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ython写程序真的好舒服。 code:1 import numpy as np
2
3 def read_data(filename):
4 '''读取文本数据,格式:特征1 特征2 …… 类别'''
5 f=open(filename,'rt')
6 row_list=f.readlines() #以每行作为列表
7
转载
2023-06-26 11:23:59
131阅读
K近邻法 (用于分类问题时) 算法介绍 问题:输入已标注好类别的数据集。现给定一未知的x,求其对应的类别y。 算法: 在训练集中找到与x最近的k个点。 k个点中哪个类别最多,y就是哪个类别。 三要素 k值选择 k = 1时为最近邻算法 距离度量 欧氏距离 曼哈顿距离 分类决策规则 kd树 kd树是一 ...
转载
2021-09-05 10:38:00
215阅读
2评论
1、KNN算法简介 KNN(K-Nearest Neighbor)算法即K最邻近算法,是实现分类器中比较简单易懂的一种分类算法是基于欧几里得距离推断事物类...
原创
2023-10-10 10:03:04
182阅读
书籍:机器学习实战 作者:Peter HarringtonK近邻算法的优缺点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数据输入假定。缺点:计算复杂度高、空间复杂度高。适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K近邻算法一般流程收集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准备数据:距离计算所需要的数值,最好是结构化的格式。分析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训练数据:此步骤不适用于K近邻算法。测试数据:计算错误率。使用算法:首先需要输入样本数据
转载
2023-12-25 21:00:25
54阅读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w=250 train=np.random.randint(-300,300,(w,4)) train=train.astype(float) train_lable=np.zeros(w) def ...
转载
2021-08-15 19:58:00
164阅读
2评论
简介k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s algorigthm) 是一种最基本的用于分类和回归的方法之一,当没有关于训练数据的分布时,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采用k近邻法。k近邻法输入为实例的特征向量,输出为实例的类别。算法思想是,给定训练数据集,对应输入空间的各个数据点,要判断一个新的数据点的分类,则取目标数据点最近的k个数据点,然后统计这k个数据点中每个分类各占多少,并取数量最多的那个
转载
2023-12-13 16:39:50
48阅读
基本思想: 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对新的输入实例,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与该实例最邻近的k个实例,这k个实例的多数属于某个类,就把该输入实例分为这个类 距离度量: 特征空间中两个实例点的距离是两个实例点相似程度的反映,一般常用欧氏距离,更一般的有行内公式\\(L_p\\)或者Minkowski距离 $$L
转载
2017-07-23 23:07:00
85阅读
2评论
一、k近邻法,k-NNk近邻法是一种懒惰学习,没有明显的训练学习过程,对于输入的新的实例,根据其k个最近的训练实例来确定其所属类别。k值选择、距离度量和分类决策规则是k近邻法的三个基本要素。k值的选择会对算法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开始时k值越大分类性能会越来越好之后k再增大分类效果会逐渐下降,最优的k值并不好确定。距离度量是空间中两个实例点的距离,一般常用的是欧式距离。分类决策规则常常用的是多数表
原创
2021-12-06 10:10:43
147阅读
曾为培训讲师,由于涉及公司版权问题,现文章内容全部重写,地址为https://www.cnblogs.com/nickchen121/p/11686958.html。 更新、更全的Python相关更新网站,更有数据结构、人工智能、Mysql数据库、爬虫、大数据分析教学等着你:https://www.
