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O多路复用操作系统——IO多路复用 select poll epoll2、IO多路复用Redis中的应用Redis 服务器是一个事件驱动程序, 服务器处理的事件分为时间事件和文件事件两类。文件事件:Redis主进程中,主要处理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与相应。时间事件:fork出的子进程中,处理如AOF持久化任务等。由于Redis的文件事件是单进程,单线程模型,但是确保持着优秀的吞吐量,IO多路复用
IO 多路复用机制,核心思想是让单个线程去监视多个连接,一旦某个连接就绪, 也就是触发了读/写事件。 就通知应用程序,去获取这个就绪的连接进行读写操作。 也就是在应用程序里面可以使用单个线程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连接,在对系统资 源消耗较少的情况下提升服务端的链接处理数量。 在IO 多路复用机制的实现原理中,客户端请求到服务端后,此时客户端在传输 数据过程中,为了避免Server 端在read 客户端
转载 2023-10-14 00:17:49
113阅读
RedisIO多路复用机制是其高性能的关键之一。在介绍RedisIO多路复用机制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RedisRedis是一种高性能的开源键值存储数据库,它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包括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和有序集合等。Redis的特点是速度快、内存占用低、支持复制和持久化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缓存、消息队列、排行榜等场景。 在Redis中,网络通信是其主要的瓶颈之一。为了提高Redis的性能
原创 2023-11-22 11:52:38
62阅读
INDEX§1 从经典面试题开始§2 多路复用整体模型§3 概念§4 系统函数 `select`、`poll`、`epoll`§5 以 Redis 为例描述完成流程 §1 从经典面试题开始经典面试题:“Redis 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 答:redis 的指令线程依然是单线程与客户端交互的网络 IO 支持多线程其实还可以更深一步考较:“Redis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答:redis 的指令线程
1 基本原理注:select 原理图,摘自 IBM iSeries 信息中心。1 数据结构与函数原型1.1 t *writeset, fd_set* exceptset, s
转载 2023-01-18 22:03:38
136阅读
IO复用是一种机制,一个进程可以监听多个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读就绪和写就绪),能够同志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目前支持I/O复用的系统调用有select,poll,pselect,epoll,本质上这些I/O复用技术是同步I/O技术。在读写事件就绪后需要进程自己负责进行读写,即读写过程是进程阻塞的。与多进程和多线程相比,I/O复用技术的最大优势是系统开销小,系统不必创建进程/线程,也不必维
Redis IO 多路复用机制基于linux select/epoll select:最大支持1024个文件描述符,在描述符较多情况下性能较差,水平触发poll:poll与select基本相同,只是没有文件描述符的限制epoll:文件描述符为系统上限,在描述符较多情况下性能较好,同时支持水平与边缘触发内核可同时监听多个监听套接字和 多个已连接套接字一旦内核监听到套接字上有数据返回,立刻交给r
转载 2023-11-02 14:34:03
117阅读
场景        有100万个客户端同时与一个服务器进程保持着TCP连接。而每一时刻,通常只有几百上千个TCP连接是活跃的 (事实上大部分场景都是这种情况)。如何实现这样的高并发?为什么使用IO多路复用        Redis 是跑在单
转载 2023-10-11 16:40:43
111阅读
前言BIO 、NIO 、AIO 总结Unix网络编程中的五种IO模型为了加深对 I/O多路复用机制 的理解,以及了解到多路复用也有局限性,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前面我们讲了BIO、NIO、AIO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些常见问题,同时也回顾了Unix网络编程中的五种IO模型。本篇重点学习理解IO多路复用的底层实现机制。概念说明IO 多路复用有三种实现,在介绍select、poll、epoll之前,首先
转载 2024-06-02 17:11:11
84阅读
相关文章:Redis – 01 – 什么是RedisRedis – 02 – Linux上源码包安装RedisRedis – 03 – 安装Redis可能出现的问题Redis – 04 – 配置Redis开机自启Redis – 05 – Redis常用数据类型Redis – 06 – Redis持久化方式之RDBRedis – 07 – Redis持久化方式之AOFRedis – 08 – Red
