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优先级基本概念:cpu资源分配的先后顺序,就是指进程的优先权(priority)。优先权高的进程有优先执行权利。配置进程优先权对多任务环境的linux很有用,可以改善系统性能。还可以把进程运行到指定的CPU上,这样一来,把不重要的进程安排到某个CPU,可以大大改善系统整体性能查看系统进程:在linux或者unix系统中,用ps –l命令则会类似输出以下几个内容: 我们很容易注意
前两天,有同事发现一个奇怪的BUG,简化来说,有两个进程:A和B。当使用kill -9将进程B杀掉后,进程A有时也会退出,但有时不会,概率性出现。问题抛到我这,我之前也没有看过进程A和进程B的实现代码,不清楚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我的解题思路:1. 确认在进程A、B都正常运行的时候,不会有哪个会突然退出?  --- 经确认不存在2. 确认就是在杀掉进程B后,进程A概率性退出? 
查看采集数据的tomcat日志,习惯性的先翻到日志的最后去查看有没有异常的打印,果然发现了好几种异常信息,但是最多还是这个: “Too manay open files” 问题很明显啊,文件描述符超出限制导致无法打开文件或创建网络连接,这个问题又会导致一些其它问题的产生,肯定是ulimit没有优化,于是检查ulimit的设置;open files竟然是65535,已经做过了优化,是不是先
一 共享内存介绍 共享内存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把一片逻辑内存共享出来,让不同的进程去访问它,修改它。共享内存是在两个正在运行的进程之间共享和传递数据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不同进程之间共享的内存通常安排为同一段物理内存。进程可以将同一段共享内存连接到它们自己的地址空间中,所有进程都可以访问共享内存中的地址,就好像它们是由用C语言函数malloc分配的内存一样。而如果某个进程向共享内存写
简单的说, max-file表示系统级别的能够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 而ulimit -n控制进程级别能够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man 5 proc, 找到file-max的解释:file-max中指定了系统范围内所有进程可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限制(系统级别, kernel-level). (The value in file-max denotes the maximum number of f
R (TASK_RUNNING),可执行状态。只有在该状态的进程才可能在CPU上运行。同一时刻可能有多个进程处于可执行状态,这些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进程控制块)被放入对应CPU的可执行队列中(一个进程最多只能出现在一个CPU的可执行队列中)。进程调度器从各个CPU的可执行队列中分别选择一个进程在该CPU上运行。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定义为RUNNING状态、可执行但尚未被调度执行的进
 ps –ef|grep tomcat 查看所有有关tomcat的进程kill -9 19979 终止线程号位19979的进程pkill -9 java 批量终止java进程 查看进程占用:lsof -i:9999 根据进程ID查看进程详细信息:ps axu|grep pid查看端口8080的使用情况:netstat -tln | grep 8080查到进程ID之后,
转载 2024-04-10 12:59:45
74阅读
Linux Open FilesLinux打开文件) 在Linux操作系统中,进程可以通过打开文件来进行读取和写入数据。无论是在命令行界面还是在图形界面下,我们都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命令来操作文件。本文将介绍Linux中关于打开文件的方法和相关的操作。 在Linux中,可以通过命令行界面使用命令来操作文件。其中,最常用的命令之一是"open"命令,用于打开一个文件。例如,使用以下命令可以打开一
原创 2024-01-31 18:45:10
281阅读
本系列文章,将整理一系列Linux环境下进程相关的操作命令,包括进程启动、kill、挂起、查看、前后台进程切换等各种命令。本文为本系列的第四篇,进程的切换,主要关注如何在前后台切换一个作业。ctrl + z可以将一个正在前台执行的命令放到后台,且处于暂停状态,不可执行;一般和bg命令配合使用:先ctrl + z再bg,这样进程就被移到后台运行,终端还能继续接受其他命令;&加在一个命令的最后
转载 1月前
315阅读
文件操作1.1 对文件操作流程打开文件,得到文件句柄并赋值给一个变量通过句柄对文件进行操作关闭文件     现有文件如下: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f = open('小重
