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简单说明i进入编辑模式,光标在原位置I进入编辑模式,光标在行首位置o从光标所在行,下面一行开始编辑O从光标所在行,上面一行开始编辑a从光标当前字符后编辑A从光标所在行的行尾编辑:w保存编辑后的文件内容,但不退出vim编辑器。这个命令的作用是把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到启动vim时指定的文件中。:w!强制写文件,即强制覆盖原有文件。如果原有文件的访问权限不允许写入文件,例如,原有的文件为只读文件,则
转载
2024-06-09 19:06:30
293阅读
首先,找到对应的文件,然后用vim xxxx进入对应的文件之中按esc到达底部1、切换到命令模式,输入“:q”后回车。这属于正常退出,只有当文件未被修改或者修改已经被保存的情况下方能成功退出,否则将提示有修改尚未保存而无法退出。2、切换到命令模式,输入“:q!”后回车。这属于强制退出,当有文件被修改而尚未保存,则强制退出将舍弃修改。3、切换到命令模式,输入“:wq”后回车。这属于先保存后退出,只有
转载
2024-02-19 11:06:14
1205阅读
Vim使用最频繁的命令之一应该是 :w。Vim命令行命令 :w 是 :write 的缩写形式,用于将当前Vim缓冲区的内容写到磁盘文件中,即完成保存文件的操作。别小看了这么一个简单又常见的写文件操作,合理地使用Vim命令保存文件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Vim教程网总结了多种保存文件的Vim命令及其使用场景,供大家各取所需。(1) 保存文件,即把
转载
2024-04-17 14:09:53
644阅读
vim 直接启动vim vim filename 打开一个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名为filename的文件)如果我们需要输入信息,可以按下键盘i,可以看到底下的模式变成:INSERT输入自己要的内容信息后,按下ESC建,切换模式。Vim是一种区分编辑模式的编辑器,分为三种编辑模式:一、普通模式/正常模式(按Esc或Ctrl+[进入) 左下角显
转载
2024-05-20 21:56:46
59阅读
命令::w !sudo tee %此命令是把当前文件(即%)作为stdin传给sudo tee命令来执行。说起来挺绕口,其实就是:用sudo强制保存。有时候在自己机器上折腾的时候需要更改一些系统的conf文件,编辑了半天结果发现vim不是以su打开的,无奈只能不保存退出,重新编辑。有这个命令之后能节省不少误操作带来的事件损耗。DONG
转载
2018-11-27 13:19:29
1296阅读
编辑文本命令
按ESC键 跳到命令模式,然后:
:w 保存文件但不退出vi
:w file 将修改另外保存到file中,不退出vi
:w! 强制保存,不推出vi
:wq 保存文件并退出vi
:wq! 强制保存文件,并退出vi
q: 不保存文件,退出vi
:q! 不保存文件,强制退出vi
:e! 放弃所有修改,从上次保存文件开始再编辑
解压缩命令tar-c: 建立压缩档案-x:解压-
转载
2024-04-18 11:10:33
253阅读
Linux操作系统作为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一直以来都备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和青睐。其中,红帽Linux更是备受赞誉,其强大的性能和稳定的运行一直以来都为用户提供了极佳的体验。而在Linux系统中,“强制保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Linux系统中,强制保存指的是将文件系统上缓冲的数据强制写入磁盘,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持久性。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意外断电或系统崩溃等情况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坏。通过强
原创
2024-02-26 11:02:54
131阅读
# 实现“Redis 强制保存”操作步骤
## 操作流程
首先,让我们通过以下表格展示整个“Redis 强制保存”的操作步骤:
| 步骤 | 操作 |
| ---- | ---- |
| 1 | 连接 Redis 服务器 |
| 2 | 发送 BGSAVE 命令进行后台保存 |
| 3 | 等待保存完成 |
| 4 | 查看保存结果 |
## 操作指引
### 步骤1:连接 Redis
原创
2024-02-27 06:29:54
156阅读
Linux系统中的vim编辑器是一款非常强大的文本编辑工具,广泛应用于编写代码和编辑文本文件。在使用vim编辑器时,保存文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操作,因为保存文件可以保留当前编辑的内容,并确保文件在下次打开时仍然保持修改后的状态。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在vim编辑器中如何保存文件的操作步骤。
在vim编辑器中,保存文件的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按下快捷键“:w”即可将当前编辑的文件保存到磁盘上。在按下“:”后
原创
2024-03-01 09:45:09
209阅读
# Docker中使用Vim保存文件的方法
在Docker容器中,我们经常需要编辑文件并保存更改。而Vim是一个常用的文本编辑器,本文将介绍如何在Docker容器中使用Vim编辑文件并保存更改的方法。
