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在调测事件用例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信息,和未曾碰到的场景和非法错误等信息,先总结解决办法如下:(1)测试过程中发现以前的一个难题解决了,原先在生成soap空间命名的文件中有部分需要下载,离线生成则失败,不能打开文件。其实在生成过程中wsdl增加了导入命名空间的机制,要指定本地离线文件路径即可。但有个注意的地方是,相同扩展名的文件居然可以自动推导,不用加相对路径,增加反而出错。(2)熟读typ
转载
2024-03-25 22:24:41
144阅读
鉴权搜索到设备之后,想要获取设备的信息,RTSP流等信息,部分IPC设备(取决于设备的制造商以及其支持的协议)需要进行鉴权,鉴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设备管理和控制部分定义的接口安全,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操作。无论是从数据安全还是设备管理的角度考虑,鉴权都是至关重要的。流程先使用ONVIF Device Test Tool熟悉鉴权流程,搜索到设备之后需要输入设备用户名User Name及密码Passwor
摘要认证原理在基本认证的方式中,主要的安全问题来自于用户信息的明文传输,而在摘要认证中,主要通过一些手段避免了此问题,大大增加了安全性。下图为摘要验证的验证原理流程图。下面大致看一下这部分的验证流程:客户端请求 /api/employees;服务端返回401未验证的状态,并且在返回的信息中包含了验证方式Digest,realm的值,QOP(quality of protection)只
# Python实现ONVIF Digest认证教程
## 一、整体流程
为了实现ONVIF Digest认证,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mermaid
erDiagram
ONVIF --> |Digest认证| Python
```
具体步骤如下:
| 步骤 | 操作 |
| :--- | :--- |
| 1 | 发起ONVIF请求 |
| 2 | 获取服务端返
原创
2024-03-16 07:06:16
325阅读
1 专栏导读本专栏第一篇文章「专栏开篇」列出了专栏的完整目录,按目录顺序阅读,有助于你的理解,专栏前面文章讲过的知识点(或代码段),后面文章不会赘述。为了节省篇幅,突出重点,在文章中展示的示例代码仅仅是关键代码,你可以在「专栏开篇」中获取完整代码。如有错误,欢迎你的留言纠正!让我们共同成长!你的「点赞」或「打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2 前言接着上一篇文章接续,上篇文章说到,在测试ONVIF标准
转载
2024-06-25 13:53:56
261阅读
基本认证方式是存在很多缺陷的,具体表现如下: 1, Basic认证会通过网络发送用户名和密码,并且是以base64的方式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简单的编码后发送的,而base64编码本身非常容易被解码,所以经过base64编码的密码实际上是明文发送的。 2, 即使密码是经过加密传输的,当第三方用户仍然可以捕获被修改过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将修改过的用户名和密码反复多次的重放给原始服
django 3.2.13一、认证解释:认证有五大认证类: BasicAuthentication 、SessionAuthentication 、TokenAuthentication 、RemoteUserAuthentication,他们都继承了BaseAuthentication认证流程代码:1. 先通过分发进入认证环节 def dispatch(self, request, *args
转载
2024-09-05 10:05:57
33阅读
今天终于调试通过了鉴权过程,详细记录如下:1原理在ONVIF_WG-APG-Application_Programmer's_Guide.pdf文档中第6章描述了onvif加密方式。Soap通信的验证机制是WS_UsernameToken,流加密的方式是HTTPS。本文只研究了WS_UsernameToken方式。 WS_UsernameToken,而且密码是Digest而不
onvif协议控制之鉴权方式http鉴权方式认证协议与首部http鉴权算法http鉴权执行代码http鉴权抓包数据如下WS-UsernameToken令牌验证令牌验证执行代码令牌验证抓包数据如下 onvif协议内部应当支持两种鉴权方式,第一种名为http鉴权,第二种为WS-UsernameToken令牌验证。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两种鉴权方式 http鉴权方式认证协议与首部HTTP 请求通过增加特定
转载
2024-04-16 09:57:59
1029阅读
在前几篇中,虽然已经实现了rtsp视频流的对接,但是还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onvif本来就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的一个协议,每一个功能都要填充大量的函数。而且稍不注意就会出现segmentation fault错误。下面把我之前开发调试时的经验写下来,希望能够帮助有这方面需求的人。【来自】1、打开onvif调试开关,以便让onvif打印一些可用的调试信息。在Makefile中添加调试宏定义如: CC
