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传本地文件到Github(1)将本地文件夹src设置为本地仓库,使用命令git init,会在当前目录下创建.git文件夹,Ctrl + H可见cd /src git init(2)创建Github仓库; (3)给本地仓库绑定一个远端地址,对应Github仓库:git remote add 远端地址名称(取仓库名更好记) https://github.com/用户名/仓库名.git (用g
转载 2024-10-19 10:36:20
97阅读
如果长期关注一个github或gitlab的工程代码变化,或者自己需要更新上传、拉取代码,每次git整个工程的代码非常不方便。结合git命令可以直接拉取上传或更新的部分代码,非常方便简单。我使用的是vscode代码编辑器,日常经常需要看代码和修改调试代码,课题框架常有更新,需要及时拉取下来学习应用。由于之前我的vscode配置git失败了,所以每次代码更新我都是打开Git Bash界面,复制ssh
转载 2024-06-24 17:06:08
2834阅读
PS:配置的路上踩了好多好多的坑,记录一下,尽量把所有遇到的坑都写下来。 一、配置git1、首先下载安装对应系统的git,下载地址,安装一路next就完事了。2、git 全局配置,在电脑桌面右键,然后选择Git Bash Here,分别输入下面两行代码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你的用户名" git config --global user
long long ago,记不住这些写了些笔记,偶然翻出了,分享一下mac 清除dns缓存 sudo dscacheutil -flushcachegit常用操作查看git提交的tree图 git log --graph --pretty=oneline --abbrev-commit git log --oneline --graph --decorate --all git分支挑选某些提交
VScode (全称Visual Studio Code) ,该编辑器也集成了所有一款现代编辑器所应该具备的特性,包括语法高亮(syntax high lighting),可定制的热键绑定(customizable keyboard bindings),括号匹配(bracket matching)以及代码片段收集(snippets)。S这款编辑器也拥有对 Git 的开箱即用的支持。以上是百科的介绍
文章目录前言准备工作配置命令使用示例DiffMerge 前言Git 是我们软件开发中经常使用的工具,特别是用于多人协作开发。多人协作多分支开发往往会遇到分支合并的问题,一般,我们遇到多个分支的合并,大致是以下流程:diff => merge => add & commit其中,git diff 命令可以查看分支间的差异,清楚知道各个文件的差异,以便我们知道哪些问题有更改。为了
同步个人vs code 习惯性配置gists 到码云(Gitee) 一、code settings sync介绍:   code settings sync是专门用来同步vacode配置到Gitee中的插件,通过这个插件,可以在任何新的设备,新的平台同步自己的配置,快速的构建自己习惯使用的vs code开发环境。  因为github gist有时会出现不知原因的不可访问现象,所以建议国内开发者将自
使用Command模式实现撤销机制[1]Written by Matt BertherTranslated by Allen Lee[2]Reviewed by Teddy Tam & Allen LeeIntroductionCommand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设计模式,它的作用是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使你能够把来自客户端的不同请求(request)、队列(queue)或者日志记录请求
引言有幸选到孟宁老师的《高级软件工程》这门课,孟老师上课告诉我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软件工程的学生,Git不会用,那是不行的!因此,需要动手操作来学习如何使用Git,一款神奇的魔术软件!准备工作首先,我们需要用于VSCode这款编程神奇,然后在github上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账号,最后下载Git软件。我们先在VSCode中创建一个文件夹,然后按住Ctrl+Shift+G,如图所示,会发现,
转载 2024-10-24 20:10:40
67阅读
本来认为此类教程,肯定是满网飞了。今天首次使用VS Code的Git功能,翻遍了 所有中文教程,竟没有一个靠谱的。遂动笔写一篇。请确保你安装了最新的VS Code.http://code.visualstudio.com/ 请确保安装了最新版的Git。https://git-scm.com/download。git安装到环境变量里, 确保任意路径可以访问。参考链接:https://cod
