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哥教育 从2013年开始接触python以来,我体验过阅读书籍,学习MOOC,查阅文档,谷歌搜索,逛编程社区。现在仍在学习python中,走了很多的弯路。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失败的地方却是种种。我想把我学习python过程中走过的一些弯路说给大家,希望给初学python的一些朋友有些帮助。 1.纸质书精读一本足矣 python的经典书籍不少,《笨方法学python》《Python核
当需要进行计算的语句或输出的代码过长时,我们需要使用续行符进行上下行间的衔接。主要包括了\,(),"""string"""等方法。1.反斜杠\python中支持反斜杠\来进行续行,#表达式续行
a = 1 + \
2
print(a)
>>> 3
6+3\
+9
>>> 18
# 输出续行
print("This is \
a long sentence
转载
2023-06-16 04:24:05
1876阅读
即使是Python,报错时也令人头大。看着这一堆乱麻,不知道是该怀疑人生,还是怀疑自己手残。那么,Python异常输出美化工具PrettyErrors了解一下?只需一个import,报错也能整齐划一,错误代码位置、错误原因清晰明了,一眼就能看清。debug仿佛都没有那么痛苦了。一行代码简化报错先来试试一个简单的错误。def foo():1/0foo()不使用PrettyErrors库,报
转载
2024-08-27 11:26:31
27阅读
留言有礼,我们每天会从留言中抽取三位幸运粉丝赠送6.6元红包~自从我用Python编写第一行代码以来,就被它的简单性、出色的可读性和特别流行的一行代码所吸引。在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并解释一些Python一行程序。可能有些你还不知道,但对你未来的Python项目很有用。▍1、交换两个变量#a=4b=5
a,b=b,a
#print(a,b)>>5,4让我们通过交换两个变量作为一个简单的开
转载
2023-06-20 20:18:59
434阅读
# 如何处理 Python 中的长行代码
在 Python 编程中,如果一行代码过长,可能会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根据 PEP 8(Python 的风格指南),单行代码的推荐最大长度为 79 个字符。当代码超出这一限制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分隔代码行。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如何实现这一点。
## 处理长行代码的步骤
| 步骤 | 说明
# 如何实现“Python print 一行太长”
## 1. 概述
本文将教会刚入行的小白如何处理Python中print语句一行太长的问题。我们将通过一个流程图和步骤表格来展示整个过程,并提供代码示例和注释来帮助理解。
## 2. 流程图
使用下面的流程图来展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
```mermaid
erDiagram
程序员 --> 小白: 教导
```
## 3.
原创
2024-01-11 07:47:33
65阅读
# 如何实现Python输出一行太长
## 1. 流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整个实现过程的流程,可以使用表格展示:
| 步骤 | 操作 |
|------|------------------|
| 1 | 导入textwrap模块 |
| 2 | 使用textwrap模块的wrap方法将长文本进行分行处理 |
| 3 | 输出处理后的文本 |
#
原创
2024-04-18 04:25:59
45阅读
有用的 Python 单行代码片段,只需一行代码即可解决特定编码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20 个 Python 一行代码,你可以在 30 秒或更短的时间内轻松学习它们。这种单行代码将节省你的时间,并使你的代码看起来更干净且易于阅读。1 一行 For 循环for 循环是一个多行语句,但是在 Python 中,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推导式方法在一行中编写 for 循环。以过滤小于250的值为例,查看下面的
转载
2023-08-09 16:27:15
226阅读
数据分析中一行转多行1、test=[{"a":1,"b":2,"c":"aa|bb|cc"},{"a":2,"b":3,"c":"dd|ee"}]
test=pd.DataFrame(test) 2、保留a、b两列作为索引,同时分割c,缺失的为None test.set_index(['a','b'])["c"].str.split('|',
转载
2023-07-01 14:34:26
169阅读
今天将java语言面试过程中输入输出做一个详细的总结输入:包括两个正整数a,b(1 <= a, b <= 1000),输入数据包括多组。输出:a+b的结果比如: 1 5 10 20 输出 6 30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转载
2023-07-22 13:00:12
64阅读
判断语句 又被称为 “分支语句”,正是因为有了判断,才让程序有了很多的分支 02. if 语句体验2.1 if 判断语句基本语法在 python 中,if 语句 就是用来...如果条件判断的内容太长,可以在最外侧的条件增加一对大括号# 再在每一个条件之间,使用回车,pycharm 可以自动增加 8 个空格if ((player == 1 and ...判断语句 又被称为 “分支语句”,正是因为有了
转载
2023-09-18 21:20:41
119阅读
# PyCharm 中处理长行 Python 代码的方式
在 Python 编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些代码行太长,导致可读性降低的问题。尤其是在使用 PyCharm 这样的集成开发环境时,长行代码可能会影响代码的整体布局,使得调试和维护变得更加困难。长行代码不仅仅是排版上的问题,它还可能导致代码中的逻辑过于复杂,不易于理解。因此,如何合理的拆解长行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变得尤为重要。