转载 2023-09-05 15:15:27
69阅读
Redis IO多路复用redis单线程的理解单线程的本质其实是图中文件时间处理器是单线程的。首先要理解redis的操作流程,redis是通发送指令来完成操作的,具体可以分为,发送指令,执行指令以及返回结果大概的按个步骤,但是,当同时多个redis连接的时候呢,多个指令不会同时执行,而是提前进入了一个队列,有点像BIO的执行模式,最后通过队列里面一个个去执行命令,然后在返回结果。IO多路复用模型(
转载 2023-07-21 19:10:16
17阅读
一、主从概念一个master可以拥有多个slave,一个slave又可以拥有多个slave,如此下去,形成了强大的多级服务器集群架构。master用来写数据,slave 用来读数据,经统计:网站的读写比例是10:1,通过主从配置可以实现读写分离 redis主从复制和大部分主从类似,一个master可以有多个slave,支持链式复制,master以非阻塞的方式同步数据至slave。启动一个
I/O多路复用I/O多路转接:当我们的客户端请求服务端时,会每次为一个请求写入一个文件描述符。为节省资源,我们选择使用一个线程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提高程序的性能,这就是IO多路复用技术。IO多路复用有select,poll,epoll三种模型。(皆为同步) 模型同步阻塞IO模型、同步非阻塞IO模型、信号驱动IO模型、异步IO模型、多路IO复用模型。 同步和异步的区别在于两者获取数据的方式不同,文件
相信大家在面试过程中经常会被问到:“单线程的Redis为啥这么快?”哈哈,反正我在面试时候经常会问候选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对redis内部机制的一个考察,可以牵扯出好多涉及底层深入原理的一些列问题。回到问题本身,基本的回答就两点:完全基于内存IO多路复用1、关于第1点比较好理解。Redis 绝大部分请求是纯粹的内存操作,非常快速。数据存在内存中,类似于HashMap,查找和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
# RedisIO复用 ## 什么是IO复用 IO复用是一种通过复用一个线程来处理多个IO操作的技术。在传统的IO模型中,每个IO操作都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或进程来处理,而IO复用则可以通过一个线程同时监听多个IO事件,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 RedisIO复用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存储系统,而其IO复用机制正是其高性能的关键所在。Redis使用了IO多路
原创 2024-02-23 07:12:19
26阅读
最近在看 UNIX 网络编程并研究了一下 Redis 的实现,感觉 Redis 的源代码十分适合阅读和分析,其中 I/O 多路复用(mutiplexing)部分的实现非常干净和优雅,在这里想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几种 I/O 模型为什么 Redis 中要使用 I/O 多路复用这种技术呢?首先,Redis 是跑在单线程中的,所有的操作都是按照顺序线性执行的, 但是由于读写操作等待用户输入或输
redis6以前单线程,6之后对于异步删除操作引入多线程,来完善自己,但是对于大部分命令,依旧是原子的。 redis压测 redis-benchmark -h 127.0.0.1 -p 6379 -c 50 -n 10000 -t set 并发50 连接数10000 redis-benchmark -h 127.0.0.1 -p 6379 -c 50 -n 10000 -q大概写8w,读10wqp
redis单线程模型I/O多路复用(select,poll,epoll,epoll的两种工作模式)io多路复用i/o : 网络I/O多路: 多个客户端连接,(连接就是套接字描述符,socket或者channel),指多条TCP连接复用:用一个线程来处理多条连接,使用单线程就能实现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连接。这里的复用指的就是对进程的复用IO multiplexing就是我们说的select,poll,
转载 2023-08-20 15:44:34
369阅读
什么是阻塞,非阻塞,异步同步,select,poll,epoll?今天我们用一遍文章解开这多年的迷惑。首先我们想要通过网络接收消息,是这样的一个步骤。用户空间向内核空间请求网络数据内核空间把网卡数据读取到内核缓冲区将内核缓冲区的数据复制到用户缓冲区根据我们请求数据的情况不同,以及内核缓冲区到用户缓冲区的不同,分为了阻塞,非阻塞,异步同步的区别。在《UNIX网络编程》一书中,总结归纳了5种I0模型:
目录Redis的I/O多路复用概念介绍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总结阻塞IO和非阻塞IOBIO(阻塞IO)NIO(非阻塞IO)NIO的优缺点I/O多路复用五种I/O模型总结文件描述符概念Reactor模式select方法执行流程缺点poll方法执行流程解决的问题epoll方法epoll的三大函数执行流程三个方法对比为什么三个函数都要保有Redis单线程为什么那么快 Redis的I/O多路复用Redis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