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产品已经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人们对于新能源产品的安全问题仍旧存在着担忧,电池安全问题也一直是行业探索的课题。失控是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改善研究的主要对象,它的诱因比较复杂,下面我们全面了解一下。1、失控的概念:在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和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中,对电动车失控做出了具体讲解和相关应对要求。
目录一、失控发生原因一、 内在根源(电池本身的化学特性)二、 外部诱因(引发内部反应的“导火索”)
凌晨三点手机突然弹出特斯拉自燃的新闻,顺手摸了下床头发烫的充电宝,瞬间清醒——当代人正与锂电池玩着危险游戏。去年某实验室失控实验的监控视频至今难忘:指甲盖大小的电芯冒烟后,整个模组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十秒内化作火球。 COMSOL的锂电热失控模块最近新增了自催化反应模型,在材料库找到NCM811的参数时,手抖了一下。这种高镍材料的分解起始温度比磷酸铁锂低了近80℃,就像在悬崖边跳舞。设定电芯
研究背景安全性是制约高比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规模应用的重要技术问题,失控是导致电池发生爆炸、燃烧等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从电化学角度来看,在锂离子电池内部建立一种自激发热保护机制,切断危险温度下电池内部的离子或电子传输,关闭电池反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考虑,近年来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新型失控防范技术,包括正温度系数电极(即PTC电极)、热敏性微球修饰隔膜(或电极)、热聚合添加剂等。
原创 2021-04-27 15:31:39
464阅读
1点赞
摘 要 简述了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失控蔓延机理、建模与抑制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了满足汽车高能量的要求,需要动力电池进行串并联成组来提供动力。电池组成组安全问题成为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技术问题。电池组中的某一个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产生大量,导致周围电池单体受热产生热失控。因而,电池组成组安全问题的重要关注点是电池组内的失控蔓延问题。本文对锂离子电池失控蔓延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
原创 2021-04-26 16:49:07
3875阅读
1点赞
导读本文分析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失控发生的原因,结合当前企业使用AGM隔板的现状,从正极析氧和隔板两个角度讨论了以气相二氧化硅为凝胶剂的凝胶电池失控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气相二氧化硅含量强烈影响了电池正极的析氧,为减小凝胶电池失控的发生,气相二氧化硅的含量应小于5%(质量分数)。对当前使用AGM隔板的凝胶电池,由于它的大孔道,存在较大失控的风险,为此强调开发与凝胶电池配套专用隔板的重要性,
原创 2021-04-28 11:04:46
559阅读
研究背景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流动力源,具有高比能量的特点。而目前汽车用动力电池多采用数量较多的小容量电池进行串并联成组以满足高能量的要求。这样,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就不再仅仅是电池单体的安全问题,而是电池成组安全问题。近年发生的汽车动力电池事故,均是由于电池组中的某一个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产生大量,导致周围电池单体受热产生热失控。这样,电池组内的失控蔓延问题就是电池成组安全问题
原创 2021-04-29 15:57:05
758阅读
定义     转向失控就是方向盘不管用了,打方向盘,但是前轮不动,不受方向盘控制。转向失控的原因 转向失控可能因为车辆过快、酒驾、疲劳、车况不佳、雨雪路滑等,还有转向机构中有零部件脱落、损坏、卡滞时,也会使转向机构突然失控。处理方法     应立即松抬油门踏板,将变速器置入低速挡,均匀而用力拉紧手制动;当出现车速明显下降时,踩下脚制动,使车辆逐渐停下。在车辆处于高速行驶时,特别是前
转载 2021-08-12 11:21:20
170阅读
研究背景安全性是制约高比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规模应用的重要技术问题,失控是导致电池发生爆炸、燃烧等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从电化学角度来看,在锂离子电池内部建立一种自激发热保护机制,切断危险温度下电池内部的离子或电子传输,关闭电池反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考虑,近年来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新型失控防范技术,包括正温度系数电极(即PTC电极)、热敏性微球修饰隔膜(或电极)、热聚合添加剂等。
原创 2021-04-25 11:30:28
413阅读
这是土盐的第177篇原创文章1大家好,我是土盐。刚做出来的界面软件,
原创 2022-02-23 11:00:58
121阅读
  如果要说起互联网圈内的黑马,一票名单中肯定是有红衣教主的。而教主更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忙来忙去的竞争。你看,就算是世界杯,也不例外。    前期老周闭关三月后悟道互联网,觉得目前360的战略重心还是要围绕在安全上。这话出口刚过不久,老周确实动作了——拦截百度安全卫士、百度视频加速器。笔者一看只得无奈长叹。自从去年6月开始,老周就已经对百度拦截2066万次!这不屈不挠的拦截背后,360到底怎么了
