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单元测试框架,有时被称为“PyUnit”,是一种Python语言版本的JUnit,由Kent Beck and Erich Gamma开发的。反过来,JUnit是Kent的Smalltalk测试框架的Java版本。每一个都是它各自语言的事实上的标准单元测试框架。        unittes
一、什么是单元测试框架单元测试框架是指:在软件开发当中,针对软件的最小单位(函数,方法)进行正确性的检查测试。二、单元测试框架的分类Java: Juint、TestNGPython: unnitest、pytest三、单元测试框架是用来做什么的?测试发现:从多个文件里面找到测试用例测试执行: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去执行,并生成结果测试判断:通过断言来判断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差异测试报告:统计测试进度
转载 2024-05-21 06:42:59
196阅读
项目源码可以访问我的GitHub获取(页面右上角有地址)思路如下1.先使用session = requests.session(),session.post调用登录接口,return出session(保持登录状态)# -*- coding: utf-8 -*- # @Time : 2019/6/5 16:34 # @Author : wangmengmeng import request
转载 2024-02-11 20:56:30
56阅读
相同点: 测试框架:通过python代码来编写用例、搜集用例、运行用例、生成报告 编写用例: unittest:继承TestCase unittest.testcase pytest:函数/类里面的方法,用例名称必须以test_开头,如果用例在类中,类名必须以Test开头 前置后置: unittes ...
转载 2021-07-11 20:18:00
146阅读
2评论
继续文档的第二章(一)pytest中可以在命令行中静态/动态添加option,这里没什么好讲的,略过...        这里面主要讲下如何试用skip/xfail,还有incremental(包含一些列的测试步骤,如果某一步出错后,该步骤之后的所有步骤都没有任何意义了,xfail掉)1)首先来看下怎样通过命令行来skip一些case,首先要添加个optio
转载 2024-06-06 04:52:49
19阅读
介绍pytest是python的单元测试框架,类似于python自带的unittest测试框架。 相比unittest使用简洁、效率更高。pytest和unittest区别1、pytest是基于unittest衍生出来的新的测试框架,使用起来相对于unittest来说更简单、效率来说更高,pytest兼容unittest测试用例,但是反过来unittest不兼容pytest 2、pytest的断言
转载 2024-02-29 13:56:08
163阅读
2.9.1 PO设计模式在说Pytest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 PO(Page Object)设计模式。 为什么要引用PO设计模式?PO提供了一种业务流程与页面元素操作分离的模式,这使得测试代码变得更加清晰。 PO(Page Object)页面对象模型是一种设计模式,用来管理维护一组web元素的对象库。在PO模式下,应用程序的每一个页面都有一个对应的page class,每一个page cla
转载 2024-03-23 14:09:42
49阅读
unittest: 模板化 pytest: 灵活 - 测试框架 安装pytest: pip install pytest 1、编写用例: 1、unittest: 继承unittest.TestCase类。 2、pytest: 函数的形式、类的形式。用例名要以test_开头。测试类要以Test开头。 用例涵盖:前置后置(fixture)、步骤、断言。 2、断言: 1、unittest: se
# 使用 pytest allure 生成测试报告 ## 概述 本文将指导你如何使用 Python 的测试框架 pytest 结合 allure 工具生成漂亮的测试报告。pytest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测试框架,而 allure 是一个用于生成美观测试报告的工具。 ## 流程图 下面是整个流程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每一步骤: ```mermaid graph TB A(编写测试用例) -->
原创 2023-08-31 05:36:06
109阅读
在运行pytest测试用例的时候,可以在命令行加上一些参数,这样在控制台上显示的信息更清楚详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参数呈现不同的结果一、-v或者–verbose选项 含义:使用-v可以得到更完整的前后对比信息; 格式:pytest test_two.py -v 或者pytest -v test_two.py 。-v参数既可以放到测试文件前面,也可以放到测试文件后面二、–collect-only
