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个大的电容上还并联一个小电容的原因因为大电容由于容量大,所以体积一般也比较大,且通常使用多层卷绕的方式制作(动手拆过铝电解电容应该会很有体会,没拆过的也可以拿几种不同的电容拆来看看,不过要注意安全,别弄伤手),这就导致了大电容的分布电感比较大(也叫等效串联电感,英文简称ESL)。大家知道,电感对高频信号的阻抗是很大的,所以,大电容的高频性能不好。而一些小容量电容则刚刚相反,由于容量小,因此
转载 2024-06-12 20:50:42
47阅读
# Python模拟RFID代码科普 在现代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中,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RFID通常用于物品追踪、库存管理和门禁系统等场景。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模拟RFID系统,并通过实例代码进行详细说明。 ## RFID系统基本组成 RFID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标签(Tag)**:嵌入有电子芯片和天线,用于存储数据的设备。 2.
原创 8月前
26阅读
# 使用Python模拟RFID代码的指南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物品追踪、身份认证等方面应用广泛。尽管实现RFID读写器的硬件设备可能相对复杂,但我们可以通过Python模拟RFID的基本功能。本文将引导一位刚入行的小白,了解如何用Python创建一个简单的RFID模拟程序,确保他能逐步掌握这个过程。 ## 一、整体流程概述 以下是我们将要实现的整个流程的简要概述: | 步骤 |
原创 8月前
73阅读
# RFID技术及其在Python中的模拟 ## 什么是RFID?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和追踪物体的技术。RFID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标签、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 - **标签**:被贴在物品上的小设备,内部包含唯一的识别代码。 - **读写器**:发出射频信号以激活标签,并读取标签上的数据。 -
原创 8月前
26阅读
一、RFID 射频技术(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较常见的应用有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其原理为由扫描器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线电波能量给接收器,用以驱动接收器电路将内部的代码送出,此时扫描器便接收此代码。 接收器的特殊在于免用电池、免接触、免刷卡故
本项目主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是搭建目标检测系统,利用hog+svm的方法,从网络摄像头读取数据,目标检测找出校园卡的位置;二是在找到校园卡位置后,保存下单独校园卡图片,然后进行图像处理,找到关键文字位置,利用百度文字识别进行提取文字信息。作者 | 李秋健     责编 | 张红月头图 | 下载于视觉中国校园卡目标检测1.1 环境要求本次环境使用的是python3.6.5
  文章目录专栏文章目录目的一、原理1、仿真工具2、二次下变频超外超接收机二、要求三、内容总结 目的  1、熟悉射频接收机整体结构。   2、学习使用MATLAB工具进行行为级仿真。   3、进行简单的通信链路预算。   4、直观感受接收机各个模块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5、分析增益、线性度、噪声系数等参数。一、原理1、仿真工具 。    提供用于分析,处理和可视化RF数据的功能,可以分
 作者:顶航科技     胡安妮     90年代初,磁卡、IC卡在国内的使用并不普及,印刷和制作卡片大都在深圳、香港等地进行,因此,当时的卡片制作价格相对很高。10年后的今天,磁卡、接触式IC卡和射频卡等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如在街头随处可见的IC电话亭,24小时营业的ATM机以及商场、超市的购物卡等
文章目录0 背景知识0.1 什么是RFID0.2 组成0.2 工作原理1 准备工作1.1 器件1.2 连线2 代码思路 0 背景知识0.1 什么是RFID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射频的话,一般
转载 2024-04-28 15:35:04
89阅读
一、借助虚拟串口驱动软件模拟PC端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与Proteus中51单片机相互通信原理虚拟终端(比如:Proteus中51单片机)的TXD(发送数据)和RXD(接收数据)分别与虚拟串口驱动软件所模拟出其中一个虚拟串口的TXD(发送数据)和RXD(接收数据)一一对应接通后,再与虚拟串口驱动软件所模拟出另外一个虚拟串口的TXD(发送数据)和RXD(接收数据)交叉对应接通来相互发送和接收数据,从而实
简介   我们每天进小区人行通道的时候,都会带一张卡或者一个小扣子,进小区以前往往要把小扣子靠近一下闸机,然后门才开,那这一套闸机系统是怎么实现的呢? 本章课程将一步步教会大家如何去学习并且打造一套DIY智能刷卡门禁系统。   小区管理系统中会提前设置好哪些RFID卡是有效的,然后将这些RFID卡分发给小区的业主,但是如果拿着不是系统录入的卡,那么RFID卡是刷不开门禁系统的。准备   本案例打造
