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Code中使用git,参见。        Git安装   在初次使用时如果本地没有安装git会提示先安装git,然后重启vscode。一、本地操作项目前提:1)若本地没有git拉取下来的项目,用git克隆项目到本地       1首先你电脑已经安装了vscode 和  GIT,然
转载 2024-07-13 10:40:19
392阅读
git常用指令 Git基本常用命令如下:mkdir: XX (创建一个空目录 XX指目录名)pwd: 显示当前目录的路径。git init 把当前的目录变成可以管理的git仓库,生成隐藏.git文件。git add XX 把xx文件添加到暂存区去。git commit –m “XX” 提交文件 –m 后面的是注释。git status 查看仓库状态git diff XX 查看XX文件修改了那些内容
配置Visual Studio Code的SciLab开发环境引言整体思路插件安装设置环境变量设置setting.json 引言由于美国将一批中国高校列入了实体清单制裁,近日Mathworks禁用的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的MATLAB授权。虽然绝大部分高校并未受此影响,但也给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敲响了一个警钟,也有必要尝试将自己的工作转移到一些国产软件或开源软件中。提到MATLAB的开源替代品,很多人
0 背景之前写Python一直使用的PyCharm,因为是学生帐号,所以没有考虑太多一直用着,但是在是公司环境,很多时候还是用VSCode进行开发。改用VS Code 一下子还是有点不适应,想到这样情况的同学还是不少的,所以在此记录一下,以此帮助其他准备上手用VSCode做远程开发的同学们。1 需要准备什么?VSCode: https://code.visualstudio.com/ SSH工具(
一、git1.1 git安装在官网下载Git (git-scm.com),安装时在下图这步如图中这样选择,其余步骤默认就好。注意:要记得自己安装的路径安装完成后,在桌面上点击右键,出现下图所示的图标,则表示安装成功:1.2 git配置打开cmd,输入如下命令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Name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y
摘要:ModelArts VS Code插件一键接入云上开发环境介绍及操作指导对于习惯于使用本地VS Code IDE的开发者,受限于本地资源,采用本地开发加云上调测的远程开发方式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对比一下本地开发和远程开发的优劣可以看到,本地+远程结合的方式可以同时享受IDE工程化开发的优势和云上资源的即开即用,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满足开发者需求。通过本地IDE加ModelArts提供的远程
Gitee Git bash VSCode操作简易说明 GITGit是一个分布式的版本控制系统,只是软件,需要你下载装到电脑上,实现git功能。Github、Gitee基于git的项目托管平台。Github是国外的,连接速度因人而异;另外Github收费用户才能创建私有项目。准备内容注册码云(Gitee),创建一个项目,得到项目url:https://g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远程开发解决方案,聊一聊我平常是如何用 VS Code 进行远程开发工作的,以及一步步教你搭建远程开发环境,拥有比德芙还丝滑的远程开发体验。我们厂里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工程师生产力,各种研发配套工具非常的齐全,对开发人员每人都有一台云主机,而且是个人主机哦,申请就有的那种。有了云开发主机在家里或者在公司都可以随便折腾,加班也更方便了(好像哪里有点不对)。 传统的远程开发大
使用 Keil MDK 进行嵌入式开发时,Keil 的编辑器相对于主流编辑器而言有些不方便,比如缺少暗色主题、缺少智能悬停感知(鼠标停在一个宏上,能自动展开最终的宏结果)、代码补全不好用等等,所以推荐使用 VS Code 来代替 Keil 的编辑器。本文用于记录所需的设置项。如果是第一次使用 vscode ,推荐先看一下《基于Windows 的 VS Code C/C++ 编译环境搭建》这篇文章。
git系列1——结合码云与VScode使用git安装 git结合码云使用场景:当你用VScode写一个新项目,并想把每天写好的代码同步到码云上一,先建立远程仓库,再建立本地仓库 1,首先你得有个码云账号,并设置好SSH 2,登录码云,按+号新建一个项目 3,填写项目名称,下面还有很多内容,自己按需求填写完之后,点最下方的创建按钮(勾选上用Readme初始化) 4,现在,你已经有一个远程的
