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项目中有用到 nginx,于是对 nginx.conf 的配置文件详细了解一翻,在conf文件中加了一些注释,在此记录,方便以后使用,如果有读者觉得有用的话,可以直接复制/粘贴~~#nginx 用户及组:用户/组
#user nobody;
#工作进程:数目。根据硬件调整,通常等于CPU数量或者2倍于CPU数量
worker_processes 1;
#错误日志:存放路径
#error
转载
2024-07-12 18:44:00
1041阅读
# Android 默认文件传输
Android 提供了多种方式来进行文件传输,包括通过网络、蓝牙、USB 等方式。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 Android 默认的文件传输方式。
## 使用 Intent 进行文件传输
在 Android 中,我们可以使用 Intent 来进行文件传输。Intent 是 Android 中用于在不同组件之间传递数据的一种机制。通过创建带有 ACTION_SE
原创
2023-07-30 14:10:34
263阅读
业务场景前提,不知道服务器的账号密码,目的,想快速的进行服务器之间的文件传输 想到了使用文件服务器,在当前服务器请求目标服务器的文件wget http://127.0.0.1:3334/file/xxx.jar 感觉只是为了文件的传输去搭建一个文件服务器,感觉有点大材小用。 那么,我就想到了nginx是不是可以反向代理到服务器的指定目录中,进行文件的绝对路径下载? 以下是nginx.conf的部分
转载
2024-03-04 01:38:20
57阅读
1.引出问题Nginx可以作为静态资源服务器,比如我们访问192.168.110.97:80,熟悉的nginx欢迎界面,这其实也是nginx为我们提供的一个静态文件:index.html。既然是静态资源,那我们能否优化一下传输效率呢?1)sendfile文件高效传输模式。如何开启?它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2)数据量大,传输效率低,如何进行优化?2.sendfile高效传输在nginx.conf中配置
转载
2023-11-09 11:38:49
195阅读
本文包含知识点:1、nginx服务搭建2、nginx文件上传模块搭建3、文件重命名服务搭建3、nginx整体配置4、测试引言一般可以应用在上传不是跟频繁的场景,都可以采用Nginx上传文件。我们都知道,上传文件几乎是每个项目必备,nginx在web项目中又是不可缺的,如果能将上传功能附在nginx上,可以省掉一个文件服务系统的搭建,大大降低维护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文件树nginx服务搭建参照之前的
转载
2024-03-12 08:59:27
405阅读
# Spring Boot 文件传输大小限制实现指南
在现代应用程序中,文件上传功能是非常常见的需求。然而,限制文件的上传大小是确保应用程序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在Spring Boot中实现文件上传大小的限制,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 流程概述
首先,让我们明确实现文件传输大小限制的步骤,以下是整个流程的概览:
| 步骤 | 内容
一、认识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因特网中使用最广泛的文件传输协议。FTP使用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定文件的类型和格式(如指明是否使用ASCII码),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如访问文件的用户必须经过授权,并输入有效的口令)。文件传输协议有基于TCP的FTP和基于UDP的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它们都是文件共享协议中的一大类,即复制整个文件,其
问题:文件可以正常上传,上传的文件超过1M时候,上传出现问题!!一、修改Nginx配置文件修改Nginx配置文件 nginx.conf 加入以下这句client_max_body_size 100m; ##文件大小限制,默认1m ##这句必须加
client_header_timeout 1m;
client_body_timeout 1m
转载
2024-03-05 15:43:34
484阅读
功能:实际研发过程中,发现要从服务端发送大的数据文件给客户端,但socket一次发送的数据包大小是有限制的,需要循环发送;循环发送需要考虑到文件何时发送完毕,所以,这里服务端先发送文件大小给客户端,然后再发送文件,客户端根据接收文件大小进行判定。 /*
*struct sockaddr_in 结构体
*在头文件#include<netinet/in.h>或#include &
转载
2024-04-03 09:54:34
69阅读