原创
2021-05-20 19:47:13
200阅读
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s,简称 k-NN)是一种常用的分类与回归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测量不同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将待分类样本同其 k 个邻近样本进行比较,根据邻近样本的分类确定待分类样本的类别。在本博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近邻法在 Python 中的实现,涵盖多个方面,包括适用场景、核心特性、实战对比、深度原理和选型指南等。
### 背景定位
近邻法是一种非常直观且易于实现
1、算法思路 通过计算每个训练样例到待分类样品的距离,取和待分类样品距离最近的K个训练样例,K个样品中哪个类别的训练样品占比较多,则该分类样品就属于哪个类别。2、算法步骤:(1)初始化距离为最大值(2)计算未知样本和每个训练样本的距离dist(3)得到目前K各最临近样本中的最大距离maxdist(4)如果dist小于maxdist,则将该样本作为K—最近邻样本(5)重复步骤2/3/4,直到位置样
转载
2024-01-25 17:53:20
30阅读
# Python近邻估计法
近邻估计法(K-Nearest Neighbors, KNN)是一种简单但强大的分类和回归方法。它利用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来进行预测,特别适用于非线性数据。KNN的主要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与其他样本的距离较近,那么它们的类别或输出也往往相似。
## KNN的基本原理
1. 选择一个正整数K,表示考虑的邻居数量。
2. 计算待分类样本与训练集样本的距离,通常
今天在看SIFT源码时,里面涉及到对图片的缩放问题,如在建立高斯金字塔之前将原图像放大一倍(立方插值),在建立高斯金字塔过程中,每层的最底层Base图片是将上一层第[3]阶图像进行降采样(最近邻插值)获得。void cvResize( const CvArr* src, CvArr* dst, int interpolation=CV_INTER_LINEAR );src 输入图像. dst 输出
转载
2024-06-28 18:12:25
26阅读
简介:近邻法(,)是一种基本分类与回归方法,它的原理是,对给定的训练数据集,对新的输入实例,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与该实例最近邻的个实例,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根据这个实例中占多数的类,就把该实例分为这个类。从上面简介可以看出,算法实际上是利用训练数据集对特征空间进行划分。在分类方法中,值的选择、实例之间距离的度量及分类决策规则是近邻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近邻算法计算过程:
转载
2022-12-29 13:08:47
122阅读
1 原理K近邻算法的原理:对于一个新样本,在已有数据中寻找与它最相似(或最近)的 K 个数据,如果这 K 个数据大多数属于某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其实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意思,要想判断小明是好人还是坏人呢?那非常简单,就看他最要好的 K 个朋友是好人还是坏人,假如好人多呢,那就判定小明也是好人,假如坏人多呢,就判定小明也是坏人。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K 最好是奇数。2 相似度和距离的计算
转载
2023-11-09 16:27:00
68阅读
K-最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 KNN)最初由Cover和Hart于1968年提出,是一个在理论上比较成熟的分类算法。KNN是一类可用于分类或回归的技术。作为一个非参数学习算法,K-最近邻并不局限于固定数目的参数。我们通常认为K-最近邻算法没有任何参数,而且使用训练数据的简单函数。事实上,它甚至也没有一个真
转载
2018-10-05 08:14:26
433阅读
k近邻算法(KNN):三要素:k值的选择,距离的度量和分类决策规则 KMeans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聚类方法:通过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和EM算法非常类似。一个简单例子, k=2:畸变函数(distortion function): 时间复杂度:O(tKmn),其中,t为迭代次数,K为簇的数目,m为样本数,n为维数空间复杂度:O((m+K)n),其中,K为簇的数目,m为样本数,n
原创
2022-07-15 21:09:18
94阅读
在模式识别领域中,最近邻居法(KNN算法,又译K-近邻算法)是将在特征空间中最接近的训练样本进行分类的方法。最近邻居法采用向量空间模型来分类,概念为相同类别的案例,彼此的相似度高,而可以借由计算与已知类别案例之相似度,来评估未知类别案例可能的分类。K-NN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或者是局部近似和将所有计算推迟到分类之后的惰性学习。k-近邻算法是所有的机器学习算法中最简单的之一:被分配的对
转载
2023-11-08 11:57:07
71阅读
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算法,是一个理论上比较成熟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该方法的思路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K 近邻算法使用的模型实际上对应于对特征空间的划分。K 值的选择,距离度量和分类决策规则是该算法的三个基本要素:K 值的选择会对算法的结果产生重大
转载
2023-08-16 09:56:37
44阅读
一、K近邻算法简介: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ur,KNN)分类算法,是一个理论上比较成熟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该方法的思路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用官方的话来说,所谓K近邻算法,即是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对新的输入实例,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与该实例最邻近的K个实例(也就是上
转载
2023-12-12 16:03:00
7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