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分为:无缓冲(直接输出) 行缓冲(遇'\n'输出或fflush) 全缓冲(fflush)
下面的程序一共输出多少个“-”?()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void) { inti; for(i=0; i<2; i++){ fork(); printf("-"); } return 0; }
A.2 B.4 C.6 D.8
如果你对fork()的机制比较熟悉的话,这个题并不难,输出应该是6个“-”,但是,实际上这个程序会很tricky地输出8个“-”。
要讲清这个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fork()系统调用的特性,
fork()系统调用是Unix下以自身进程创建子进程的系统调用,一次调用,两次返回,如果返回是0,则是子进程,如果返回值>0,则是父进程(返回值是子进程的pid),这是众为周知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在fork()的调用处,整个父进程空间会原模原样地复制到子进程中,包括指令,变量值,程序调用栈,环境变量,缓冲区,等等。
所以,上面的那个程序为什么会输入8个“-”,这是因为printf(“-”);语句有buffer,所以,对于上述程序,printf(“-”);把“-”放到了缓存中,并没有真正的输出,在fork的时候,缓存被复制到了子进程空间,所以,就多了两个,就成了8个,而不是6个。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void) { inti; for(i=0; i<2; i++){ fork(); printf("-\n"); } return 0; }
A.2 B.4 C.6 D.8
Unix下的设备有“块设备”和“字符设备”的概念,所谓块设备,就是以一块一块的数据存取的设备,字符设备是一次存取一个字符的设备。磁盘、内存都是块设备,字符设备如键盘和串口。块设备一般都有缓存,而字符设备一般都没有缓存。
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如果修改一下上面的printf的那条语句为:
printf("-\n");
| 或是 |
printf("-"); fflush(stdout);
就没有问题了(就是6个“-”了),因为程序遇到“\n”,或是EOF,或是缓中区满,或是文件描述符关闭,或是主动flush,或是程序退出,就会把数据刷出缓冲区。需要注意的是,标准输出是行缓冲,所以遇到“\n”的时候会刷出缓冲区,但对于磁盘这个块设备来说,“\n”并不会引起缓冲区刷出的动作,那是全缓冲,你可以使用setvbuf来设置缓冲区大小,或是用fflush刷缓存。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tmain(void) { inti; for(i=0; i<2; i++){ fork(); //注意:下面的printf有“\n” printf("ppid=%d, pid=%d, i=%d \n", getppid(), getpid(), i); } sleep(10);//让进程停留十秒,这样我们可以用pstree查看一下进程树 return0; }
输出结果为:
ppid=8858,
pid=8518, i=0
ppid=8858,
pid=8518, i=1
ppid=8518,
pid=8519, i=0
ppid=8518,
pid=8519, i=1
ppid=8518,
pid=8520, 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