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存管理之x86地址转换1 地址转换过程2 分段转换2.1 逻辑地址结构2.2 段描述符2.3 段地址转换2.4 分段转换速度优化3 分页转换3.1 线性地址结构3.2 线性地址转换3.3 分页转换加速3.4 扩展分页3.5 物理地址扩展3.6 64位分页转换4 Linux分页实现 1 地址转换过程计算机刚刚加电后,运行在实模式下。在实模式下,程序直接操作的物理地址,以80386CPU
转载
2024-06-04 11:10:52
190阅读
一、ARM和X86X86 和 ARM 都是CPU设计的一个架构。X86 用的是复杂指令集。ARM用的是精简指令集。 指令集其实就是机器码,机器码上是汇编,汇编之上是程序语言例如java、c、c#。 复杂指令集是在硬件层面上设计了很多指令,所以编程会简单些。 精简指令集是在硬件层面上设计的指令比较少,所以编程会复杂些。 除了指令集的区别,X86 和 ARM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也不同。ARM的硬件框架
转载
2023-08-04 21:12:37
592阅读
说起CPU,我们在购买CPU或者观看CPU的参数时,总能看到什么什么架构的。一般我们看到的是X86和arm。那么X86和arm有什么不同呢X86和arm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架构,此外还有MIPS(龙芯)、PowerPC等很多架构,要知道他们有什么不同,你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架构,这里先科普下。 架构是指令集架构,是指令集的实现或者可以简单理解成指令集的另一种叫法,arm架构就是指使用arm指令
转载
2023-07-30 23:07:20
343阅读
现在的手机以及平板相比过去的同类产品,性能委实提升不是一点半点。从最早玩个简单的小游戏都艰难无比,到现在可以运行大型3D游戏;从看低分辨率的3GP格式视频,到现在可以播放1080P全高清视频……智能移动设备性能的飞跃让不少人产生了一个念头:现在的ARM处理器在性能上是不是已经可以和桌面处理器相比了?下面我们就具体架构和设计来谈谈两种处理器的区别。ARM处理器的黄金年代 首
转载
2023-07-31 13:45:10
262阅读
ARM架构过去称作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RISCMachine,更早称作:AcornRISCMachine),是一个32位精简指令集(RISC)处理器架构,其广泛地使用在许多嵌入式系统设计。由于节能的特点,ARM处理器非常适用于移动通讯领域,符合其主要设计目标为低耗电的特性。 在今日,ARM家族占了所有32位嵌入式处理器75%的比例,使它成为占全世界最多数的32位架构之一。ARM处
转载
2023-07-13 15:07:12
211阅读
x86和arm的比较问题:两款主频差不多的芯片的移动端平板设备,一个是x86的因特尔i5,一个arm,x86耗电量会大,发热也严重分析:1、x86和arm架构定位不同,arm基于精简指令(RISC),本身定位于嵌入式平台,简化了硬件逻辑的设计,减少了晶体管,从而降低功耗,流水线等控制并不复杂,进一步降低了晶体管数量,主要是面对轻量级的、目标明确单一的程序,所以主要都是移动端使用;而x86基于复杂指
转载
2023-09-25 19:07:50
290阅读
X86和ARM都是指CPU的内核。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Intel、AMD处理器,就是X86处理器。ARM是一家英国的处理器设计公司,其设计的处理器采用了ARM内核。 ARM指令集少,电路规模小,功耗低,发热低,非常适合于嵌入式、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以及工业嵌入式等。32位系统需要x86指令集来运行。 64位系统需要x64(有时也叫x86-64或者amd64,我分不清仨名字有啥区别
转载
2023-07-30 18:42:44
190阅读
前言 网上有一堆Qt移植到嵌入式linux的教程,但是目标机器基本都是32bit的较老的机型(ARM9/ARM11/CortexA8/A9)。现在目标机器跑的是64bit的Linux(飞思卡尔(已经被NXP收购)i.MX8M:4*Cortex-A53 + 1*Cortex-M4)。我原本以为就算它是64bit的linux系统应该是可以兼容32bit的应用程序的,然不,我也
转载
2023-11-17 11:56:18
295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Qualcomm(高通)、Texas Instruments(德州仪器)等基于ARM架构的CPU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昔日王者的Intel x86架构由于功耗问题,在移动互联网似乎举步维艰。Intel x86架构对比于ARM架构来说,性能强大,功耗较高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那Intel x86架构的CPU性能究竟比ARM架构的强多少呢?下面我们对单个Core做一个简单的评
转载
2023-07-17 12:42:13
267阅读
