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要使用GPU并行训练简单来说,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模型在一块GPU上放不下,两块或块GPU上就能运行完整的模型(如早期的AlexNet)。第二种是块GPU并行计算可以达到加速训练的效果。想要成为“炼丹大师“,GPU并行训练是不可或缺的技能。02 常见的GPU训练方法1.模型并行方式:如果模型特别大,GPU显存不够,无法将一个显存放在GPU上,需要把网络的不同模块放在不同GPU
不做具体的原理分析和介绍(因为我也不咋懂),针对我实际修改可用的一个用法介绍,主要是模型训练入口主函数(main_multi_gpu.py)的四处修改。0. 概述使用DDP进行单机训练时,通过多进程在多个GPU上复制模型,每个GPU都由一个进程控制,同时需要将参数local_rank传递给进程,用于表示当前进程使用的是哪一个GPU。要将单机单卡训练修改为基于DDP的单机训练,需要进行的修改
  本文将记录如何使用单机GPU的方式进行训练,主要是采用DP模式(DDP模式一般用于训练)。1、DP模式基本原理  DP模型进行单机训练基本步骤如下:(1)将模型复制到各个GPU中,并将一个batch的数据划分成mini_batch并分发给给个GPU(2)各个GPU独自完成mini_batch的前向传播,并把获得的output传递给GPU_0(主GPU)(3)GPU_0整合各个G
# PyTorch单卡训练代码示例 在深度学习的训练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设备进行模型训练至关重要。对于大型模型和数据集,单卡训练可能会导致计算资源的不足,从而延长训练时间。为此,PyTorch提供了GPU训练的功能,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orch进行单卡训练,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1. PyTorch简介 PyTorch是一个开源深度学习
main.py train训练代码阅读心得阅读代码官方的ImageNet例子设备处理args = parser.parse_args() if args.seed is not None: random.seed(args.seed) torch.manual_seed(args.seed) # 由于计算中有随机性,每次网络前馈结果有差异 # 为了避免这种结果波动,设
先说明一下背景,目前正在魔改以下这篇论文的代码:https://github.com/QipengGuo/GraphWriter-DGLgithub.com由于每次完成实验需要5个小时(baseline),自己的模型需要更久(2倍),非常不利于调参和发现问题,所以开始尝试使用加速。torch.nn.DataParallel ==> 简称 DPtorch.nn.parallel.Distr
# PyTorch训练:是否真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在深度学习中,我们通常面临着不断增长的模型规模和数据量。这使得训练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且耗时。因此,利用多张GPU进行并行计算以加快模型训练的速度,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但是,很多人可能会问:“使用训练的结果真的比单卡更好吗?”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通过代码示例进行阐明。 ## 训练概述 PyTorch提供了`torch.nn.
原创 9月前
600阅读
使用 torch.multiprocessing 取代torch.distributed.launch启动器      我们可以手动使用 torch.multiprocessing 进行多进程控制。绕开 torch.distributed.launch 自动控制开启和退出进程的一些小毛病      使用时,只需要调用 torch.mult
转载 2023-10-17 19:50:00
416阅读
## 单卡GPU PyTorch实现流程 为了实现单卡GPU PyTorch,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mermaid pie "安装PyTorch" : 30 "导入必要的库" : 20 "定义模型" : 20 "设置设备" : 10 "数据加载" : 10 "前向传播与反向传播" : 10 ``` ### 安装PyTorch
原创 2023-10-12 11:04:15
58阅读
# 实现PyTorch单卡GPU ## 整体流程 下面是实现PyTorch单卡GPU的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导入必要的库 | | 2 | 定义模型 | | 3 | 将模型放到多个GPU上 | | 4 | 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 | 5 | 准备数据 | | 6 | 训练模型 | ## 具体步骤 ### 步骤一:导入必要的库 首
原创 2024-04-29 04:52:19
50阅读