git一、全局设置二、clone代码三、使用visual studio code进行操作四、fork操作 Git与SVN对比: svn是集中式版本控制系统,版本库是集中放在中央服务器的,开发人员工作的时候,用的都是自己的电脑,首先需要从中央服务器下载最新的版本,然后开发,开发完后把代码提交到中央服务器上 git是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分为两种类型的仓库,本地仓库和远程仓库 本地仓库:是开发人员在本
转载 2024-08-11 10:48:08
417阅读
VSCode使用多个git账号配置SSH连接各自的仓库1、生成SSH密钥2、配置ssh的config文件3、到远程仓库添加SSH公钥4、克隆某个git账户的仓库5、配置克隆项目的用户名和邮箱 1、生成SSH密钥为不同的账号生成不同的密钥,命令:$ssh-keygen -t rsa -C "youremail@example.com"邮箱可以随便填。 然后选择生成的位置,每个账号对应一对公钥和私钥。
代码上传到git一.下载git 想使用pycharm或vscode上传或克隆github库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否则即使在pycharm或vscode上配置好的github还是无法使用。 1、安装git,不论pycharm或者vscode都是调用底层的给git,所以先要安装git 2、配置git git 修改当前的project的用户名的命令为:git config user.name 你的目标用
Git(读音为/gɪt/)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高速地处理从很小到非常大的项目版本管理。也是Linus Torvalds为了帮助管理Linux内核开发而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的版本控制软件。1.打开vscode,创建文件夹gittest,在文件夹中创建文件test.txt,并在其中写入版本号v1.0;2.在终端输入git version,确认是否已安装git,并随后设置自己的昵称和
写在前面:因为换了电脑,从0开始重新配置,vscode等都是新下载安装的,默认设置等内容为0,更能帮助到之前没有使用过的人。遇到问题时大部分教程网上都有,根据教程,自己成功实践,所以想将自己的整个安装流程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整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安装、配置git部分一、下载、安装git配置git 安装、配置git部分参考链接:一、下载、安装git下载地址:https://git-scm.com/d
前言  几个月前写过一篇文章,阐述了怎么搭建 git 的环境,方便在服务器上管理好自己的代码。   最近和师弟他们沟通,发现他们依然用着原始的压缩包备份的方式来管理代码,于是就打算写一篇完整的使用教程,方便你我他。git介绍  这里需要阐明一个概念,说到 git 很多人会想到 github   其实 github 只是 git 的远程服务器端而已,github并不等于 git ,实际上 git
目录首先你要安装好vscode,官网上自行下载安装使用加速器登录github官网,并注册一个自己的账号官方安装git运行git安装包运行git bash添加SSH钥匙新建一个仓库创建一个本地库初始化存储库上传成功 首先你要安装好vscode,官网上自行下载安装使用加速器登录github官网,并注册一个自己的账号官方安装git 运行git安装包一路next 后面一路next,可以自己修改存储的地址
使用VSCode将本地项目同步到GitHub仓库Step1Step2Step31.git全局设置2.做第一次代码提交前的准备问题的解决3.在VSCode中将内容提交远端仓库其他 Step1新建GitHub代码仓库,我们选择repository项,而选项中的Project是project-boards的简写,功能类似于工作计划表,并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工程文件。 这里补充一句,如果想删除代码仓库可以
1 软件安装安装vscode软件。安装git软件,下载之后建议一直按next,默认安装即可。2、gitee注册进入gitee官网注册gitee账号,并新建仓库,执行参照百度。3、连接gitee采用SSH方式连接gitee(SSH方式只需登录一次,方便安全):①生成sshkey,在桌面点击右键,单击Git Bash Here,输入命令,然后按3次回车:ssh-keygen -t rsa -C "你的
git关联Github仓库和Vscode教程:    因为最近实验室做小作业的需要,以及平常一些代码文件想要找一个地方存储,所以我将目标转向了github仓库上。    首先,既然是讲Git关联Github仓库和Vscode了,那我们肯定要先安装好git和Vscode了。   git下载网站:Git - Downloading Package (git-scm.com)   Vscode的下载网站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