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Python中的GIL 作为一名初入Python开发领域的小白,你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概念,比如“GIL”。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个话题,了解它为什么存在以及它对Python多线程的影响。 ## GIL(全局解释器)是什么GIL,即Global Interpreter Lock,全局解释器Python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在CPython中,GIL确保在任何时候只有一
原创 2024-10-07 05:01:51
26阅读
一、为什么要使用函数?  因为如果没有函数我们平时的代码就会有很多重复  避免代码重用  提升代码的可读性二、函数的定义与调用:1. def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 函数注释'''    print('函数体')    return 返回值函数就是封装一个功能定义:  def 关键字开头,空格之后接函数名和圆括号,最后一个冒号  def是固定的不能改变函数名
虽然吴恩达老师在视频中用的MATLAB,但是Python用得更顺手的AI菌还是决定用Python来向大家展示机器学习的实例。所以今天就要概述一下Python,同时介绍一下机器学习中常用的Python包。 为什么Python 主要的原因可以参考一下七点,当然对于我们来说第五点是最重要的原因。1. Python 易于学习 相较于其它许多你可以拿来用的编程语
转载 2023-07-28 20:27:35
55阅读
封装1.为什么封装?封装就是要把数据属性和方法的具体实现细节隐藏起来,只提供一个接口。封装可以不用关心对象是如何构建的,其实在面向对象中,封装其实是最考验水平的2.封装包括数据的封装和函数的封装,数据的封装是为了保护隐私,函数的封装是为了隔离复杂度3.数据的封装就是在属性前面一个__class People: def __init__(self,name,age,salary):
转载 2024-01-25 19:10:09
37阅读
Python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动态语言,其设计目标之一就是让编程变得简单、易读、易学。但是,Python 在设计之初引入了 GIL(全局解释器),这一特性限制了 Python 在多线程下的性能表现。那么,为什么 Python 设计 GIL 呢? ## 什么GILGIL 全称为 Global Interpreter Lock,即全局解释器。在 CPython 解释器中,每个线程执
原创 2024-07-11 06:17:55
60阅读
Python 开发经验的人也许听说过这样一句话:Python 不能充分利用 CPU 的多核优势。这句话是正确的。为什么 Python 不能够利用CPU 的多核优势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在 Python 中存在 GIL,即global interpreter lock(全局解释器)。Python 程序尽管也支持多线程,但由于受到 GIL 的保护,所以同一时刻,只有一条线程可以向前执行。接下来我们
# Python中的GIL机制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有责任指导刚入行的小白了解Python中的GIL(全局解释器)以及为什么有时候需要额外的来保证线程安全。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整个过程,并提供相关代码示例。 ## 流程梳理 首先,让我们通过以下表格梳理一下整个流程: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理解GIL的作用以及存在的原因 | | 2 |
原创 2024-06-19 03:14:31
99阅读
GIL (全局解释器)1.什么GIL:指的是全局解释器,本质也是一把互斥。主要是保证同一进程下的多个线程将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使用解释器,从而保证了解释器的数据安全(同一个进程内多个线程无法实现并行但是可以实现并发)。2.注意: 1):GIL仅存在cpython解释器中,其他解释器不存在,并不是python语言的缺点。 2):GIL保护的是解释器级别数据的安全(比如对象
转载 2023-06-22 01:04:49
1367阅读
一、什么GIL  GIL的英文全称:Global Interpreter Lock ,中文意思是:全局解释器。由于全局解释器的存在,在同一时间内,python解释器只能运行一个线程的代码,这大大影响了python多线程的性能。而这个解释器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几乎无法消除。二、Python语言与GIL的关系  Python语言和GIL解释器没有关系,它是在实现Python解析器(CPy
