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安全态势大屏:可展现全局的整体安全态势,包括“事前”资产态势、脆弱性态势、“事中”攻击态势以及“事后”安全事件态势等信息,同时也可以安全域的视角清晰地查看风险所在区域;安全事件态势大屏,可监控内网发生安全事件情况,并对近期网络安全行业中的热点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快速感知内网安全状况;网络攻击态势大屏,可监控来自外部的攻击,直观展示内部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攻击威胁,实现对攻击源地理位置、攻击手段
转载
2023-10-13 14:48:55
174阅读
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SWOT资源整合态势分析
一、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SWOT分析的时
转载
2023-12-20 09:44:57
32阅读
审判态势感知系统总体架构是用于构建法律领域审判信息的实时监控与分析系统,旨在提升法官和司法工作人员的决策效率及准确性。这个系统集成了多种数据源,并通过分析其数据来提升对案件的理解与预测能力。
### 背景描述
自2021年以来,随着法律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审判态势感知系统的需求逐渐显现。法律体系的复杂性和信息处理的迅速变化,促使系统的构建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审判态势感知系统发展的时间轴: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
态势感知是一个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能对您云上所有资产进行安全告警,并用机器学习来发现潜在的入侵和高隐蔽性攻击,回溯攻击历史,预测即将发生的安全事件。一、产品概述态势感知收集企业20种原始日志和网络空间黑客实体威胁情报,利用机器学习还原已发生的攻击,并预测未发生的攻击。帮客户解决的问题:a.业务上云后,安全事件的集中化管理b.扩大安全可见性,并实时监控c.满足安全合规性,180天的日志存储和检索二、
转载
2023-08-25 14:00:01
25阅读
1、挖矿、蠕虫、病毒、拒绝服务这类不太可能为攻击方发起的攻击的事件,直接过滤掉,减少告警数量 2、一般情况下,真实攻击不可能只持续一次,它一定是长时间、周期性、多IP的进行攻击 用流量监测的安全设备,比如天眼,查看报文,分析报文里和 host 和网站目录路径,查看是否可疑,使用微步查询 host 是否为恶意,使用 wireshark 对数据包深度分析看一下请求的网站路径,源 IP 与目的 ip 地
转载
2024-08-29 20:07:12
20阅读
(态势感知是一个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能对您云上所有资产进行安全告警,并用机器学习来发现潜在的入侵和高隐蔽性攻击,回溯攻击历史,预测即将发生的安全事件。)功能特性:基础版即开即用的态势感知平台,具备基础安全检测能力,适合中小站长。包含以下功能:7种基础威胁检测SQL注入、XSS应用漏洞扫描1个告警通知人专业版功能完整的态势感知平台,具备全面的持续安全监控能力,适合专业用户。包含基础版所有功能,并增加
转载
2023-12-22 09:53:20
91阅读
# 实时态势系统架构图实现指南
实现一个实时态势系统架构图是开发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开发者可视化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指导一位刚入行的小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实现的总体流程:
| 步骤 | 内容 |
|------|-----------------------------------|
| 1 | 理
原创
2024-10-10 05:40:44
168阅读
#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架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和组织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潜在的网络威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Cyber Situation Awareness, CSA)系统架构应运而生,通过实时的监测、分析和响应,有效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本文将简要介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架构,并提供一些代码示例。
## 一、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定义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是对网
之前接触过一点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东西,做了一些笔记,简单分享一下。笔记三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综述对经典的态势感知模型和新发展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进行了总结与对比;介绍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基于层次化分析、机器学习、免疫系统和博弈论的技术;介绍了近年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在因特网、工控网和物联网中的应用;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一、网络安全态势感知(Netwo
