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需求分析阶段1.1 引入随着近几年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便携式产品,他们的发展趋势必将是更小、更轻,功能更强大。那么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在满足需求中性能指标后,尽可能的优化产品功耗。我们做不到 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但是可以合理的规划它跑的路线和时间段。 1.2 需求分析举例以某公司手环为例:(以下故事纯属瞎编)老板偶然看到别人带了个智能手环挺好,
STM32L431 低功耗设计 笔记STM32L4七大工作模式参照《STM32L4A6xG Datasheet》描述了7种工作模式睡眠模式 Sleep mode在睡眠模式下,仅CPU核在睡觉,因此程序处于睡觉前状态暂停。程序的运行态主要由CPU核寄存器、RAM内的数据相关。所谓CPU睡眠指CPU不会再进行取指、译码、执行的动作,CPU睡眠后相关寄存器保持不变,RAM内数据保持不变。当发生唤醒事件时
转载 2024-06-26 18:26:59
618阅读
        目前的低功耗设计主要从芯片设计和系统设计两个方面考虑。随着半导体工艺的飞速发展和芯片工作频率的提高,芯片的功耗迅速增加,而功耗增加又将导致芯片发热量的增大和可靠性的下降。因此,功耗已经成为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为了使产品更具竞争力,工业界对芯片设计的要求已从单纯追求高性能、小面积转为
转载 2024-03-27 11:13:17
371阅读
一. 为什么要用超低功耗在接触到嵌入式的时候,首先就是熟悉各个时钟线。每次拿到一个新的 STM32 板子都会用 CUBEMX 去把时钟配置到支持的最高频率,当然在最高频率下运行会得到最强的性能。最强的性能带来的也就是最高的功耗,在某些场景下,只能使用电池供电,就对功耗要求比较高了,比如智能穿戴,安装在野外的设备,我们不是时刻都需要让 MCU 运行在最高频率,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 MCU 来控制整个产
目录概述睡眠模式停止模式待机模式概述在系统或电源复位以后,微控制器处于运行状态。当CPU不需继续运行时,可以利用多种低功耗模式来节省功耗。用户需要根据最低电源消耗、最快速启动时间和可用的唤醒源等条件,选定一个最佳的低功耗模式。STM32F103有三种低功耗模式:睡眠模式(Cortex™-M3内核停止,所有外设包括Cortex-M3核心的外设,如NVIC、系统时钟(SysTick)等仍在运行)停止模
转载 2024-10-04 15:06:07
193阅读
最近做的项目中要求低功耗,在单片机完成了手头上的工作之后,就进入低功耗模式,项目的需求是单片机进入低功耗模式的时候系统时钟从HSE切到HSI,但是在未进入低功耗模式之前引脚是什么状态,进入低功耗模式之后也不应该改变。可以通过RTC定时唤醒,或者接收到串口数据就唤醒,处理完数据后再进入stop模式。查询了一些资料之后,发现stop模式最符合项目需求。下面讲述一下什么是低功耗:一、stm32支持三种低
转载 2024-04-25 13:54:43
330阅读
1点赞
前言:    由于之前对STM32Fxx系列相对熟悉,所以涉及到超低功耗设备时,自然就选用STM32家族的STM32Lxx系列产品。STM32L151C8T6 功能特点:(1)Flash:64k(2)RAM:10k(3)EEPROM:4k(4)USART:3(5)SPI:2。了解一个CPU,时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下图所示:      &n
转载 2024-06-11 16:24:20
233阅读
SPI学习前言1.SPI 协议1.1SPI的4种模式2. STM32F103 硬件SPI2.1 标准库的发送函数2.2 HAL库发送函数2.2.1 这里有个小坑3. SPI的连续传输和非连续传输4.SPI+DMA传输的坑 前言第1部分针对的spi的基础知识 第2、3部分是使用中遇到的坑和自己的理解。也欢迎大佬对文章中错误内容指出、更正。 可以有选择的阅读。1.SPI 协议SPI是串行外设接口(S
0. 写在前面          没有太多时间更新,可能偶尔有时间就更新一些。          因为突然有项目用到了stm32f10x系列并且是电池驱动的,所以需要对功耗进行优化,其他CM3核心系列应该也同样适用。1. 背景       Stm32的低功耗
转载 2024-04-26 18:44:01
743阅读
STM32的通信接口STM32主要用的通信接口有USART、IIC、SPI、USB、CAN。这些通信接口的主要目的是将设备的数据传送到另一个设备,扩展硬件系统。 在串口通信中有着TTL、RS232、RS485等电平标准。其中TTL和RS485都为正逻辑,只有RS232为负电压表示1,正电压表示0.TTL:+3.3V或+5V表示1,0V表示0.RS232:-3V—— -15V表示1,+3V——+15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使用到了STM32F407VET6的USB_OTG_FS作为虚拟串口。 之前用STM32 CubeMX生成过STM32F103C8T6的虚拟串口代码,感觉用起来很方便,于是这次的F407也用MX生产工程,奈何竟然遇到诸多难题,整整困扰了两天。 先说一下我的流程。MX生成F407 USB虚拟串口工程操作流程1,选择芯片先是利用条件筛选选择自己的芯片,如下图:2,配置管脚配置RCC
