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do的工作过程如下:1,当用户执行sudo时,系统会主动寻找/etc/sudoers文件,判断该用户是否有执行sudo的权限2,确认用户具有可执行sudo的权限后,让用户输入用户自己的密码确认3,若密码输入成功,则开始执行sudo后续的命令4,root执行sudo时不需要输入密码(eudoers文件中有配置root ALL=(ALL) ALL这样一条规则)5,若欲切换的身份与执行者的身份相同,
转载 2024-07-31 13:34:02
233阅读
:q 退出:q! 强行退出(不存盘):wq 强制性写入文件并退出。即使文件没有被修改也强制写入,并更新文件的修改时间。:x 写入文件并退出。仅当文件被修改时才写入,并更新文件修改时间,否则不会更新文件修改时间。用ESC键只能切换到命令状态扩展知识:今天我才知道":x"和":wq"的真正区别,如下::wq 强制性写入文件并退出。即使文件没有被修改也强制写入,并更新文件的修改时间。:x 写入文件并退出
转载 2024-03-25 09:43:53
58阅读
在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编辑退出文件的情况。这些操作虽然不复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些困惑。在Linux中,有许多不同的编辑器可供选择,比如常见的vi和nano。下面将介绍如何使用这两种编辑器来编辑退出文件。 首先我们来看vi编辑器。vi是Linux系统自带的一个文本编辑器,功能强大,但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复杂。要使用vi来编辑文件,首先需要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
原创 2024-03-22 09:58:04
103阅读
这里以/etc/passwd前十行为例首先vi是Linux终端下或控制台下常用的编辑器,基本的操作方式为:vi /路径/文件名进入之后按"a"、“i”、"o"键都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退出vi编辑模式的方法: 按"esc"键,输入":q!"即可强制退出(注意这里的“冒号"是必须的),"q!“是强制退出(不保存当前编辑)、输入”:wq!"即可保存退出(同样这里的"冒号"也是必须的)。 或者:按下Inse
按住esc就想行。
原创 2021-11-16 15:41:08
1750阅读
按ESC键 跳出vi的编辑命令,然后::w 保存文件但不退出vi:w file 将修改另外保存到file中,不退出vi:w! 强制保存,不推出vi:wq 保存文件并退出vi:wq! 强制保存文件,并退出viq: 不保存文件,退出vi:q! 不保存文件,强制退出vi:e! 放弃所有修改,从上次保存文件开始再编辑
转载 2023-06-26 15:35:47
198阅读
Linux中的Vi编辑器是一款非常常用的文本编辑器,它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灵活的操作方式,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些陌生。在使用Vi编辑器时,如何退出编辑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在Linux系统中使用Vi编辑器时如何正确退出编辑。 Vi编辑器的退出操作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编辑状态下退出,另一种是在非编辑状态下退出。 在编辑状态下退出Vi编辑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按下“Esc”
原创 2024-03-06 13:37:10
140阅读
Linux编辑退出命令 在Linux操作系统中,编辑文本文件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任务。而掌握一些常用的编辑命令,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与Linux编辑退出相关的命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命令。 1. vi/vim编辑器 vi/vim是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文本编辑器之一。它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编辑功能,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下面是一些与退出相关的命令:
原创 2024-01-31 13:49:04
663阅读
Linux系统中有一款非常常用的文本编辑器,那就是红帽(Red Hat)编辑器。使用红帽编辑器,用户可以方便地编辑文本文件,进行各种操作。在使用红帽编辑器时,退出编辑保存是十分重要的操作,因为这样可以保证用户对文件的修改能够被保存下来,不会因为关闭而丢失。 退出编辑保存的操作很简单,用户只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即可完成。首先,在红帽编辑器中进行编辑操作,修改文本内容。然后,当需要退出编辑时,可以按
原创 2024-03-14 10:58:19
321阅读
Linux系统中,vi是一款非常强大的文本编辑器,常用于编写和编辑各种文本文件。当我们使用vi编辑器修改文件时,有时候会遇到需要退出vi编辑器的情况。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正确地退出vi编辑器。 首先,当我们在vi编辑器中完成了文本文件的修改,想要保存并退出时,可以按下“Esc”键,确保处于普通模式下。然后输入“:wq”命令,即保存并退出的意思。按下回车键确认,即可成功保存并退出vi编辑器。
