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很明显通过前面的八篇文章的介绍,并不能覆盖负载均衡层的所有技术,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引子,告诉各位读者一个学习和使用负载均衡技术的思路。虽然后面我们将转向“业务层”和“业务通信”层的介绍,但是对负载均衡层的介绍也不会停止。在后续的时间我们将穿插进行负载均衡层的新文章的发布,包括Nginx技术的再介绍、HaProxy、LVS新的使用场景等等。这篇文章我们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有意进行一些扩展
负载均衡在服务端开发中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特性。因为Nginx除了作为常规的Web服务器外,还会被大规模的用于反向代理前端,因为Nginx的异步框架可以处理很大的并发请求,把这些并发请求hold住之后就可以分发给后台服务端(backend servers,也叫做服务池, 后面简称backend)来做复杂的计算、处理和响应,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相当多的:隐藏业务主机更安全,节约了公网IP地址,并且在业
  企业应用系统经常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客户端用户界面、数据库和服务端应用系统。客户端用户界面包括HTML页面和运行在用户机器的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数据库中包括许多表,这些表被插入一个公共的且通常为关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这个服务端的应用系统就是一个单块应用——一个单个可执行的逻辑程序[2]。对于该系统的任何改变,都会涉及构建和部署上述服务端应用系统的一个新版本。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
转载 2024-04-17 10:56:24
51阅读
公司有一个公网IP,有两台apache服务器,需求是想让apache服务器映射到公网上去,让公网用户可以访问到,然而如果在路由器上做映射的话就不是很好,因为路由器上的IP映射都是“私网IP:端口”<>“公网IP:对应端口”,两台私网的apache服务器的内容都不一样,但都是80端口,做映射没法做的。如果要做的话只能这样192.168.10.38:80 210.22.3.91:80&nb
一、负载均衡介绍所谓负载均衡,就是我的一个后台可能只能承受100个访问量,但是最高访问量有150个,这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再加一个服务,让这两个服务以某种算法去分摊请求,这样我们的服务就不会被击垮了。之前我们的请求都是直接访问我们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现在我们在前面加一个nginx,让所有的请求先请求nginx,然后nginx再决定具体的去访问那个服务器。 二、负载均衡搭建2-1、准备两个服务我这里
业务描述一个服务实例可以处理请求是有限的,假如服务实例的并发访问比较大,我们会启动多个服务实例,让这些服务实例采用一定策略均衡(轮询,权重,随机,hash等)的处理并发请求,在Nacos中服务的负载均衡(Nacos客户端负载均衡)是如何应用的?LoadBalancerClient应用:LoadBalancerClient对象可以从nacos中基于服务名获取服务实例,然后在工程中基于特点算法实现负载
一、概念 1.负载压力测试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指定的软件,硬件,网络环境),测试系统所能承担的并发用户量,运行时间,数据量以确定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压力 2.负载压力测试目的 1)在真实环境下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系统性能以及服务等级 2)预见系统负载压力承受力,在应用实际部署之前,评估系统性能 3 ...
转载 2021-10-10 18:10:00
152阅读
2评论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高可用网络基础架构的关键组件,通常用于将工作负载分布到多个服务器来提高网站、应用、数据库或其他服务的性能和可靠性。一个没有负载均衡的 web 架构类似下面这样:在这里用户直连 web 服务器,如果这个服务器宕机了,那么用户自然也就没办法访问了。另外,如果同时有很多用户试图访问服务器,超过了其能处理的极限,就会出现加载速度缓慢或根本无法连接的情况。而通过在后端引入一个负载均衡器和至
负载均衡,这个词对现在的IT工程师来说已经不陌生了,随着各类大型网站的访问量节节高升,各种数据存放越来越集中,对服务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个时候,一个完善的应用负载均衡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许很多IT工程师都已经配置过类似的设备,但是在配置过程中往往对一些细节不甚了了,所以也就不能很好的分析解决碰到的问题,这篇文章将从本质上分析一下应用负载的过程细节以及应用负载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常见的一些问题。&n