概述开放型网络视频接口论坛(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 由安讯士(AXIS)联合博世(BOSCH)及索尼(SONY)公司三方宣布携手共同成立一个国际开放型网络视频产品标准网络接口开发论坛网络适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将网络视频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定义为一套通用规范。使不同设备厂商提供的产品,通过统一的接口通信成为可能。适用阶段规范所涵盖的阶段 :从网络视频设
四种常见的鉴权方式。1.HTTP Basic Authentication:用的比较少,平常FTP登录是用的这种方式吧?感觉可以用在内部网系统。2.session-cookie:这个在老的系统见得多,只适用于web系统。以前用java servlet写服务端时候,都会自动维护session,会在cookie写一个JSESSIONID的值。3.Token:现在主流都是用这个,适用于app鉴权,微信开
1 总览ONVIF设备管理标准分为如下子标准,其中前5个是ONVIF设备必须实现的,后面2个是可选操作 CapabilitiesONVIF设备能力集相关APINetwork网络相关APISystem系统配置相关APISecurity安全相关APIInput/Output(I/O) Auxiliary operation Storage Configuration 
引言经常在工作中使用到了各种认证方式,但从未考虑过这些认证方式所属的知识范畴,同时也解释不清楚它们。曾用到的认证方式(看看是否您也用过,但很难解释清楚他们):Basic认证(访问API时,浏览器会自动弹出一个对话框去输入用户名/密码)用户名密码认证(进入站点主页前,需要在登陆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这种更专业的叫法为表单认证)openID Connect认证(用于第三方登陆认证,比如微信提供给简书的
向大家介绍下如何通过gsoap生成需要的代码,以及代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基于Linux平台 C开发]
生成Onvif相关源代码(我现在使用的gsoap版本是gsoap2.8.14,下面有下载地址): 在下载的gsoap文件下,在/gsoap-2.8/gsoap的目录下有有个typemap.dat文件,后面就是通过此文件来生成onvif.h文件的。在这里说明下 利用gsoap-2.
“摘要”式认证( Digest authentication)是一个简单的认证机制,最初是为HTTP协议开发的,因而也常叫做HTTP摘要,在RFC2671中描述。其身份验证机制很简单,它采用杂凑式(hash)加密方法,以避免用明文传输用户的口令。摘要认证就是要核实,参与通信的双方,都知道双方共享的一个秘密(即口令)。当服务器想要查证用户的身份,它产生一个摘要盘问(digest challenge)
转载
2024-05-26 08:23:50
214阅读
什么是ONVIF ONVIF:原意为 开放型网络视频接口论坛,即 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 ,是安讯士、博世、索尼等三家公司在2008年共同成立的一个国际性 开放型 网络视频产品 标准网络接口 的开发论坛,后来由这个技术开发论坛共同制定的开放性行业标准,就用该论坛的大写字母命名,即ONVIF 网络视频标准规范,习惯简称为:ONVI
转载
2024-07-21 17:15:15
1223阅读
1. Post-installation and configuration guidelines for Microsoft Dynamics CRM 20132. SDK上 Write mobile and modern apps 章节。目前本博文是基于Windows Server 2012 R2,它自带的 AD FS 的版本是 2.2,其他版本不支持。首先要在AD FS服务器上为
转载
2024-08-07 19:34:10
164阅读
近期,DigiCert已完成对Symantec网站安全和公钥基础设施(PKI)业务的收购,成为了SSL/TLS与PKI全球领先的数字证书提供商。DigiCert是一家为银行、电子商务、技术、医疗保健与制造企业等在线产品提供可扩展加密与身份验证。在web领域之外,DigiCert还可通过基于PKI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进行创新,这些解决方案涉及为物联网(IoT)与其他新兴的互联市场提供身份、验证与加密。
前言RTSP出现之前,最热的大概就是HTTP协议。想象一下,当你需要欣赏网络中的某一段视频,通过HTTP协议访问其URL、开始下载、下载完成之后播放。对于早期的视频采集设备、网络带宽或是负责渲染的显示器而言,似乎多给予一点耐心、多重连几次断开的HTTP连接、甚至多校验几次下载后文件的完整性,体验上也还能过得去。毕竟那时候的分辨率、帧率、带宽限制了互联网途径传播媒体文件的大小,信息的分享只能通过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