市场现状点评:经过近两年的技术积淀和市场打磨,目前国内市场对于态势感知的核心作用以及应该具备的主要功能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主要的态势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已经基本解决了功能有无的问题,但技术先进性和成熟度仍然存在差异。安全信息全面、实时的获取和分析是实现态势感知的关键。安全厂商正在力争通过更自动化的手段实现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终端以及网络流量分析中安全信息的获取,并结合威胁情报进行安
转载
2023-09-18 13:30:41
79阅读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态势感知系统作为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及时识别和响应各类安全威胁显得尤为重要。IDC(国际数据公司)对态势感知系统架构的定义,提供了企业在部署和运营这类系统时的重要参考框架。本文将从背景描述、技术原理、架构解析、源码分析、性能优化和应用场景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同时提供详细的图表和代码示例来支持我们的讨论。
### 背景描述
态势感知系统是在不断变化的网
# 态势感知部署架构的实现指南
对刚入行的小白而言,理解和实现“态势感知部署架构”可能显得复杂,但只要循序渐进,就能掌握它。在本文中,我将为你详细讲解整个实现过程,包括必要的代码和相应的注释。
## 流程步骤
以下是实现态势感知部署架构的基本流程步骤:
| 步骤 | 描述 | 主要工具或技术 |
|------|-------------------
原创
2024-10-11 10:23:10
141阅读
1、态势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 SA)的由来。 来自于军事领域的概念,被认为是对台式进行评估而获得执行决策的过程,常用于人机交互(Human-Coputer Interactions)系统。 2、态势感知的定义。 Endsley于1985年提出了态势感知的定义:在特定的
随着网络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大,网络的技术不断革新,新型工具大量涌现,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显得力不从心,网络入侵不可避免,网络安全问题越发严峻。单凭一种或几种安全技术很难应对复杂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人员的关注点也从单个安全问题的解决,发展到研究整个网络的安全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对影响网络安全的诸多要素进行获取、理解、评估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对网络安全性定量分析的一种手段,是
转载
2024-01-17 09:23:00
31阅读
今年8月,安全牛发布了基于全景图中“SOC/iSOC”子领域厂商所展开调研的《新一代SOC研究报告》(包含技术和市场指南),在业内反响颇为强烈。以此为契机,安全牛在上周四下午,联合六家在“新一代SOC和态势感知”领域有着领先技术思路和可观市场占有率的安全厂商,举办了此次C·S大会。C·S会议之前已举办过三届。众所周知,C·S大会不讲攻防技术,也不谈高层战略,而是专注安全解决方案的分享。演讲者面向的
转载
2023-11-06 13:46:36
107阅读
关于阿里云态势感知服务的详细内容: 阿里云态势感知服务使用教程(态势感知是一个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能对您云上所有资产进行安全告警,并用机器学习来发现潜在的入侵和高隐蔽性攻击,回溯攻击历史,预测即将发生的安全事件。)产品概述 态势感知收集企业20种原始日志和网络空间黑客实体威胁情报,利用机器学习还原已发生的攻击,并预测未发生的攻击。 帮客户解决的问题业务上云后,安全事件的集
文章目录1.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基本概念1.1 态势感知的基本概念1.2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1.2.1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定义1.2.2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阶段1.2.3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基本作用1.3 参考文献 1.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基本概念1.1 态势感知的基本概念最先对态势感知模型比较系统的研究是 Endsley 在 1988 年中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她将态势感知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
转载
2023-11-21 07:02:25
130阅读
一、网络感知的基础1、没有任何一个传感器是全能的测量一个网络的一般步骤如下:首先获得网络拓扑图,网络的连接方法、潜在的观察点列表等;然后确定潜在观察点,确定该位置所能看到的流量;最后,确定最优的覆盖方案。在复杂网络中,没有任何一个传感器能够全面覆盖,需要多种传感器配合使用。按照采集的领域,传感器可以分为三类: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NetFlow采集器、TCP采集器(如tcpdump)主
2018年,全球知名的社交平台Facebook一年出现两次大型数据泄露事件,总泄露客户信息高达到7900万条。而安德玛、万豪集团、华住集团等也相继有媒体爆出严重的信息泄露事件。但上述事件仅仅是网络安全事件的冰山一角,全球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影响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根据IDC市场调研发现,仅有13%的企业级用户使用了自动化防御技术,且应用程度有限。企业级用户一旦遭受攻击威胁将直接影响业务正常运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