Linux系统上对每一个用户可使用的系统资源都是有限制的,这是多用户系统必然要采用的一种资源管理手段,试想假如没有这种机制,那么任何一个普通用户写一个死循环程序,用不了多久系统就要“拒绝服务”了。今天我遇到了tomcat日志报的错误信息”too many open files”,第一意识就想到了是ulimit控制的”openfiles“限制。然而问题来了。我在/etc/profile里加入了 ul
简单的说, max-file表示系统级别的能够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 而ulimit -n控制进程级别能够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man 5 proc, 找到file-max的解释:file-max中指定了系统范围内所有进程可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限制(系统级别, kernel-level). (The value in file-max denotes the maximum number of f
一:概述 ,本文只讨论VFS层系统调用打开文件的实现,文件的打开操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在当前进程的文件描述表fdtale中分配一个空的文件描述符fd ,然后在filp_cachep中创建一个file struct ,调用do_path_lookup()找的文件的inode ,取出inode的文件操作方法file_operations赋给file
转载 2024-08-28 20:17:33
329阅读
我们已经了解到想要解决用户出现“too many open files”的问题需要同时修改用户级参数文件limits.conf及系统级参数文件sysctl.conf,那么怎么修改才合理呢?怎么修改才能万无一失呢?文章开始我提到,在最初出现“too many open files”问题的时候,我们只是简单粗暴的在nofile默认值和fs.file-max默认值后面加一个零甚至几个零,为什么会出现有时
转载 2024-03-27 07:22:56
212阅读
Linux是一种开源操作系统,因其稳定性、安全性和灵活性而备受推崇。在Linux系统中,open files(开放文件)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Linux系统中,open files是指被一个进程打开并始终占用的文件或设备。当一个进程需要访问某个文件时,可以通过open系统调用打开该文件,之后便可以读取或写入文件中的数据。打开文件后,Linux系统将为该进程分配一个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
原创 2024-05-23 10:27:09
667阅读
Linux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操作系统,而作为其一部分的红帽(Red Hat)也备受欢迎。在Linux中,设置open files(打开文件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处理大量文件的应用程序来说。 在Linux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限制的打开文件数。这个限制可以通过ulimit命令来查看和设置。ulimit -n可以用来显示当前打开文件数的限制,而ulimit -n [number]可
原创 2024-04-19 10:32:53
604阅读
http://blog.iamzsx.me/show.html?id=113001linux下修改最大打开文件数作者: zsxwing 我们用nginx时,一般会将worker_connections(这个值不能超过worker_rlimit_nofile,因此建议同时配置worker_rlimit_nofile和worker_connections)配置为比较大的数,比如50000,但是lin
这两天做asterisk的性能测试,经常碰到这样的错误:“Too many open files”。我们知道,Linux下,文件描述符就是一个简单的整数值,习惯上,标准输入(standard input)的文件描述符是 0,标准输出(standard output)是 1,标准错误(standard error)是 2。POSIX 定义了STDIN_FILENO、STDOUT_FILENO 和ST
目录一、找到源代码二、找到进程级限制 nofile 和 fs.nr_open三、找到系统级限制 fs.nr_open总结一下如果你的项目中支持高并发,或者是测试过比较多的并发连接。那么相信你一定遇到过“Too many open files”这个错误。这个错误的出现其实是正常的,因为每打开一个文件(包括socket),都需要消耗一定的内存资源。为了避免个别进程不受控制地打开了过多的文件而让整个服务
最近在看安全代码规范建议中提到关于如何删除创建的临时文件,推荐使用jdk7中的Files的函数,通过参数StandardOpenOption.DELETE_ON_CLOSE来控制代码示例BufferedWriter writer = Files.newBufferedWriter(tempFile, Charset.forName("UTF8"), StandardOpenOption.DELET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