完全依赖于人工何时启动机器人。无人值守机器人采用定时触发,触发的时间事先设定好,时间一到自动启动机器人完成任务。
3)控制台
一般来说,控制台(console)大都基于Web网页技术(本地化部署的RPA产品就是一个离线版的页面)。它是一个包含管理用户权限、使用授权许可、机器人状态,计划任务、日志审计、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远程控制机器人。
4)服务端
RPA的后台服务一般部署在Windows或Linux服务器上。服务端(server)主要提供各类RPA的后台服务和应用组件,比如数据库、缓存、负载均衡、文件存储、机器人调度等。
2.RPA产品的功能
大多数RPA软件产品都具备以下功能。
〓● 键盘和鼠标的模拟操作。
〓● 网页(支持IE、Chrome、Firefox等浏览器)数据的自动抓取和录入,如爬取某网页上的表格数据并录入Excel文件。
〓● 系统应用程序操作,如打开或关闭桌面上的应用程序、录音录屏操作等。
〓● 文件系统操作,如打开和删除文件或文件夹、修改文件名等。
〓● Office操作(Excel、Word文件等),如对Excel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批量操作、查找、删除等。
〓● 数据库(MySQL、SQL Server等)操作,如对数据表中的数据增、删、改、查。
〓● 收发邮件。
〓● SAP、Oracle、金蝶、用友等ERP操作。
〓● 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等人工智能能力,如识别PDF文档内容等。
以上回答摘自:《RPA落地指南》
一本书读懂RPA,从建立基本的RPA认知,到具体实践,从行业内丰富的案例,到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内容环环相扣,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突破发展瓶颈!
本书从认知、实施、案例和拓展4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应用前景以及实践。本书首先介绍了RPA的基本概念和优缺点、RPA相关的工具以及企业选择RPA的原因;其次,说明了企业如何开启RPA之旅、RPA售前咨询、业务流程挖掘、RPA项目交付管理、RPA实施要点、RPA开发规范等实用知识;再次,通过RPA在银行、保险、政务、制造、人力资源、能源、物流服务和证券等领域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RPA实施方案;最后,阐释了RPA机器人建设方案、IPA相关知识,以及RPA与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讲解翔实,适合RPA从业者、实施RPA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对RPA发展历程和方向感兴趣的读者作为参考,也适合大中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作为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