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在排序中总共有八大排序,冒泡排序是经典排序中的一种。

两层循环,外层冒泡轮数,里层依次比较

冒泡排序的思想:

  1. 比较数组中,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元素比第二个元素大,就交换他们的位置
  2. 每一次比较,都会产生出一个最大或最小数字;
  3. 下一轮则可以少一次排序
  4. 依次循环,直到结束。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ArrayDemo0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32,56,34,78,9,53,45,98};
        int[] sort = sort(a);//调用完我们自己写的排序方法后,返回一个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sort));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int temp=0;//临时变量
        //外层循环,判断要执行多少次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 1; i++) {
            //内层循环,比较两个数,如果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大,则交换位置
            Boolean flag=false;//通过flag标识位减少没有意义的比较
            for(int j=0;j<array.length-1-i;j++){
                if(array[j]>array[j+1]){
                    temp=array[j];
                    array[j]=array[j+1];
                    array[j+1]=temp;
                    flag=true;
                }
            }
            if(flag==false){
                break;
            }
        }
        return array;
    }
}

外层循环

提取目前数组中最大的数,放置于已排序数据的左边,也就是第一次外层循环,把最大的数位置交换到数组最右边,第二次外循环,把次大数交换到此右边,以此类推。

内层循环

每次比较的相邻的两个数据,所以一个数组长度为n,只需比较n-1次相邻比较,就可以实现大数下沉,之前已经沉淀的数不需要比较了。

为什么内层循环判断条件是j<n-i-1

每一次排序都是在上一次排序的基础上再排序,比如第2次排序完之后,i已经为2了,第三次排序是在第2次排序的基础上在进行,第二次排序后把两个最大的数已经放在了数组最右边,第三次排序时就不用在比较他们两个,所以就得把这个2减掉,只需循环n-i次,-1是因为内层循环的判断是当前值和下一个值比较,如果不减1,当循环到最后一个值时,再取下一个值就取不到,数组越界。

优化

通过flag标识位可以减少没有意义的比较,在内层循环中通过flag设立标识位,如果数组的排序时顺序的话,就不需要进行判断,此时设置布尔判断,当判断为false时,跳出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