复习 1.JoinableQueue--可以被join的队列 2.多线程 3线程的使用方法与进程一模一样 3.1守护线程 3.2线程安全问题 3.3解决方案 3.3.1互斥mutex 3.3.2递归Rlock 3.3.3信号量semaphore 3.3.4死锁问题 详解: 1.JoinableQueue--可以被join的队列 1.1join是等待任务结束 队列怎么叫结束
一、为什么有了GIL还要给线程加锁先说一下GIL,所谓的GIL,也叫全局解释器,它限制了任何时候都只能有一个线程进入CPU进行计算,所以python所谓的多线程并不能真正的并行。那为什么有了GIL还需要给线程加锁呢?不是直接一个线程处理完一个数据才轮到下一个线程进行吗?线程不是多此一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更深入到底层看看代码是怎么在CPU上运行的。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原子操作什么是原子操作所
转载 2023-06-05 22:01:39
295阅读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8 02 变量 Python中的变量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容器,里面存放着我们需要使用到的值。 Python对变量名的要求和其他语言一样:可以包括英文、数字以及下划线,但不能以数字开头,区分大小写。当然我推荐,变量名用纯英文就很好,并且取一些有意义的名称,便于自己理解每个变量的作用。 Python是一门弱类型的语言,在使用变量时无需声明其
关于“为什么Pythontxt”,本文将全面探讨Python中涉及文件扩展名的原因及相关技术细节。随着Python社区的不断发展,文件读写操作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了解文本文件的命名规则及其背后的逻辑非常重要。 ### 版本对比 在Python的发展史中,不同版本之间在文本文件处理上的特性差异显著。以下是主要版本的演进及其对txt文件支持的变化: | Python版本 | 发布日期
Python中,可以通过多进程、多线程和多协程来实现多任务。在多线程的实现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资源竞争问题,可以使用互斥来使线程同步(按顺序)执行。但是,其实Python的CPython(C语言实现的)解释器上有一把GIL,也就是说Python的程序是处于一个解释器的环境中的。一、GIL介绍GIL (Global Interperter Lock) 称作全局解释器GIL并不是Pytho
转载 2023-09-28 15:51:16
106阅读
我们知道在Python中的注释可以用“#”后面带一段不跨行的字符串,像这样的:def func(): #这是一行注释,不能换行,与pass语句缩进一致 pass也可以用三引号包含一段多行的打印,比如用在函数定义的下方,表明函数用途、入参含义的一段注释:def func(name,id): ''' 这是一段注释,打印name和id内容 name:名字
python中的基本数据类型1:虽然python中的变量不需要声明,但使用时必须赋值整形变量浮点型变量字符型2:可以一个给多个变量赋值,也可以多个给多个变量赋值3:python3中有6个标准数据类型Number(数字)*True=1*False=0*数值的除法(/)总是返回一个浮点数,获取整数使用//操作符*在混合计算时,python会把整形转换为浮点数String(字符串)*字符串用'或"括起
转载 2023-09-21 16:27:41
136阅读
什么是Spring Boot?  Spring Boot是由Pivotal团队提供的全新框架,其设计目的是用来简化新 Spring 应用的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该框架使用了特定的方式来进行配置,从而使开发人员不再需要定义样板化的配置。 Spring Boot默认配置了很多框架的使用方式,就像 Maven整合了所有的Jar包,Spring Boot整合了所有的框架。它的核心设计思想是∶约定优于配置,
转载 2024-09-11 11:34:18
76阅读
首先得介绍下面几个参数的作用:current directory(当前目录):当前在用的目录就是当前目录。比如说当你打开NOTEPAD,并处于运行状态时候,当前目录就是c:/windows;如果你用cmd命令打开命令行窗口,当前目录就是c:/windows/system32;如果你在用java这条指令,当前目录就是JAVA下的BIN目录所在的路径,因为java.exe在bin里面。在java开发配
转载 2023-10-03 20:35:47
73阅读
一、谈谈什么GIL (全局解释器)https://zhuanlan.zhihu.com/p/757803081 Python GIL 全局解释性概念:在 CPython 中,GIL 是防止多线程并发执行机器码的互斥。 由于 GIL 的存在导致 Python 中的多线程并不是并发执行,而是”交替执行“。 (这导致了 Python 的多线程并未充分利用多核。反而多进程能利用多核。但是多进程切
什么GILGIL,是最流行在 Python 解释器 CPython 中的一个技术术语。它的意思是全局解释器,本质上是类似操作系统
原创 2022-07-18 17:42:21
290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