## 何
# Python代码规范:一行代码太长了?
在Python开发中,代码的可读性至关重要,而保持每行代码的长度在适当范围内是实现高可读性的重要部分。根据PEP 8(Python Enhancement Proposal 也即Python增强建议书)的指导建议,每行代码的长度应限制在79个字符以内。为了理解这个常规需求的原因,我们将探讨代码的可读性、维护性以及示例代码的选择和展示。
## 为何限制
# 项目方案:自动换行工具
## 项目简介
在Python编程中,有时我们会遇到一行代码过长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代码的可读性,还可能导致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项目旨在开发一个自动换行工具,能够自动将过长的代码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换行,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项目要求
1. 支持自动检测一行代码的长度,当长度超过指定阈值时进行换行。
2. 能够智能地根据代码的语法结构进行换行,避免在关
原创
2023-09-17 06:55:02
247阅读
面试官:如何创建一个局部byte类型数组?
小白:(是不是太基础了,暗笑)byte[] arrays = new byte[1024]。面试官:这个局部arrays变量指向的数组对象什么时候会被GC回收?
小白:没有变量引用这个数组对象,或者arrays在虚拟机栈中的局部变量表的局部变量空间(Slot)被重用,发生垃圾回收时将会被回收掉。面试官:数组对象没有被变量引用会被GC回收,为什么?
小白:
转载
2024-08-19 21:24:40
33阅读
即使是 Python,报错时也令人头大。
看着这一堆乱麻,不知道是该怀疑人生,还是怀疑自己手残。
那么,Python 异常输出美化工具PrettyErrors了解一下? 只需一个 import,报错也能整齐划一,错误代码位置、错误原因清晰明了,一眼就能看清。debug 仿佛都没有那么痛苦了。
一行代码简化报错 先来试试一个简单的错误。
def foo()
转载
2023-10-31 00:31:02
37阅读
目录引言用反斜杠链接多行代码用小括号括起来引言有时候一行python代码很长,需要分成多行。用反斜杠链接多行代码a = 1 + 2\
+3
print(a)用小括号括起来python会忽略代码中() [] {}里的换行。a = (1 + 2
+3)
print(a)
转载
2023-05-31 15:22:43
54阅读
在写代码过程中,经常遇到一行代码很长的情况。为了让代码显得整齐干净,就需要把一行代码分成多行来写,Python中有两种小技巧可以实现该功能: 1.用反斜杠链接多行代码,示例输出:55a = 22 + \
33
print a
2.用小括号
转载
2023-07-02 11:37:13
275阅读
开发者(KaiFaX)
我们都是开发者
专注于前端、后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知识社区
Windows服务-- 启动MySQL
net start mysql
-- 创建Windows服务
sc create mysql binPath= mysqld_bin_path(注意:等号与值之间有空格)连接与断开服务器mysql -h 地址 -P 端口 -u 用户名
# 解决Java一行命令太长的问题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我们知道在实际开发中,有时候会遇到Java一行命令太长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实现这一功能。
## 整体流程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整个过程,我们可以使用表格来列出具体的步骤:
| 步骤 | 操作 |
|-----|-------|
| 1 | 定义一个较长的命令字符串 |
|
原创
2024-04-10 06:34:39
8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