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ava中的四个元注解:元注解 @Target 用于声明注解作用域 ElementType.CONSTRUCTOR(构造器声明) ElementType.METHOD(方法声明) ElementType.FIELD(域声明) ElementType.PARAMETER(参数声明) ElementType.PACKAGE(包声明)@Retention 用于声明注解的生命周期 Ret
转载 2023-12-06 23:16:36
63阅读
@RequestParam注解@RequestParam接收的参数是来自HTTP请求体或请求url的QueryString中。RequestParam可以接受简单类型的属性,也可以接受对象类型。@RequestParam有三个配置参数:required 表示是否必须,默认为 true,必须。 defaultValue 可设置请求参数的默认值。 value 为接收url的参数名(相当于key值)。@
转载 2024-03-06 00:18:35
169阅读
切面(AOP)相关注解Spring支持AspectJ的注解式切面编程。@Aspect 声明一个切面(类上)使用@After、@Before、@Around定义建言(advice),可直接将拦截规则(切点)作为参数。@After 在方法执行之后执行(方法上)@Before 在方法执行之前执行(方法上)@Around 在方法执行之前与之后执行(方法上)@PointCut 声明切点在java配置类中使用
转载 2023-10-16 18:19:41
283阅读
1. 使用 @Repository、@Service、@Controller 和 @Component 将类标识为 Bean@Repository 注解Spring 2.0 引入,它用于将数据访问层 (DAO 层 ) 的类标识为 Spring Bean。具体只需将该注解标注在 DAO 类上即可。同时,为了让 Spring 能够扫描类路径中的类并识别出 @Repository 注解,需要在 XM
转载 2023-12-15 11:30:41
214阅读
@PathVariable 用于访问URI模板变量。@GetMapping("/owners/{ownerId}/pets/{petId}") public String findPet(@PathVariable String ownerId, @PathVariable String petId, Model model) { Owner owner = ownerService.fi
一、spring中AOP解析(注解式)AOP介绍与使用AOP直译为面向切面编程,解释为在不改变代码顺序的前提下,实现在一个顺序执行的逻辑代码之间插入扩展逻辑的的目的;举个例子:一个逻辑A执行顺序是X->Y,现在有另外一个逻辑C,想要在不改变逻辑A代码的前提下将逻辑C插入到X和Y之间,将逻辑A执行顺序改为X->C->Y,这就是切面编程的应用(方法增强)。spring中已经默认实现了
转载 2024-04-12 08:21:00
134阅读
注意: 基于注解整合时,导入约束时需要导入一个 context 名称空间下的约束。 还需要开启自动扫描用于创建对象的注解:@Component作用: 把资源让 spring 来管理。相当于在 xml 中配置一个 bean。属性: value:指定 bean 的 id。如果不指定 value 属性,默认 bean 的 id 是当前类的类名。首字母小写@Controller @Service @Re
转载 2024-05-29 06:27:26
86阅读
上面是与生命周期有关的内容,下面是属性赋值相关的: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ProperTyValueConfig { @Bean public Person person() { return new Person(); } } 测试: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转载 2024-06-11 13:32:30
266阅读
1. what使用注解注入来代替XML注入2.why更加节省代码量3.code* 账户的业务层实现类 * * 曾经XML的配置: * <bean id="accountService" class="com.itheima.service.impl.AccountServiceImpl" * scope="" init-method="" destroy-metho
基础的注解<!--注解类型--> <!--1.创建对象的注解 作用:<bean></bean>--> <!--@Component ,当前类存入ioc容器中 value指定id,类名就是原class(注解的用法) 以下三个类似component @Controller一般用于表现层
用于创建对象的注解 @Component:用于创建对象,相当于xml文件中配置的一个bean 属性只有一个value,用来指定id,默认是当前类的类名,首字母小写。 下面三个注解是@Component的衍生注解,作用和属性相同,只不过提供了更加详细的语义化。 @Controller:一般用于表现层的注解 @Service:一般用于业务层的注解 @Repository:一般用于持久层的注解 以上
spring提供两种切面编程的使用方式: (1)基于注解方式进行AOP开发(2)基于xml配置方式进行AOP开发一、环境配置 1.在配置文件中引入aop命名空间  xmlns:ao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xsi:schemaLocation中导入:  http://www.spring
转载 2023-10-29 06:05:44
125阅读
注解”这个词,可谓是在Java编程中出镜率比较高,而且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之前在聊Spring相关的东西时,注解是无处不在,之前我们简单的聊过一些“注解”的相关内容,比如在Spring中是如何进行“注解”组合的。因为注解Java编程中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们今天的博客就把注解的东西给系统的介绍一下,当然我们会依托于具体的实例。“注解”说白了就是存储数据的一种方式,如果注解单拎出来功能也
目录IOC创建对象方式Spring配置DI依赖注入bean作用域bean xml自动装配bean 注解自动装配注解使用Java类作为配置AOP代理模式静态代理动态代理spring aop实现:xml配置1. 切入点+通知:pointcut+advisor2. 切入点+切面:pointcut+aspect3. 注解实现事务使用aop配置事务整合整合mybatis1. mybatis单独回顾2. m
# 如何实现“spring boot注解获取入” ## 一、流程图 ```mermaid gantt title Spring Boot注解获取入流程图 section 了解需求 定义需求 :done, des1, 2022-01-01, 1d section 编写代码 编写Controller类 :done, de
原创 2024-06-16 04:46:41
64阅读
目录注解配置AOP注解开发AOP制作步骤注解开发AOP注意事项小记实例演示注解AOP通知执行顺序控制AOP注解驱动实例演示注解方整合案例案例介绍案例分析案例制作步骤案例后续思考与设计实例演示注解配置AOP注解开发AOP制作步骤在XML格式基础上导入坐标(伴随spring-context坐标导入已经依赖导入完成)开启AOP注解支持配置切面@Aspect定义专用的切入点方法,并配置切入点@Point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会定义带方法 会使用带方法 会定义和使用类的方法 理解变量作用域 学习内容: 步骤一:定义方法名以及返回值类型 步骤二:编写方法体 定义类的方法: public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 //方法的主体} 方法的返回值(两种情况): 1. 如果方法具有返回值,方法中必须使用关键字return返回该值,返回值类型为该返回值的类型 public class S
几个常见概念的简单介绍:1、ApplicationContext,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spring框架本身,IOC,AOP等核心功能都是在这里面实现的。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 是 BeanFactory 的子接口,BeanFactory 中实现了bean对象的定义信息保存,单例对象保存,获取(依据beanNam
1.基于注解的方式配置Bean,裝配屬性在classpath中扫描组件 1.组件扫描(component scanning):Spring能够从classpath下自动扫描,侦测和实例化具有特定注解的组件 2.特定组件包括 1.@Component 基本注解 表示了一个受Spring管理的组件 2.@Respositroy 标识持久层(Dao层 接口+实现类)组件 3.@Service 标识
# Java 方法详解 在Java编程中,方法可以接收不同数量的参数。方法不仅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还使得我们能够处理多种情况。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Java中的方法,包括其定义、使用方式以及实际案例。 ## 方法的定义 在Java中,(可变参数)方法允许我们以一个参数数组的形式接收多个参数。这使得调用方法时不再需要指定准确的参数数量。可变参数的语法是: ```j
原创 2024-10-12 06:44:23
4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