## 步骤一:启动Docker容器
首先,我们需要启动一个Docker容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启动一个Ubuntu容器:
```bash
docker run -it ubuntu
```
原创
2024-04-07 05:54:50
67阅读
VIM使用的一些快捷方式进入vim编辑/输入模式,命令模式及末行模式输入模式:文本的录入当编辑完成后,保存的几种方式vim如何与剪贴板交互(将vim的内容复制出来)命令模式:控制光标的移动,可以进行文本的复制,粘贴、删除、查找等操作。(刚打开vim编辑器时是在命令模式下)基本操作(撤销,显示行号,锁紧)复制,剪切,粘贴,删除,全选复制和粘贴复制剪切粘贴删除全选复制和粘贴 简单记录下基本操作,以
Linux Vim 常用实用指令保存与退出复制粘贴删除撤销插入使用命令计数移动光标滚屏在文本中查找下一个word多行注释多文件编辑 风萧萧兮易水寒保存与退出:w 保存文件但不退出:w file 将修改另外保存到file中,不退出:w! 强制保存,不退出:wq 保存文件并退出 (快捷键 SHIFT - ZZ):wq! 强制保存文件,并退出q: 不保存文件,退出:q! 不保存文件,强制退出:e! 放
1、打开vim 的方式有三种:#vim file 1.文件不存在时,新建文件并可以写入内容
2.文件存在时,可以直接编辑文件内容
3、可以打开vim 编辑,在退出的时候 :wq file 即可保存为名称为file,若file存在的时候用wq! filevim westos2、vim 模式:命令模式(浏
转载
2024-10-11 22:32:12
123阅读
上面的命令只是在vi编辑命令中使用 wq:表示保存退出wq!:表示强制保存退出x:表示保存退出 wq和wq!的区别如下:有些文件设置了只读,一般不是修改文件的,但是如果你是文件的owner或者root的话,通过wq!还是能保存文件退出 如果文件设置为只读了的话,用 :wq命令是不能保存并退出的,但是最高权限者可通过wq!来进行文件的保存并退出文件。已设定选项 'rea
转载
2024-04-01 17:09:27
229阅读
在使用Linux系统时,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强制保存退出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我们正在进行一项重要工作或操作时突然遇到系统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导致无法正常保存并退出当前工作状态。
在Linux系统中,强制保存退出通常是通过命令行操作来实现的。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命令来强制结束当前进程并保存工作内容。
其中,一个常用的命令是“kill”。通过kill命令,我们可以结束指定进程,从而强制保存当
原创
2024-03-05 10:43:38
285阅读
# Hadoop 如何强制保存:项目方案
## 1. 引言
Hadoop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分布式计算框架,专为处理大数据而设计。尽管 Hadoop 提供了多种数据保存机制,但在某些情况下,用户需要确保数据被"强制"保存,以防止数据丢失。本文将讨论如何强制保存数据到 Hadoop 的 HDFS(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并提出一个实施方案,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和流程图。
## 2. 项目需
# Hadoop文件强制保存
## 1. 引言
在大数据领域中,Hadoop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它的核心组件包括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Hadoop MapReduce。HDFS是一个可靠的、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允许在集群中存储和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在Hadoop中,文件的强制保存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Hadoop文
原创
2023-08-31 16:07:13
128阅读
基本上 vi/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一般命令模式(Command mode),编辑模式(Insert mode)和命令行模式(Last line mode)。命令模式:用户刚刚启动 vi/vim,便进入了命令模式。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i 切换到输
一、linux下vi编辑只读文档无法保存的解决方法使用普通用户编辑nginx.conf 等配置文件:保存的时 候会提示:没有Root Permission可以用如下方法解决:保存时加上::w !sudo tee %用sudo时提示"xxx is not in the sudoers file. This incident will be reported.其中XXX是你的用户名,也就是你的用户名没
转载
2024-04-18 09:46:14
641阅读
简单实用的指令
原创
2013-01-05 09:23:15
4187阅读
点赞
3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