Torvalds 因为 x86 的基础架构和生态系统而对其宠爱有加Linux 领袖 Linus Torvalds 是一个直率的人——他总是心口如一。比方说最近在 Linux 内核 4.8 的事故中,他没有文过饰非,而是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过他在上周的 Linaro Connect 会议上倒是让人瞠目结舌。当他被问到最喜欢的芯片架构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说 x86,而不是 ARM。或许是 x86
转载
2024-09-23 20:53:32
36阅读
在了解两个不同架构系统之前,首先了解什么是ARM架构,什么是X86架构呢? ARM架构:在很久之前被称为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是一个32位精简指令集处理器架构,因为在很多嵌入式系统设计当中被广泛使用,因为具有节能的特点,处理器在移动通讯领域当中,是符合设计就是因为有耗电
转载
2023-09-20 17:12:58
230阅读
X86结构和ARM架构是主流的两种CPU架构,X86架构的CPU是PC服务器行业的老大,ARM架构的CPU则是移动端的老大,X86架构和arm架构实际上就是CISC与RISC之间的区别,很多用户不理解他们两个之间到底有那些区别,实际就是他们的领域不太相同,然后追求也不相同。 X86架构和ARM架构区别: &
转载
2023-07-14 11:59:41
39阅读
1. 大型机又名大型主机,使用专用的处理器指令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故此,大型机不仅仅是一个硬件上的概念,更是一个硬件和专属软件的有机整体。大型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经过四十年的不断更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所有计算机系统中是首屈一指的。 现在的大型机的性能,并不能用单一的每秒并行浮点计算能力来体现,大型机相比于其他计算机系统,其主要特点在于其RAS(Reliability,
转载
2023-08-24 23:08:55
137阅读
我们在网上下载各种版本的 Linux OS 时,会经常看到不同版本的系统镜像名中带有 i386、i486 、i586、i686、x86x86_64/AMD64,那么这些 i386、i486 、i586、i686、x86、x86_64/AMD64 分别代表什么呢?i386 是 Intel 80386&
转载
2023-09-29 22:13:41
172阅读
# ARM架构如何转x86架构
## 问题描述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ARM架构的程序转换为x86架构的情况。由于两种架构的指令集不同,因此需要相应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方案描述
### 1. 使用模拟器
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模拟器,通过在x86架构的设备上运行ARM架构的程序。这样可以在x86架构上模拟ARM指令集,从而实现ARM程序在x86架构上的运行。
#
原创
2024-04-29 04:25:25
1479阅读
最近看到Apple Mac弃用Intel x86架构芯片,开始转向ARM架构的新闻,感觉现在对于芯片需求方向开始发生改变,由原来的 x86 的高性能和高速度 开始转向 ARM的高效率和低功耗。苹果公司之前在
转载
2023-06-14 14:16:12
1037阅读
Arm和x86架构是计算机领域中两种常见的处理器架构,分别代表不同的硬件架构。在使用Kubernetes(K8S)进行容器编排时,我们经常需要考虑不同架构的容器如何在不同的处理器架构上运行的问题。
整体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在构建Docker镜像时指定架构类型,然后我们在Kubernetes中创建支持不同架构的Pod来部署容器。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如何在Kubernetes中实现arm和x86
原创
2024-05-16 12:13:11
105阅读
X86和ARM都是指CPU的内核。X86类型的处理器是典型的CISC,指令集丰富,性能强。我们目前在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Intel、AMD处理器,就是X86处理器。ARM是一家英国的处理器设计公司,其设计的处理器采用了ARM内核。ARM处理器是典型的RISC,指令集较X86要精简很多,串行性能要远远弱于X86。但ARM指令集少,电路规模小,功耗低,发热低,非常适合于嵌入式、便携式电子产品,
转载
2023-07-26 20:42:10
105阅读
ARM和X86架构
转载
2020-11-07 20:36:00
240阅读
2评论
X86: 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Intel(i5/i7等)、AMD处理器,就是X86处理器。 ARM: ARM指令集少,电路规模小,功耗低,发热低,非常适合于嵌入式、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以及工业嵌入式等。高通骁龙芯片及苹果手机A系列芯片都是基于ARM架构进一步开发。区别: 1.指令集:ARM使用精简指令集RISC,X86使用复杂指令集CISC 2.制造工艺:ARM从来只
转载
2023-07-30 23:06:22
13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