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总是听到很多好妈妈的故事——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事无巨细,有求必应,稍有疏忽和懈怠,就会百般自责,可怜×××!但是这样的爱是真正的爱吗?怎样的教育才能有助于孩子成长呢?  
    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谁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会问:“谁不会爱孩子?”其实不然,爱孩子也需要智慧。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主张家长不要全部包揽,要学会偷懒一下,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授人以渔’绝对比‘授人以鱼’更有意义。
   改变孩子,家长要从信任开始
    有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一方面是嫌麻烦,认为给孩子做善后处理还不如自己做简单;另一个方面,是不相信孩子能做好,对孩子没有信心,主观上把孩子当做能力弱的人,只考虑到了自己省事,而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我主张大人“放手”小孩“动手”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实践中我体会到:独立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做起,从细微处着手。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     
    第一、孩子能够做的事决不包办,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是我儿子小时候常挂在嘴上的。我很早就培养儿子自己吃饭、自己洗脸等生活技能。从她忌奶开始,我就让他自己吃饭,尽管吃得桌上、地上、身上到处都是饭粒,我也坚持让他自己吃,慢慢地他就养成了独立进餐的良好习惯,那种孩子前面走、大人后面跟着喂饭的镜头在我孩子身上从没有出现过。孩子自己洗脸洗脚的时候,我怕倒水时被热水汤着,就特意为她准备了气压水壶,只要手一按热水就出来了,既方便又安全。就是这样,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儿子能做的事我就决不代劳。 
    第二、孩子不会做的事学着去做,养成孩子为家服务的习惯
  做家长的不要老是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其实,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我做家务时总要请儿子帮忙,如我洗衣服,他帮我晒,吃饭时,他可以盛饭,饭后洗碗等等。儿子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到楼下市场去买菜,每次买回家后,我会及时地表扬他,再请他说说买菜的过程,提高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孩子学做事的时候,由于能力的限制往往好心做了坏事,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发脾气。记得儿子第一次学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我安慰她说关系的,并告诉他只要经常洗,就能洗得又快又好。果然以后经过几次练习她就学会了洗碗的技能。至今还记得儿子第一次洗袜子的情行,为了锻炼他做家务的能力,我让他把全家人的袜子洗了,儿子说:“那还不简单,不就是几只袜子吗?泡泡搓搓就干净了。”可是,干了之后,他就知道了,洗干净袜子也不容易,他把袜子上抹上肥皂,而且得用力搓,一下,两下,三下……等‘黑’袜子露出‘白’色的脸,他已经累得快虚脱了,他说:“妈妈,你平时干家务很辛苦,我要学会自理,为妈妈减清负担。”听了儿子的话,我很感动,一次洗袜子让儿子知道了感恩 。
   家长要记得,刚开始孩子做事会很难,家长要理解孩子,更要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孩子。孩子第一次做不好,你要相信他第二次能做好,第二次做不好,还有第三次,第四次。信任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大动力,孩子是在信任的目光下学会走路的,也将会在信任的目光下做好自己的事。
    第三、孩子碰到困难时自己去想,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当儿子碰到困难时,我总是鼓励他自己解决,比如他作业时遇到不会写的字,我就让他查字典,有时儿子怕麻烦,叫我写给他看,我会为难地说:“哎呀,妈妈也忘记了,你快查一查字典,然后来告诉妈妈是怎么写的。”儿子听我这么一说,就积极地、愉快地去查字典了,查到后还真的要来教我怎么写,我也就虚心接受,这时,他会很得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是奥数学习,我也锻炼他独立思考的习惯,实在思考不出来,我也是点拨思路,让他自己一步一步的去思考。我在孩子的学习上培养他独立作业、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锻炼他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得有一天早晨,儿子跑到校门口时发现自己忘带桌布了,这可怎么办?结果他和同学商量,有个同学上次没有带桌布,买了一块,正好这次借给儿子了。我觉得这个办法还是挺有创意的,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协商,请求别人的帮助等一些交往的技能,即时地解决了实际的困难。所以,我们要相信孩子,放手让他们去做、去尝试,去体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家长适当放手,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
    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三、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四、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能说;五、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些空闲来自由安排。只要真正按照陶行知老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去做,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