STM32CUBEIDE.7----USART收发配置概述样品申请视频教学生成例程STM32CUBEIDE配置串口重定向串口发送接收函数HAL_UART_Transmit()发送HAL_UART_Transmit_IT()发送HAL_UART_Transmit()和HAL_UART_Transmit_IT()对比HAL_UART_Receive()接收HAL_UART_Receive_IT()接
 文章目录ADC+TIM+DMA采集交流前言模式简介工程建立时钟配置ADC配置配置串口代码生成代码编写串口重定向ADC采集代码硬件连接运行结果练习后记 模式简介ADC+TIM+DMA采集交流信号是电赛中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个技术。这个模式下单个ADC可以实现0-1M的任意可调采样率,采集20khz一下的信号轻轻松松。F1的ADC支持许多触发信号,这里选择TIM3的TRGO事件作为触发信号
STM32基础知识3-STM32串口USART1的使用方法和程序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来与使用工业标准NR 异步串行数据格式的外部设备之间进行全双工数据交换。 USART利用分数波特率发生器提供宽范围的波特率选择,支持同步单向通信和半双工单线通信。 1、STM32固件库使用外围设备的主要思路 在STM32中,外围设备的配置思路比较固定。首先是使能相关的时钟,一方面是
转载 2024-09-12 20:32:36
55阅读
红外寻迹传感器驱动红外寻迹传感器具有一对红外线发射管与接收管,发射管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红外线,当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反射面)时,红外线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经过比较器电路处理之后,输出接口会输出一个数字信号(低电平或高电平,取决于电路设计),有效范围一般为2~30CM。传感器主动红外反射探测,因此反射率和形状是探测距离的关键。其中黑色探测距离小,白色距离大;小面积物体距离小,大面积距离大。本实例将演
一、实验工具:STM32开发板一块、L298N电机驱动、直流电机以及用到的软件(STM32CubeMX、keil4) 二、编码器原理1.概述:编码器是一种将角位移或者角速度转换成一串电数字脉冲的旋转式传感器。编码器又分为光电编码器和霍尔编码器,我们这里用到的是霍尔编码器。2.霍尔编码器工作原理:一种通过磁电转换将输出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霍尔编码器室友霍尔马盘和霍尔
转载 2024-09-25 08:19:37
244阅读
  目录目录一、第一个汇编程序的创建过程(基于MDK)二、HEX文件格式的分析说明三、汇编语言"hello_world"程序——LED灯闪烁四、总结五、参考文献一、第一个汇编程序的创建过程(基于MDK)1、双击打开keil_uVsion5(也叫MDK),进入软件界面2、找到左上角的project后下拉选择new_uVsion_project新建工程项目,项目名可自行定义,此处我
开发环境STM32CUBMX正点原子STM32F407ZGT6探索者开发板MDK-ARM 5.31第一种方式:直接接收配置外部时钟源 2.配置时钟树 3.配置串口一 生产代码后进入工程重定向printf到串口1(建议在usart.c里重定向) 重定向代码块int main(void) { /* USER CODE BEGIN 1 */ /* USER CODE END 1 */
经过具体实验可知,以前思学师哥的程序中有ADC开始DMA采集和停止DMA采集两个函数,可以理解成消抖,因为采集频率过快数据可能会发飘。 硬石资料如下 配置要求一定要在mode处勾选circular ,数据宽度一定要选择“Word” 根据实验只需要将ADC的DMA通道采集打开,无需关闭即可采集成功,而且数据比较稳定,这样为快速傅里叶变换做出了准备。经过一下午的实验可知ADC采集周期过短的时候在同时
第五十八章 USB 鼠标键盘(Host)实验上一章我们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利用 STM32F767 的 USB HOST 接口来驱动 U 盘,本章,我们将利用 STM32F767 的 USB HOST 来驱动 USB 鼠标/键盘。本章分为如下几个部分:58.1 USB 鼠标键盘简介58.2 硬件设计58.3 软件设计58.4 下载验证58.1 USB 鼠标键盘简介传统的鼠标和键盘是采用 PS/2 接口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