转载 2023-07-27 14:29:43
417阅读
1、RFID技术是什么首先,RFID是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属于物联网三层架构的感知层。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短距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而射频识别技术依据其标签的供电方式可分为三类:即无源RFID、有源RFID、与半有源RFID。根据频率
借助 CODESOFT 提供帮助的向导、智能化用户界面和稳健可靠的数据库连接,快速创建标签。您可以使用 CODESOFT 的变量功能,高效地完成对现有标签的更改。 RFID和条形码标签软件,铺就企业成功的基石 1、先进的条形码标签创建与集成2、智能的用户界面3、稳健可靠的数据库连接4、100多种条形码符号体系5、集标签和文档打印于一体6、与企业
转载 2023-12-26 15:54:38
179阅读
摘要:借助系统模型,阐明基于西门子公司的TC35型GSM手机模块收发短信、打电话的基本概念以及串口控制 SMS 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C51单片机STC12C5A32S2控制GSM 模块工作的软件实现过程,对怎样用单片机控制GSM 模块收发短信、打电话进行探讨,也对程序设计的主体思想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文章重点阐述了STC12C5A32S2单片机和TC35模块的接口、TC35的特点和主要功能、AT指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与生物识别门禁系统应用优势介绍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现今的人脸识别算法也已经能够保证识别率、识别速度、误识率和拒识率等各项指标的优异性,确保短距离人脸检测捕捉,能够广泛、稳定地运用在门禁系统当中。 人脸识别门禁的核心硬件组成包括前端采集单元—星光级摄像机(确保为后端提供高清的视频流数据)和后端处理单元—人脸识别算法专用识别服务器,并能够通过数字机顶盒与智能电视的连接将
目录 一. RC522和树莓派接线: 二. 树莓派配置:三. 运行脚本示例一. RC522和树莓派接线: 1. RC522模块的引脚图:2. 树莓派4的GPIO接口图: 3. 电路链接图(8个引脚只用其中7个引脚连接到树莓派的GPIO接口即可):接口对应关系表: RC522 HeaderDiagram ColourPi Header No
转载 2023-11-07 21:26:11
220阅读
信号编码系统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两大类,器作用是把要传输的信息尽可能的与传输信道相匹配,并提供对信息的某种保护以防止信息受到干扰。信源编码与信源译码的目的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以及完成模数转换等;信道编码与信道译码的目的是增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常见的编码方法如下图:RFID系统常用编码方法:反向不归零(NRZ)编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单极性归零(RZ)编码差动双
# Python介绍RFID技术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通过无线电波识别物体并获取数据。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人员考勤、商品追踪等领域。本文将基于Python来阐述RFID技术的相关概念,并通过简单的代码示例进行说明。 ## 什么是RFIDRFID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RFID标签、R
原创 8月前
49阅读
在当今的技术环境中,RFID(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从物流管理到资产追踪,无所不在。而将RFID集成到桌面Python应用中,使得开发者能够以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方式管理和操作这些数据,显得格外重要。本篇博文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Python桌面RFID”的相关问题,分析其技术原理、架构设计和性能优化等方面。 ### 背景描述 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存取,具有高效、准确的
原创 5月前
11阅读
树莓派4b开发RFID系统—两种MFRC522读写脚本前言一、指定读写二、直接读写 前言一是以操作脚本代码的方式对RFID标签的指定扇区进行数据读写(python2);二是直接读写数据(python3),两种操作方式均依赖于《简介、搭建MFRC522-SPI环境》 中安装的相关库和拓展提供接口环境。   一、指定读写  读操作的脚本代码及注释如下:#告知操作系统使用Python执行文件 #!/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