目录 一. torch数据并行二. No Modules 一. torch数据并行DataParallel是单进程,多线程情况,DistributedDataParallel支持多进程多线程(当然你可以当做单进程多线程使用)。关于更细致的解释不多说:参考关于进程的执行:粗暴的方式,直接在多个命令行执行多个python train.py --rank 0,通过命令行参数控制进
转载 2024-02-03 09:30:34
68阅读
文 | 哟林小平先说明一下背景,目前正在魔改以下这篇论文的代码:https://github.com/QipengGuo/GraphWriter-DGLgithub.com由于每次完成实验需要5个小时(baseline),自己的模型需要更久(2倍),非常不利于调参和发现问题,所以开始尝试使用加速。torch.nn.DataParallel ==> 简称 DPtorch.nn.p
转载 2023-05-01 12:14:35
87阅读
# 从单卡 GPU 到 GPU 的 PyTorch 模型并行训练 在深度学习中,使用多个 GPU 来加速模型训练已经成为常见的做法。PyTorch 提供了方便的工具来实现单卡的转换,本文将介绍如何将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从单卡 GPU 变为 GPU,并使用并行训练来加快训练速度。 ## 问题描述 我们将尝试解决一个简单的分类问题,使用一个包含两个全连接层的神经网络来对图像进
原创 2024-03-02 05:34:42
485阅读
作者 阿里巴巴-计算平台-机器学习团队 同Caffe的关系 完全兼容Caffe。Pluto基于开源库Caffe扩展而来,是Caffe的超集,完全兼容Caffe的配置和数据,使用过Caffe的同学几分钟就能用Pluto跑起版程序。Pluto的单机核心代码同开源社区版本保持同步,所以开源社区提供的一些新特性我们能够迅速merge到Pluto里面 新特性 我们来源于Caffe,但
最近在大趋势的影响下,开始染指大模型。由于实验室计算资源的限制,需要使用单机并行的方式运行程序,这里以 BLOOM-560m 模型为例,演示如何通过单机DDP并行的方式微调完成下游任务。 目录0. 基础篇- 两种分布式训练方式- 数据并行 & 模型并行1. 程序修改1.1 导入关键包1.2 定义关键函数1.3 程序入口1.4 main() 函数1.5 get_dataloader(
华为手机荣耀Magic2手机维修拆机教程荣耀Magic2拆解方法/过程:一、槽部分在拆机之前首先关机并取出托,荣耀Magic2采用的是双槽设计,同时拥有业界超前的双通双双VoLTE,通话游戏两不误。二、后壳部分把荣耀Magic2放在加热台上加热,并用拨片小心地撬开后壳,映入眼帘的就是荣耀Magic2的内部构造啦,可以看到,在手机后壳内侧有大面积的石墨片覆盖,能够把手机产生的热量快速地扩散到
相信不少使用双双待手机的用户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副来电话与短信时,主的网络连接会出现明显的波动甚至是中断。这样的情况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或许勉强能够接受,但对于游戏玩家与电竞选手而言,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可容不得丝毫延迟,哪怕是毫秒的卡顿,也可能与“超神“的良机失之交臂,甚至是痛失”逆风翻盘“的赛点。近期上市的iQOO 10 系列产品,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与突破,率先在业界实现了“主 5
当数据量或者模型很大的时候往往单GPU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为了能够跑更大型的数据,GPU训练是必要的。PyTorch训练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也写的很详细,比如:https://zhuanlan.zhihu.com/p/98535650https://zhuanlan.zhihu.com/p/74792767 不过写法各异,整合到自己的祖传代码里又有一些问题,在此记录一下踩坑。DataPa
转载 2023-09-09 18:54:21
780阅读
大模型对于计算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开展训练?对于公司尤其是个人开发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介绍大模型训练技巧,在单卡上的不同策略,以及对于性能的评测。 文章目录1.GPU训练性能的测试脚本2.设置3.单卡性能内存消耗(这里指GPU的内存,即显存)实验现象性能优化1.kernal fusion操作:2.grad_accum3.丢弃中间结果Megatron模型
Pytorch Distributed现在的模型越来越大,并行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众所周知,pytorch 的并行文档写的非常不清楚,不仅影响使用,甚至我们都不知道他的工作原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几篇在这方面写的很好的文章,因此也准备参考别人的(参考的文章在Reference部分列出)再结合自己的使用经验总结一下。nn.DataParallelPytorch的数据并行方式,是经常使用的单机
转载 2023-10-23 12:36:49
30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