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语句的基础教程(二) 开发工具与关键技术:Visual Studio 2015 、SQL语句的基础教程(二) 作者:袁何恩 今天,我接着上次的内容和大家分享的技术是SQL语句的基础教程。 想信大家都知道SQL可以面向数据库执行查询数据,在数据库中取回、插入、更新、删除数据和创建新表,并且建新数据库,SQL语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数据操作语言和数据定义语言,但在某种程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SQL过滤 :SQL1: =select * from <表名> where day=20200202 and temperature = 6 and province= '江苏'很明显,这是查温度=6度,省=江苏的数据。注意,数据类型数字直接=,汉字或英文需要加半角单引号’’。SQL2:BETWEENwhere day=20200202 and temperature betw
# 如何SQL Server设置取值范围SQL Server 中,设置字段的取值范围可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通过约束(Constraint)的方式,我们可以限制某个字段允许存储的值,从而避免错误数据的插入。本文将以一个简单的示例教会你如何SQL Server设置取值范围。 ## 整体流程 以下是设置取值范围的基本步骤: | 步骤 | 描述
原创 10月前
325阅读
# 在 SQL Server 2008 中设置取值范围的指南 在数据库开发中,设置数据的取值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保用户输入的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在 SQL Server 2008 中,我们可以通过约束(Constraints)来实现这一点。以下是实现过程的详细说明及每个步骤的代码示例。 ## 流程概述 | 步骤 | 描述
原创 9月前
52阅读
整数型  Bigint范围为-263(-9223372036854775808)~263-1(9223372036854775807),其精度为19,小数位数为0,长度为8字节。int范围为-231(-2,147,483,648)~231-1(2,147,483,647),其精度为10,小数位数为0,长度为4字节。smallint范围为-215(-32768)~215-1(32
转载 2023-08-10 12:36:21
2356阅读
SQL Server 中定义取值范围通常是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避免因超出预期范围而引起的数据问题。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成为了一项关键任务。在实际开发场景中,开发人员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约束,确保数据的范围符合业务逻辑要求。 > 例如,在一个电商系统中,商品价格需要限制在0到10000元之间,库存量不得为负。这样的需求使得 SQL Server 定义取值范围显得尤
原创 6月前
28阅读
# SQL Server 完整性取值范围设置方案 在软件开发和数据管理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在 SQL Server 中,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约束设置来维护数据的完整性。本方案将介绍如何设置完整性取值范围,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包括具体的代码示例,并提供类图和流程图。 ## 一、完整性取值范围的概念 完整性取值范围是指对于某个数据字段规定的有效值的范围,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性。这
原创 9月前
43阅读
SQL Server 2016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几天前微软就提供了RCO(候选发布版)版本的下载。我已经围观了一圈RCO版本,其中一个最拽的功能是数据库范围内的配置(Database Scoped Configuration),在今天的文章里我想谈谈它。补充几句:装好之后,居然发现没有SSMS,崩溃中,原来是在向导中就有独立的安装程序,好吧!这配色,真是低调有内涵。另外,如过你的电脑已经安装了就【
转载 2023-10-25 14:34:03
164阅读
 资料类型 可接受的值范围 整数值 bigi nt 自-2^63 至2^63-1 的整数值。 Int 自-2^31 至2^31-1 的整数值。 Smallint 自-2^15 到2^15-1 的整数值。 Tinyint 从0 到255 的整数值。 Bit 其值为1 或0 的整数值。 Decimal 固定有效位数及小数字
# 在 SQL Server 中创建表时设置取值范围 在数据库设计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在 SQL Server 中,创建表时可以通过设置约束来限制字段的取值范围,从而保证数据在一定的条件内。这种约束可以大幅提高数据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数据错误。本文将介绍如何SQL Server 中创建表时设置取值范围,同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一、理解约束 在 SQL Serv
原创 10月前
688阅读
目录1)基本2)数学函数3)rownum4)分页5)时间处理6)字符函数7)to_number8)聚合函数9)学生选课10)图书馆借阅 基本--新建表: create table table1( id varchar(300)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0) not null); --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table1 (id,name)
Microsoft Access、MySQL 以及 SQL Server 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和范围。  Microsoft Access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 描述 存储 Text 用于文本或文本与数字的组合。最多 255 个字符。 Memo Memo 用于更大数量的文本。最多存储 65,536 个字符。 注释:无法对 memo 字段进行排序。不过它们是可搜索的。 Byte 允许 0
转载 2023-11-07 11:50:16
4阅读
/* 标题:SQL Server取值于Oracle。 性质:个人学习总结。 记录:Henry.T 时间: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地点:江苏南京。 */ ---说明:某政府软件抽检公司商品进销存。门店点击抽检软件,通过本地库链接总部服务器SQL Server,再通过SQL视图抽取Oracle中数据。 ---公司库:Oracle ---抽检平台:SQL Server
转载 2024-06-28 11:00:17
54阅读
# SQL Server tinyint的数据类型及其取值范围 在数据库设计中,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对于存储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在 SQL Server 中,`TINYINT` 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数据类型,其主要用于存储小范围的整数字段。本文将探讨 `TINYINT` 的取值范围及相关代码示例,并以图示的形式 visual 展示其工作原理。 ## 1. TINYINT的取值范围 `TINYINT
原创 11月前
349阅读
在使用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SSMS) 进行数据操作时,可能会出现“约束取值范围”问题。这些约束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当数据插入时,若不符合约束条件,SQL Server 就会拒绝执行该操作。 ### 问题场景分析 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可能需要为列设置特定的取值范围。例如,在一个用户表中,年龄的取值范围应该是 0 到 120。若数据插入超出该范围
原创 6月前
26阅读
# 如何SQL Server 中实现约束取值范围 在数据表中有效管理数据的完整性非常重要,SQL Server 提供了约束(Constraints)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约束可以强制限制数据输入,从而防止不合规的数据进入数据库,比如对于某些字段设定取值范围。 ## 流程概述 在 SQL Server 中创建约束取值范围的流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 | 描述
原创 11月前
73阅读
# SQL Server 取值设置教程 在日常的数据库管理中,数据的提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以下是设置 SQL Server 数据取值的流程,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一步的操作与相应的代码。 ## 流程概述 以下是实现 SQL Server 设置取值的主要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原创 8月前
21阅读
更新数据库时,表中不能出现不符合完整性要求的记录,以保证为用户提供正确、有效的数据。实现该目的最直接的方法,是在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时,对每个更新操作都进行完整性检查。但这种检查往往是复杂、重复、低效的。 SQL把各种完整性约束作为数据库模式定义的一部分,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维护,这样即可有效防止对数据库的意外破坏,提高了完整性检测的效率,又减轻了编程人员的负担。SQL Server支持三种完整性约束:
转载 2023-10-20 17:13:35
106阅读
实体完整性:规定表中的每一行在表中是唯一的实体。也可在这样说,在表中不可能存在相同的记录,主键在存在保证了任何记录都不重复域完整性:域完整性是指数据表中字段必须满足某种特定的数据类型或约束。.参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是指两个表的主键和外键的数据应对应一致。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的类型约束就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在sql server 2005中提供的约束是通过定义字段的取值规则来维护数据性的在sql s
在如今的数据库管理中,了解和管理约束取值范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详细探讨SQL Server如何查看约束取值范围,帮助您避免数据错误,从而提升业务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 问题背景 在许多业务场景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决策和运营至关重要。例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用户输入的信息必须遵循一定的约束,以保证后续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如果不清楚字段的约束取值范围,可能导致错误数据的输入,从而影
原创 7月前
29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