# USB 默认文件传输与 Android 框架
在Android设备中,USB(通用串行总线)被广泛用于数据传输、充电以及与其他外部设备的连接。当手机通过USB连接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时,用户通常会看到一个选项来选择连接模式。其中,"文件传输"模式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本文将探讨 Android 框架中的 USB 默认文件传输方式,并提供相关代码示例,以帮助开发者理解这一机制。
## USB 文
IIS默认传输文件大小为30M,最大允许传输为2G. 1.通过webconfig配置节点设置 在IIS 6.0 设置如下配置节点: 但是IIS 7.0-8.0还要做添加如下配置节点才能正确,否则还是默认的30M: 注:2147483647 为2G 2.通过IIS中配置编辑器设置文件传输大小限制: 定
转载
2018-05-22 10:20:00
674阅读
2评论
IO流:IO流概述: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流:是一种抽象概念,是对数据传输的总称。也就是说数据在设备间的传输称为流,流的本质是数据传输IO流就是用来处理设备间数据传输问题的, 常见的应用:文件复制;文件上传;文件下载等等,总而言之,涉及到传输的,都涉及到流。IO流体系图:既然IO是涉及文件的操作,那么一定离不开文件操作的技术:File类:File 类是 java.io 包中唯
转载
2023-07-17 19:02:21
52阅读
1、服务器端: cd 目标文件所在目录 python -m SimpleHTTPServer 开启http服务的端口号 2
原创
2022-08-03 06:24:53
284阅读
通用数据传输平台:GTP
概述
随着大型企业或机构实现业务集中处理后,各个数据中心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以及各种图像文件等需要及时快速地从省、市一级的服务器或终端传输到全国中心,或者从全国中心往省、市、县级中心下发。由于传输的数据量巨大,传输过程中经过的服务器及网络环节众多,同时由于参与此项工作的机构和人员遍布全国,因此对数据传输的效率、可靠性、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要求,传统的文件传输工具
转载
2023-07-24 08:15:30
509阅读
文件传输 前面的案例都是传输字符串.另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在服务端和client之间传输文件. 计入,client显示了一个菜单:当输入S1,S2或S3时,分别向服务端发送文件Client01.jpg,Client02.jpg,Client02.jpg;当输入R1,R2或R3时,分别从服务端接受文件
转载
2017-08-04 10:09:00
601阅读
2评论
Java-文件加密传输(摘要+签名)文件加密传输其实就是将文件以二进制格式进行传输。
其中加密文件主要由:源文件二进制文件、源文件数字摘要、数字签名、特征码等等组成。
摘要可确认文件的唯一性,数字签名则是对摘要进行了加密。本文主要记录使用RSA加密方式
其中生成RSA密钥主要介绍二种方式:1、安装openssl情况下使用Linux命令生成2、Java代码实现一、公私钥生成1、linux1、查看o
转载
2023-05-30 09:36:38
193阅读
title author date CreateTime categories 文件传输 lindexi 2019-09-02 12:57:38 +0800 2018-2-25 11:2:55 +0800 软件 资源分享 本文分享一些文件传输的软件。P2P一般文件传输...
原创
2021-06-29 15:05:39
1053阅读
这里面主要花费时间的地方在:1后台服务器,将数据格式化,写到本地的文件的过程2后台服务器将文件发送到网关,网关整体接收完3网关将文件整体接收完后,转发给nginx4nginx整体缓存文件后发送给浏览器5浏览器下载从nginx发送的文件也就是说,一个大文件,需要下载四次才能真正到达用户本地!可想而知多慢2.解决思路1.优化sql查询,优化数据处理但是明显即使优化sql查询,优化数据处理,也快不了多少
转载
2024-08-08 21:32:10
302阅读
由于苹果IOS系统的封闭性,增加了系统操作的流畅度,但同时也增加不少的麻烦,比如:如何将win10电脑上的文件导入到苹果手机。通常小伙伴们会采取如下办法:1. 利用苹果官方iTunes导入;2. 利用爱思助手等三方工具导入;3. 如果是视频,则可以利用视频播放器通过局域网或者在1,2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导入。以上这3种方法完全可行,但是每次都要这么复杂的操作,对我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如
转载
2023-07-13 14:48:41
274阅读
在本人之前的博文《详解 网络编程》和《详解 多线程》两篇博文 中,分别讲解了:如何进行 网络通信如何通过 流 去 读取、写入 文件那么,在本篇博文中,本人将运用之前两篇博文所讲解的知识,来实现下:通过网络,来 发送/接收 文件 的技术那么,话不多说,现在就开始本篇博文的讲解吧:首先,本人来讲解下 实现的思路:实现 思路:在当今的 网络文件发送/接收 的过程中,文件发送端 可能 不止一个
因此,我们
转载
2023-06-30 19:15:36
32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