在项目开发中,优秀的代码自动补全工具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然而,传统的 IDE 基本都使用搜索方法进行补全,在一些场景下效果不佳。今日,GitHub 和 OpenAI 联合发布了新的 AI 代码补全工具 GitHub Copilot,并展示了技术预览版。该工具可以在 VS Code 编辑器中自动完成代码片段,这也是 OpenAI 接受微软 10 亿美元投资以来的首个重大成果。GitHub Copilo
VScode 配置verilog环境在win11的系统里,ise软件不能运行,而在虚拟机中ise的配置也很费劲,今天在这里教大家在VScode中玩转Verilog。实现代码补全、代码高亮、错误检查实现生成Testbench实现波形仿真所需配置文件iverilog(自带gtkwave)、ctags.exe所需配置文件官方下载网址(速度较慢)iverilog:Icarus Verilog for Wi
第一步: 下载rpm包,进行安装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gitlab-ce/yum/el7/gitlab-ce-XXX.rpm 这个是目前最新的安装包gitlab-ce-XXX.rpm(国内镜像地址,选择相应版本下载)运行rpm -ivh gitlab-ce-XXX.rpm (一号坑) 10.x以后开始依赖policycoreutils-
转载 2024-03-26 11:54:37
115阅读
持续集成流程说明 1、首先,开发人员每天进行代码提交,提交到Git仓库2、然后,Jenkins从Gitlab中拉取项目源码,编译并打成jar包,然后构建成Docker镜像,将镜像上传到Harbor私有仓库。3、Jenkins发送SSH远程命令,让生产部署服务器到Harbor私有仓库拉取镜像到本地,然后创建容器。4、最后,用户可以访问到容器 服务器准备:准备4台服务器,可以使用V
转载 2024-05-03 18:43:18
290阅读
运维 - 实践篇(四)- 基础 Gitlab 私服环境搭建前面我们已经完成了 Linux 服务器安全配置、Docker 基础开发环境搭建、Prometheus 监控环境。接下来我们要开始搭建 Gitlab + Jenkins + K8s + Harbor 的自动化持续集成环境。本篇文章主要讲述 Gitlab 私服的搭建流程与相关常规的命令非常遗憾!基于Docker搭建的Gitlab无法通过SSH方
转载 2024-06-19 11:18:10
76阅读
如何在vscode中使用GitLab我同广大码友们一样,好不容易赶上了个节假日,回到家一顿安排,可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线上紧急BUG需要修复,木办法,拉项目导分支又是一顿排查,最后git stash,git add,git commit到 git push最后gerge 打包发布。。。下面用vscode说一下如何进行这一系列操作由于本地Git仓库和GitLab仓库之间的传输是通过SSH加密的,所以必
文章目录1、原理2、正式安装3、配置vscode4、正式测试 前几天有高中同学问我matlab的问题,从上完课之后就好久没摸过了,弄了好久才给他讲清楚,老尴尬了,正好又看到安富莱硬汉哥发了这个matlab和vscode联调的视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整合了vscode和matlab的优点,写代码变得更方便了!这里声明:本人仅仅是记录下使用过程,本文用到的方法都源于安富莱硬汉哥1、原理这个其实是m
如果长期关注一个github或gitlab的工程代码变化,或者自己需要更新上传、拉取代码,每次git整个工程的代码非常不方便。结合git命令可以直接拉取上传或更新的部分代码,非常方便简单。我使用的是vscode代码编辑器,日常经常需要看代码和修改调试代码,课题框架常有更新,需要及时拉取下来学习应用。由于之前我的vscode配置git失败了,所以每次代码更新我都是打开Git Bash界面,复制ssh
转载 2024-06-24 17:06:08
2834阅读
# Android Studio绑定GitLab GitLab是一个基于Web的Git仓库管理工具,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Git仓库管理功能,包括代码仓库、问题跟踪、CI/CD等。Android Studio是一个流行的Android开发IDE,它提供了许多功能来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开发Android应用。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在Android Studio中绑定GitLab,以便我们可以方便地管理
原创 2024-07-23 07:57:00
41阅读
本文主要记录一下在Gitlab上设置过ssh秘钥后,任然无法进行ssh访问的问题。配置步骤要在GitLab中添加SSH登录,你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生成SSH密钥对在你的本地机器上生成一个SSH密钥对。如果你已经有一个密钥对,你可以跳过这一步。在终端中运行以下命令:ssh-keygen -t ed25519 -C "your_email@example.com"这将生成一个新的ed25519 SS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