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PF概述 回顾一下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周期性的泛洪自己的路由表,通过路由的交互,每台路由器都从相邻的路由器学习到路由,并且加载进自己的路由表中,而对于这个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而言,他们并不清楚网络的拓扑,他们只是简单的知道要去往某个目的应该从哪里走,距离有多远。相比之下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就要复杂的多: 1. LSAs的泛洪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之间首
转载 2024-05-13 15:49:26
211阅读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用于路由选择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华为网络设备中,OSPF的宣告非常重要,它影响着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那么,OSPF如何宣告呢? 在华为设备中,OSPF的宣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配置OSPF进程,需要使用ospf进程id来唯一标识一个OSPF进程。在OSPF进程中还需要配置区域,一个OSPF区域可以包含多个接口。接着是配置
原创 2024-03-05 09:44:29
104阅读
OSPF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荷兰科学家发明的。支持触发更新 等价负载均衡 先了解网络连接,基于对网络连接的理解在来计算,以我出发去往每个非直连网络的路由。定位:igp ls 基于拓扑的协议。支持路由器数量超过100台。但is is所支持的网络更大,优化更好,更稳定。每台路由器都会产生1类lsa,通过泛洪交互lsaf都能收到区域内的其他路由器所产生的lsa。他就能知道,他所以区域内有几台路由器
通过对方的mac地址和ip地址用程序实现对其他电脑阻止上网,以下是实现代码:// WinpCap Test.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include "stdafx.h"#include <pcap.h>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pcap_if_t * allAdapters;//适配器列表
原创 2016-11-16 15:26:52
631阅读
一、在Visual Studio 2010软件中建立一个项目,配好相应的属性,将以下代码粘贴项目栏中,调试运行以下代码。// WinpCap Test.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include "stdafx.h"#include <pcap.h>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pcap_if_t
原创 2016-11-16 15:25:30
874阅读
注意事项打开编译器,运行代码代码如下// WinpCap Test.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include "stdafx.h"#include <pcap.h>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pcap_if_t * allAdapters;//适配器列表    pcap_i
原创 2016-11-16 15:35:46
886阅读
OSPF的概念OSPF的基本特点OSPF的术语OSPF的三张表OSPF的五种报文OSPF的七种状态DR和BDROSPF 区域实验OSPF的概念:路由协议OSPF全称为Open Shortest Path First,也就开放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因为OSPF是由IETF开发的,它的使用不受任何厂商限制,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所以称为开放的,而最短路径优先(SPF)只是OSPF的核心思想,其使用的算法是D
转载 2024-04-10 06:28:30
270阅读
拓扑环境:全网运行ospf协议,R2路由器的左边端口和R1,R4在a 1 区域宣告,R2右边包括,R3等全在a 0 区域R1 和R2的基础配置,给端口上IP地址这里为了方便看,给每个路由器添加了一个路由id第一步:进入ospf编号1,区域1 0,进行ospf的网段宣告 [R1]ospf 1 router-id 1.1.1.1 [R1-ospf-1]a 1 [R1-ospf-1-area-0
转载 2024-04-03 12:46:21
866阅读
ARP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是个地址解析协议。也就是负责L3地址到L2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说
原创 2023-10-12 17:35:22
0阅读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宣告和学习路由信息,以便实现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在华为网络设备中,OSPF协议的配置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一系列命令来宣告路由,实现网络的优化和管理。 在华为设备中配置OSPF协议宣告路由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ospf进入OSPF进程配置模式。 2. 在OSPF进程配置
原创 2024-03-04 11:05:36
277阅读
红帽(Red Hat)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开源企业,提供企业级的Linux和其他开源解决方案。Linux系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操作系统,其网络管理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Linux网络管理中的ARP绑定和ARP -s命令的相关内容。 在Linux网络管理中,ARP(地址解析协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简单来说,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映射成MAC地址,以便在局域网中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在Linux
原创 2024-04-30 09:50:31
508阅读
我们的主机会对整个局域网发送出ARP数据包,对方接收到ARP数据包后就会返回它的MAC给我们,我们就知道对方所在的网卡,接下来就能够开始传递数据了 如果每次要传送都需要重新来一遍这个ARP协议就会非常麻烦,因此使用ARP协议取得目标IP与它的网卡卡号后,就会计入到我们的ARP table中(这是内存中的数据),记录20分钟 ARP table中的信息都是动态更新的(一般保留20分钟更新一次)一、简
转载 2023-07-19 14:47:22
190阅读
在现代网络架构中,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常见的内部网关协议,它负责在同一自治域内的各个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以决定最佳路径和路由。 当需要在OSPF网络中宣告一个网络时,需要进行一系列操作。首先,需要确保网络地址在OSPF所属区域内,这样才能被OSPF协议所识别。其次,需要在OSPF配置中添加网络地址和相应的子网掩码,以便通知OSPF这个网络的存在。接着,需要指定网络类型,可以是广
原创 2024-02-19 11:36:22
132阅读
一、OSPF概述 回顾一下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周期性的泛洪自己的路由表,通过路由的交互,每台路由器都从相邻的路由器学习到路由,并且加载进自己的路由表中,而对于这个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而言,他们并不清楚网络的拓扑,他们只是简单的知道要去往某个目的应该从哪里走,距离有多远。 相比之下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就要复杂的多: 1. LSAs的泛洪 运行链
二:OSPF的状态机   Down状态,表示未被激活的状态,一旦本地发出hello包进入下一个状态机。Init状态,表示初始化状态Tow-way状态,双向通讯,表示建立了邻居关系  匹配条件:在点到点的网络类型中直接进入下一个状态机,在MA网络中,将进行DR和BDR的选举;所有非DR/BDR的设备不能进入下一个状态机。Exstart 状态:预启动状态  使用
arp冲突】linux抑制arp通告通常在用LVS的时候,要在lo口用到虚拟ip,此时需要调整2个地方:arp_ignorearp_announce因为多个IP用到一个物理网卡的MAC,arp会在局域网广播说:“ip为192.168.1.1的MAC地址是多少”,此时将有多个主机回应。17 0.328160000 Elitegro_1f:10:5f Broadcast ARP 60 Who&nbs
原创 2014-12-24 15:18:41
4130阅读
描述 这个核心协议模块实现RFC826中定义的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译注:即TCP/IP的第三层到第一层的地址转换协议],用于在直接相连的网络中换第二层硬件地址和 Ipv4 协议地址之间的转换。用户除非想对其进行配置,否则一般不会直接操作这个模块。 实际上,它提
转载 2019-06-24 11:57:00
419阅读
2评论
IP地址:         IP地址由两个部分组成,net-id和    host-id,即网络号和主机号。          net-id:表示ip地址所在的网络号。  &nbs
#!/bin/bash declare gw=`route -n | grep -e '^0.0.0.0'` declare gwname=`echo $gw | grep -oe '\w*$'` declare gwip=`echo $gw | grep -oe '[0-9]\{2,3\}\.[0-9]\{1,3\}\.[0-9]\{1,3\}\.[0-9]\{1,3\}'` dec
转载 精选 2012-06-24 17:25:40
844阅读
Linux ARP flags是Linux操作系统中与地址解析协议(ARP)相关的标志,用于描述ARP表中的每条记录的状态。在Linux系统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以便在局域网上进行通信。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命令“ip neigh show”或者“arp -an”来查看ARP表中的内容,其中包括每条记录的状态标志。这些状态标志用于表示ARP记录的当前状态和一些其他
原创 2024-04-24 10:59:36
218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