360
原创 2014-07-09 10:16:43
300阅读
有时会遇到令人费解的情况,平时一分钟可以完成的查询语句,某一天突然发生意外,运行了2-3个小时还在运行,这就是失控查询的行为表现,失控的查询(Runaway Query)是指实际执行时间比预计的时间要长的多,并且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的查询。通常情况下,失控的查询是由关联表没有索引、关联表使用错误的索引
转载 2020-03-19 19:52:00
81阅读
2评论
研究背景  锂金属电池(LMBs)因为锂金属的超高容量(3860 mAh g-1)和最低负电位(-3.04 V)普遍被认为是一类前景广阔的高能量密度充电电池。然而,这类电池传统所用的易燃碳酸盐电解液热稳定性差且伴随严重的寄生反应,给LMBs带来了较差的电池性能和安全隐患。成果速览 为了解决LMBs的性能和安全问题,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员报道了一种由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PEGA)
原创 2021-04-26 20:54:27
420阅读
【PMP 项目失控】—— 当项目管理遭遇挑战 PMP,作为全球公认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是许多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成员努力追求的目标。它代表了专业、经验和最佳实践的结合。但就如同任何一个有价值的认证,PMP的获得并不仅仅是考试的结束,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开始。每三年需要获得60个PDU的要求,就是为了确保持证人士始终与项目管理的最前沿保持同步。 但在实际的项目工作中,有时我们会面临种种挑战
原创 2023-11-28 10:50:24
85阅读
研究背景  锂金属电池(LMBs)因为锂金属的超高容量(3860 mAh g-1)和最低负电位(-3.04 V)普遍被认为是一类前景广阔的高能量密度充电电池。然而,这类电池传统所用的易燃碳酸盐电解液热稳定性差且伴随严重的寄生反应,给LMBs带来了较差的电池性能和安全隐患。成果速览 为了解决LMBs的性能和安全问题,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员报道了一种由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PEGA)
原创 2021-04-26 20:54:32
663阅读
摘  要:锂离子电池在发生针刺之后会造成内部短路,进而产生大量热量和浓烟以至引发热失控。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剖析圆柱型磷酸铁锂电池针刺后的内部结构,结合理论分析探究针刺失控产热机理。以自行设计搭建的磷酸铁锂电池针刺失控实验平台为基础,在初始20 ℃室温下采用Φ5 mm的钨钢针刺穿电池,观测电池的失控发展情况以及电池电压、表面温升变化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以下结论:①针刺对圆柱型磷酸铁锂电池造成的
原创 2021-04-30 15:17:12
1658阅读
天眼查App显示,9月26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失控防控装置、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专利公布。摘要显示,该失控防控装置适于安装于电池包的外壳内,包括壳体和气体产生组件,壳体具有容纳腔室以及与容纳腔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气体产生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室内,适于在电池包处于预设条件下被触发以形成惰性气体;其中惰性气体经由第一连通孔进入电池包的外壳内,以稀释和/或阻燃外壳内的失控产物。本申请能够降低甚
App
转载 1月前
43阅读
摘 要 本工作以电动乘用车软包三元(NCM)动力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度电压数据采集及高速摄像的方法,在开放空间下开展了加热和过充触发条件下的电池失控实验,研究了电池失控、爆喷及火灾过程中温度电压的变化规律、爆喷及火灾特性。结果表明,加热触发条件下,起主导的副反应是正极与电解液,产生的大量氧气和碳氢化合物可燃气体,导致电池从鼓胀到爆喷仅用了0.5 s,且直接出现喷射火,位置在靠近极耳的铝
原创 2021-04-26 20:01:26
2104阅读
一、火山爆发前的征兆:失控的演化逻辑在锂离子电池内部,正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的 “亲密接触” 本是能量转换的基石,但当温度突破 180℃临界点,电解液就像被点燃的火药库。以三元锂电池为例,镍钴锰氧化物在 200℃以上会释放氧气,与电解液发生剧烈氧化反应,这种链式反应的能量释放速度可达 1000J/g 以上,相当于每克材料瞬间释放出足以煮沸&
研究背景在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产品中,电池充放电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的产生,如果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热量过大而又不能及时散发,随着充放电的进行则可能会由于热量的积累而导致电池性能发生显著劣化和衰退,当温度升高到电池内部隔膜熔融,正负极短路,电池将有可能产生爆炸等危险。因此对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产规律及失控行为进行研究对考察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空气对流、
原创 2021-04-29 16:15:32
93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