原创 2024-03-11 12:00:56
162阅读
Linux中,编辑退出命令是进行文本编辑和保存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掌握这些命令,用户可以在系统中轻松进行文本编辑,并有效地退出编辑模式。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与Linux编辑退出命令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最常用的文本编辑器:GNU Nano和Vim。 GNU Nano是一款简单易用的文本编辑器,是许多Linux发行版中默认的编辑器。要打开文件并使用GNU Nan
原创 2024-02-06 11:53:14
143阅读
Linux系统中使用vi编辑器是非常常见的操作,但是很多用户可能会遇到退出vi编辑器的困扰。本文将简单介绍退出vi编辑器的几种常用方法。 1. 使用快捷键 在vi编辑器中,用户可以通过按下“Esc”键来确保当前处于普通模式。然后输入“:q”来退出vi编辑器。如果当前文件没有做任何更改,vi会直接退出;如果文件有更改,vi会提示保存或不保存更改,按下“:q!”强制退出不保存更改。 2. 保存并
原创 2024-03-11 11:12:10
299阅读
Linux是一个强大的操作系统,它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在Linux系统中,文本编辑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用户可以使用不同的命令来编辑文本文件,其中退出编辑是一个关键的操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Linux系统中,如何使用退出编辑命令。 在Linux系统中,有许多文本编辑器可供选择,比如常用的Vi和Vim。无论使用哪种编辑器,在编辑文本文件时,都需要使用退出编辑命令来保存文件并退出编辑器。
原创 2024-03-19 09:24:47
40阅读
Emacs快捷键   掌握Emacs的 快捷键可以说是Emacs爱好者的基本功,也是提高编辑速度和质量所必备的,但是初学者可能记不住那么多的快捷键必要时可以翻一下,最常用的快捷键数量也就数十个。Emacs的快捷键都是绑定于ctrl和alt(或称meta)上的,例如c-x就是ctrl+x,m-x就是alt+x。当然所有的按键都可以自定义。  当要退出编辑时C-x C-c 代表着,先按C-x 再按C-
转载 2024-08-16 19:26:46
124阅读
4、窗口销毁函数两个常用的窗口销毁函数 ① 定义:cv2.destroyWindow(windows_name) #销毁单个特定窗口 ②cv2.destroyAllWindows() #销毁全部窗口,无参数 举个例子:import cv2 as cv readPicture = cv.imread('img/destination.jpg', 1) cv.imshow("picture", rea
linux家族中,vim编辑器是系统自带的文本编辑器,其功能强大自不必说了。进入VI编辑器后,无法退出以致强抽关机,确是不得以呀。 进入VIM编辑器 1  VIM编辑器,可以新建文件也可以修改文件,命令为:vim  /usr/local/con.cfg如图! 2
sudo 与 su 两个命令的最大区别是:sudo 命令需要输入当前用户的密码,su 命令需要输入 root 用户的密码。另外一个区别是其默认行为。sudo 命令只允许使用提升的权限运行单个命令,而 su 命令会启动一个新的 shell,同时允许使用 root 权限运行尽可能多的命令,直到明确退出登录。su  用以切换成不同的用户的身份:默认只是切换身份,并没有切换环境变量,环境变量依然
导读最初在 Linux 终端中使用 nano 编辑器的时候,或多或少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使用它编辑内容应该没什么,一切都很简单,但是在编辑完成后,怎样保存内容呢?常规的 ctrl + s 肯定是不对的。事实上,使用 nano 保存内容,有两个快捷键组合,分别是:ctrl + o: 保存内容(但是不会退出,还可以继续编辑);ctrl + x: 保存并且退出。这两个选项,都需要确认
命令为:vim(经常用vi)  /usr/local/con.cfg如果这个文件,以前是没有的,则为新建,则下方有提示为新文件退出vim编辑器的方法及区别4种情况:保存退出、正常退出、不保存退出及强制退出。下面简单说下吧!、保存退出。当我们编辑或修改好了文件内容按键盘左上角的"ESC", 然后这时,我们shift+“冒号”,即":"(不需双引号),在下方会出现冒号,等待输入命令
Linux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操作系统,它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系统和领域。而Vim是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文本编辑器之一,许多程序员和系统管理员都会经常使用Vim来编辑各种文件和配置。在使用Vim编辑文件时,正确退出编辑器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导致文件丢失或者编辑器无法正常关闭。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用的Linux Vim命令和退出编辑的方法。 1.保存修改并退出编辑:当你在Vim编辑一个文件时,如果
原创 2024-05-29 10:21:27
223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