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CCNA Exploration笔记
第一章
1.第一章让我们知道了数据网络和 Internet 在支持企业通信和日常活动方面的重要性,望我们坚定了成为网络工程师的信念。
2.知道了数据网络发展迅速,是因为全球数据网络交流是靠“协议”这种统一的标准。
3.告诉了我们网络的发展方向。
4.让我们知道,现在网络需要容错性,实用性,灵活性,开放性,模块化,扩展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第二章
1.网络和 Internet 中的通信原理
2.让我们知道什么LAN,和协议的作用。
3.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模型是 OSI 和 TCP/IP的概念
|
应用层 |
用户接口 |
HTTP
Telnet |
|
表示层 |
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加密 |
ASCII、EBCDIC
JPEG |
|
会话层 |
对应用会话的管理、同步 |
操作系统/应用读取 |
|
传输层 |
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前的错误检测、流控 |
TCP、UDP |
|
网络层 |
提供逻辑地址、选路 |
IP |
|
数据链路层 |
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 |
802.3 / 802.2
HDLC |
|
物理层 |
设备之间的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 |
EIA/TIA-232 V.35 |
相同点
两者都是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
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点
OSI是先有模型;TCP/IP是先有协议,后有模型
OSI适用于各种协议栈;TCP/IP只适用于TCP/IP网络
层次数量不同
第三章
1.具体说明了应用层的作用。
2.最常用的应用,其用的协议以及端口。
域名系统(DNS)— TCP/UDP 端口 53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 TCP 端口 80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 TCP 端口 25
邮局协议 (POP)— UDP 端口 110
Telnet — TCP 端口 2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UDP 端口 67
文件传输协议 (FTP)— TCP 端口 20 和端口 21
3.DNS的作用是域名解析,让我们方便访问需要的网站,而不需要去记忆服务器的IP地址。
第四章
1.传输层的作用
2.TCP和UDP协议工作方式和区别
TCP
传输控制协议
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传输效率低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
传输效率高
第五章
1.网络层作用
2.数据传输的4个基本过程四个基本过程:编址,封装,路由,解封。
3.网络的划分依据:地理位置,用途,所有权。
4.路由表来告诉数据下一步该去哪。
第六章
1.IPV4 2进制逢2升位,只包含数字0、1 。
2.让我们知道了主机位,和网络位,从而出现了可变长子网。
3.IPv4 网络的地址范围内都有三种类型的地址:
网络地址 - 指代网络的地址
广播地址 - 用于向网络中的所有主机发送数据的特殊地址
主机地址 - 分配给网络中终端设备的地址
4.计算子网数量公式:2^n,其中,n = 借用的位数,个网络的主机数量,可以使用公式 2^n - 2,其中,n = 留给主机的位数。
5.本地环回地址:127.0.0.1
第七章
1.数据数据链路层协议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2.帧 — 数据链路层 PDU,帧均都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帧头,数据,帧尾。
3.二层协议
第八章
1.物理层作用
2.物理层是TCP/IP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环境。
3.物理层的功能是: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
4.信号,数字信号模拟信号,频率,噪声,和衰减。
5.物理介质类型,接口类型,都属于物理层,如有线介质,双绞线,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激光,红外线。各种线的特性。
|
传输介质 |
成本 |
传输距离 |
传输速率 |
抗噪性 |
可扩展性 |
施工难易 |
优点总结 |
缺点总结 |
|
双绞线 |
低 |
<100m |
高 |
STP较好
UTP一般 |
好 |
易 |
价格便宜,使用广泛,技术成熟,安装简单 |
易受电磁干扰和窃听,传输距离短 |
|
光缆 |
高 |
<70km |
高 |
优 |
好 |
难 |
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不易受电磁干扰,保密性强,使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
成本较高,安装较难 |
|
无线电/微波 |
高 |
可达数百公里 |
较高 |