为什么需要负载均衡负载均衡原理负载均衡作用负载均衡实现负载均衡分类负载均衡应用场景为什么需要负载均衡当系统面临大量用户访问,负载过高的时候,通常会使用增加服务器数量来进行横向扩展,使用集群和负载均衡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从单机网站到分布式网站,很重要的区别是业务拆分和分布式部署,将应用拆分后,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上,实现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分布式和业务拆分解决了,从集中到分布的问题,但是每个部署的独立
转载 2023-07-07 20:43:14
117阅读
在对分布式系统的「高可用」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我们也认识到「负载均衡」是「高可用」的核心所在。那么,本篇文章我们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描述出每一种负载均衡策略的完整样貌。一、负载均衡是什么由一个独立的统一入口来收敛流量,再做二次分发的过程就是「负载均衡」,它的本质和「分布式系统」一样,是「分治」。如果大家习惯了开车的时候用一些导航软件,我们会发现,导航软件的推荐路线方案会有一个数量的上限,比如
开篇Nginx 对于攻城狮的我们并不陌生,无论是php的同学还是java的同学,nginx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必备技能。有了nginx,我们的应用就插上了集群化,性能可伸缩的翅膀。今天就来实战调一次nginx 负载均衡两个tomcat供大家参考用。当然,用spring boot的或者用spring cloud的同学,也是一样的道理。nginx用的最多的就是网关 gateway前面的负载均衡使用。另外说
如果我们搜一搜"负载均衡",会发现大量的关于F5等负载均衡设备的内容. 实际上,实现负载均衡,使用象F5这样的专业设备是一种方式,而使用软件方式是另外一种方式. 现在比较一下两种方式. 基于硬件的方式,能够直接通过智能交换机实现,处理能力更强,而且与系统无关,这就是其存在的理由.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是贵,这个贵不仅是体现在一台设备上,而且体现在冗余配置上.很难想象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主要应用DNS负载均衡,最早的负载均衡技术是通过DNS来实现的,在DNS中为多个地址配置同一个名字,因而查询这个名字的客户机构将得到其中一个地址,从而使得不同的客户访问不同的服务器,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DNS负载均衡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是它不能
实验环境11测试硬件准备三台虚拟机,两台做负载均衡一台做RS2测试软件准备系统:RedHat6.4x86_64软件:nginx-1.8.1.tar.gz3安装之前需要先安装相关基础环境包(有些系统里面已经有了)yuminstallopensslyuminstalllibjpeglibjpeg-devellibpnglibpng-develfreetypefreetype-devel-yyumins
原创 2018-01-06 19:25:50
1081阅读
# 如何实现"java应用内存负载过高"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我将详细指导你如何实现"java应用内存负载过高"的监控和调优。 ## 流程概述 首先,我们需要梳理整个流程,并以表格形式展示步骤: | 步骤 | 操作 | | ---- | ---- | | 1 | 监控Java应用内存使用情况 | | 2 | 分析内存负载过高的原因 | | 3 | 优化Java应用的内存配置 | |
原创 2024-06-29 03:31:02
28阅读
作者:layjoy面对大量用户访问、高并发请求,海量数据,可以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大型数据库,存储设备,高性能Web服务器,采用高效率的编程语言比如(Go,Scala)等,当单机容量达到极限时,我们需要考虑业务拆分和分布式部署,来解决大型网站访问量大,并发量高,海量数据的问题。从单机网站到分布式网站,很重要的区别是业务拆分和分布式部署,将应用拆分后,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上,实现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分布式
基于软件实现网站负载均衡(1) 作者: 仲季 每个网站都希望系统高效能且易于扩展,然而,当与复杂设备结合使用时,常常需要昂贵的资金投入,人们往往难以承受。目前,主要使用多个相对廉价的服务器通过均衡负载解决上述问题。对于以Windows为核心构建Web服务器的网站来说,微软的Application Center 2000的负载均衡的功能比较简单。但Applic
1.引言        借用《Effactive Java》这本书中的话,float和double类型的主要设计目标是为了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他们执行二进制浮点运算,这是为了在广域数值范围上提供较为精确的快速近似计算而精心设计的。然而,它们没有提供完全精确的结果,所以不应该被用于要求精确结果的场合。但是,商业计算往往要
说明:本篇结合上一篇"linux-集群介绍"而写,当看完上一篇集群介绍后做这个实验思路将会很清晰!!!负载均衡:LVS-NAT实现: 实验环境: 1 三台RHEL5.4虚拟机,二台作安装好web作为后端Realserver,另一台作为Director,Realserver的网关都指向Director, 2 Director上需要二个网卡,一个公网地址向外提供服务,一个内网地址可以是私有地址与
推荐 原创 2011-02-24 01:52:17
2357阅读
7点赞
7评论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