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云计算大会参会有感
1. 参会过程
这次参加云计算大会其实是个偶然,虽然在教育台做教育云相关的项目也有几年,但是,也看到了云本身很多的不足和在管理以及安全上的问题,确实,云计算或者更准确一点说,应该是云服务确实是目前可以看到的一个市场相当广阔的机会。
本来因为工作时间问题,在接到社区和高校俱乐部的邀请函时都没有提交申请,在6月3号高校俱乐部突然联系我说希望能够在6月6日晚上云计算大会后请我参加一下高校俱乐部的活动,考虑了一下时间,随即应允。
这时候,他们问我是否需要云计算大会的门票,我说5号可能去不了,6号应该可以,于是就拿了一张。
云计算大会的第一天是一个普通的流程,我却看到了李德毅院士正在做的智能驾驶的一篇介绍,产生了兴趣,期待第二天去参加智慧城市的论坛。
2. 参会感受
参会中,可能很多活动是厂家赞助支持的,所以,在很多演讲中都可以看到不少的广告和自我的宣传吹嘘,于是,很多人的中途离场和无奈等候也可见一斑。
以李院士第一天所讲的内容为例,前面三分之一基本上属于概要性介绍,这部分内容对于初学者或者没有接触过的人可能有些用处,而对于行业内有些经历的人则实在显得无用,当然,一个大会不可能只针对技术高端,也要适当的考虑普通技术人员的需求。
但是,另一些厂商的关于历史的介绍和其公司的介绍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对于各种议题,大家都是希望能够更多的看到目前的研究状况,成果,对比和分析——这些才是重中之重。可是,几乎更多的都是一些厂商自我介绍的内容,而实际上,如果你公司做的足够好,大家会主动去研究你公司的介绍和内容的,这些东西在你公司的网站宣传材料上都随处可见,完全没必要用在这样的大会上浪费所有听众的时间,同时还降低了大家对你公司的认知。
于是,有朋友开玩笑说,要么是做的像广告的广告,要么是做的不像广告的广告,大家其实更乐意听后者,绝不是前者。
那么,如何做不像广告的广告呢?
参加云计算大会受邀请的人中,大部分都是行业内或多或少有些积累的人,绝不是刚毕业的学生,外来参加的人员也应该都是各公司差不多的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过来实际上是听不懂太多的。
那么,如果对于公司来说要树立业内形象,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将你的产品和技术在一定的高度展现给与会人士。
如果你想要通过大会吸收一些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进入你的公司,那也只有一个办法:同上所述。
对于所有的公司来说,花钱参加这样的大会,其根本目的就是想让产品推出去,获得社会影响力,可是,单纯的广告是绝对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只有树立自己企业的技术形象和产品形态,才能让你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你做得确实不行,产品和技术水平都达不到领先,那,参加大会也可以摆出交流的姿态,参会者才能和你更好的互动起来,也才能树立起公司良好的亲民形象,对于后续的产品推出和形象树立,都是有价值的。
3. 关注主题和一些思考
在参会过程中,我更多的关注了智慧城市的方向,毕竟从中科院出来后的几年也一直在这个方向进行着研究和产品积累。
李德毅院士专题的后半部分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专题中提到他们的自动驾驶汽车用gps卫星导航,三个摄像机(在车头上),在京津高速公路进行了自动驾驶的实验,效果不错,一个半小时的行程,方向盘进行了一万一千多次转向,最高速度140公里/小时,平均速度70多公里每小时。然后就进入到城市内路况的描述和自动驾驶的考虑了
至少顺利完成了这次自动驾驶过程,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创新型的实验。
但是,在ppt的介绍中,李院士缺少了很多介绍,以至于我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后来在微博中提到:“北京到天津的高速自动驾驶100多公里1万多次转向中,你们是否有超车,并线等实际演练,驾驶场景状况如何,车流量分布情况如何?有没有遇到被并线,被超车等行为。我对着一万多次的方向盘转向操作的有效性表示怀疑,车辆频繁操作的机械隐患你们是否考虑?”
刚才计算了一下,平均每13.36米一次转向操作,正常的人为驾驶中不可能如此频繁。如果按照这样的操作考虑,那么在城市中进行自动驾驶操作就会更为频繁,机械结构本身可能的隐患和操作失控等问题就不得不抬上桌面来考虑了。
另外,国外的自动驾驶技术以google最早,两年多以前出现在网络上可以看到视频,google的自动驾驶是通过自身车上方的激光发射器和接收装置的快速旋转,实时获取周围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然后通过车内计算机通过模式识别算法进行匹配分析计算来进行车速和行驶方向调整的。
另外,还需要了解的就是是否汽车有过超车、并线等实际演练,是否场景太过单一,比如说,没有主动超车的行为和主动并线的行为,只有被超车和被并线,甚至连这两个都没有。
其实这些的介绍并不会泄露研究机密,反而会让大家真得感受到这份材料是充实的,论据充分,实验客观,数据可靠。
除了李院士的议题外,其他几个智慧城市的议题都略显薄弱,浙江大学的那位主任就不说了,中科院计算所出来在东莞云计算中心的那位主任确实说出了一些不错的概念和概念衍生,诸如:无线城市,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数字城市空间地理架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三层定义。
神州数码的cto在介绍中说了大量的历史,同时确实说话说过了一些,比如,提到他们目前在做的智慧城市的产品中就说,前几个月和一个mit的教授讨论这个方向,那个教授说,你们做的已经是最先进的了,mit也有几个教授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这几句话实在是空洞无物,研究基础相同么?投入的人员是水平相同么?研究的水平真得相同么?
Mit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都是第一位的,他们研究的很多技术都是十年以后才可能投入应用的技术,如果神州数码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为什么没看到你们的论文和成果呢?为什么神州数码在国内还处于这么尴尬的境地呢?难道说是因为你们和联想一样,在国外才发布你们最先进的东西么?
不过,实话实说,你们确实是做了一些研究和开发,至少比浙大的那个主任做得好了不少。
这些年国内大搞摄像机建设,连公安系统甚至公安大学的安全负责人曾对我说,现在的案子没有摄像机拍下的照片和视频几乎很难破案。
可是,几百上千亿的摄像机架设好了,真得架设的位置合适么?如此众多的视频背后,是人在看,还是机器在处理?人能看得过来么?有几部摄像机后面是机器在处理视频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多月前刚刚帮青岛警方破的一个案子,视频都被抹掉了,才发现需要恢复,上面有案件处理的关键信息,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