差 |
好 |
较易 |
几乎不受传输距离的限制,适合于复杂地形 |
衰减大,造价较高,保密性差,抗干扰能力差,有时需要申请使用频段 |
6.频率是指在一固定时间段内信号幅度变化的次数值。用每秒周期数或者Hz(赫兹)表示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设备在某种网络协议标准下的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能力 ,带宽指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可使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为Hz(赫兹), 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每秒)内传输实际信息的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
第九章
1.以太网的演变过程。
2.太网 MAC 子层主要有两项职责:数据封装,介质访问控制。数据封装提供三项主要功能:帧定界,编址,错误检测。
3.“前导码”(7 个字节)和“帧首定界符 (SFD)”(1 个字节)字段用于同步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目的 MAC 地址”字段(6 个字节)是预定接收方的标识符。“源 MAC 地址”字段(6 个字节)标识帧的源网卡或接口。“长度/类型”字段(2 个字节)定义帧的数据字段的准确长度。“数据”和“填充位”字段(46 - 1500 个字节)包含来自较高层次的封装数据(一般是第 3 层 PDU 或更常见的 IPv4 数据包)。“帧校验序列 (FCS)”字段(4 个字节)用于检测帧中的错误。
4.MAC 地址值是 IEEE 为确保每台以太网设备使用全局唯一地址而强制厂商遵守规定的直接结果。分配给网卡或其它以太网设备的所有 MAC 地址都必须使用厂商分配的 OUI 作为前 3 个字节。OUI 相同的所有 MAC 地址的最后 3 个字节必须是唯一的值(厂商代码或序列号)。
5。单播 MAC 地址是帧从一台发送设备发送到一台目的设备时使用的唯一地址。
发送广播时,数据包以主机部分全部为一 (1) 的地址作为目的 IP 地址。这种地址计数法表示本地网络(广播域)中的所有主机都将接收和处理该数据包。
组播地址允许源设备向一组设备发送数据包。
6.通过光缆和双绞线电缆的运行定义了四种数据速率:10 Mbps - 10Base-T 以太网,100 Mbps - 快速以太网,1000 Mbps - 千兆以太网,10 Gbps - 万兆以太网。
7.LAN 交换机采用五种基本操作来实现其用途:获取,过期,泛洪,选择性转发,过滤。交换机可以划分广播域。
8.使用arp –d清空ARP缓存表, 使用arp –a在主机上查看ARP缓存表,Ping通同网段主机,查看ARP缓存表。
第十章
1.综合布线的基础知识。
2.综合布线的优点,结构清晰,便于管理维护,材料统一先进,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灵活性强,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使用非常灵活,便于扩充,既节约费用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认识了综合布线的材料,以及布线的标准。
3.了解布线的6大子系统,和每个子系统需要的材料以及作用,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4.计算RJ-45接头的用量,m=n×4 +n×4×1 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 5%:表示留有的富余量,计算信息模块的用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
5.确定电缆的用量,整幢楼的用线量=每层楼用线量的总和,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插座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
6.数据电缆与分支电源电缆铺设时要注意电磁干扰的问题
第十一章
1.IOS的介绍
2.isco IOS 可为设备提供下列网络服务:基本的路由和交换功能,安全可靠地访问网络资源,网络可伸缩性。
3.访问 CLI 环境。最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台,Telnet 或 SSH,辅助端口。
4.主要的模式有(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用户执行模式,特权执行模式,全局配置模式,其它特定配置模式。主要模式有用户模式>号模式,和特权模式#模式.
5.IOS 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对上下文敏感的帮助,命令语法检查,热键和快捷方式.
6.快捷方式特别说明:Tab — 填写命令或关键字的剩下部分。Ctrl-R — 重新显示一行,Ctrl-Z — 退出配置模式并返回到执行模式,向下箭头 — 用于在前面用过的命令的列表中向前滚动,向上箭头 — 用于在前面用过的命令的列表中向后滚动,Ctrl-Shift-6 — 用于中断诸如 ping 或 traceroute 之类的 IOS 进程,Ctrl-C — 放弃当前命令并退出配置模式,SHOW命令的应用.
7.为设备加密码,明文和秘文的区别和作用.管理配置文件的各种方法.
8.对接口的认识和配置和分配.一些简单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