pytest是Python的一种单元测试框架,可用来组织用例执行,用例断言。1. pytest的使用(1)pytest测试用例的命名规则测试文件以test_开头或结尾测试类以Test开头,且不能带有init方法测试函数以test_开头断言使用assertfixture的文件名必须是conftest.py(2)创建一个简单的例子def func(x): return x+1 def tes
1、 JSON 是什么JSON,全称是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即 JavaScript 对象标记法。JSON 是一种轻量级(Light-Weight)、基于文本的(Text-Based)、可读的(Human-Readable)格式。JSON 的语法规则是参考 JavaScript 对象的,但其应用并不受限于 JavaScript 语言。JSON 无论对于人,还是对于
json数据比较器不仅支持对json对象、数组的直接比较,还支持嵌套的复杂json对象和数组的直接比较。#!/usr/bin/env python # -*- encoding: utf-8 -*- ''' @Author: 思文伟 ''' import json class JSONCheckpoint(object): """JSON格式数据检查点,支持两个复杂JSON直接比较
转载 2023-08-30 07:59:14
329阅读
断言是一种除错机制,用于验证代码是否符合编码人员的预期。pytest自带的assert断言有以下几种语法:import time # 测试类名必须以Test开头,并且不能有init方法 class Test1: # • assert xx :判断xx为真 # • assert not xx :判断xx不为真 # • assert a in b :判断b包含a # •
写再前面的总结:1, 做少量文件解析,优先用json4s,因为json4s时基于Scala开发的,对scala使用场景支持更好 2. 做大量数据的解析,追求序列化、反序列化速度时,考虑用fastjson,但是fastjson是基于java开发的,对scala支持不好。所以,除非遇到性能提升场景或者只是简单的json处理,才考虑在scala中用fastjson。可选工具: fastjson gson
转载 2024-03-10 20:51:01
414阅读
前言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了在pytest中测试用例的命名规则,那么在pytest中又是以怎样的顺序执行测试用例的呢?在unittest框架中,默认按照ACSII码的顺序加载测试用例并执行,顺序为:09、AZ、a~z,测试目录、测试模块、测试类、测试方法/测试函数都按照这个规则来加载测试用例。而 pytest 中的用例执行顺序与unittest 是不一样的,pytest有默认的执行顺序,还可以自定义执行
一、前言  在项目中我们要频繁地用到log日志、request请求方法、断言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常用的方法封装成日志,下面将逐个文件讲述下,不会讲太细,但会把源码贴出来,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公共方法如果看不懂的话可以不用纠结,知道用处以及清楚在实际业务中怎么调用公共方法就行了。二、tools目录展示  公共方法封装不会涉及到业务代码。  三、common.py  该文件需要导入封
一.使用.yaml格式的文件直接可以存放字典类型数据,如下图,其中如果有-下一行有缩进代表这是个list,截图中是整体是一个list,其中有两部分,第二部分又包含另外一个list二.单元测试:开发自己测试自己写的代码,居于单元测试,就产生了unittest模块,该模块可以查找用例,执行用例,校验结果,产生报告2.1 首先需要在环境变量中导入HTMLTestRunner.py文件,环境变量位置Ext
目录assert断言方法异常断言Excepiton检查断言装饰器Pytest使用的断言是使用python内置的断言assert。Python assert(断言)用于判断一个表达式,在表达式条件为 false 的时候触发异常。即pytest测试结果为False的断言为断言失败即测试用例执行失败,反之为断言成功即测试用例执行成功。断言使用场景:为测试结果作断言为断言不通过的结果添加说明信息为预期异常
1、 JSON 是什么JSON,全称是 Object Notation,即 对象标记法。JSON 是一种轻量级(Light-Weight)、基于文本的(Text-Based)、可读的(Human-Readable)格式。JSON 的语法规则是参考 对象的,但其应用并不受限于 语言。JSON 无论对于人,还是对于
转载 2024-03-11 22:14:00
10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