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算法问题描述:给定一组数字, 排列后得到的集合, 去掉重复的数, 求其和.(15)例如: 313, 133 + 313+331 = 777笔者有两种思路: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排列出所有的情况, 然后去掉重复的, 求和直接求和, 先求出不考虑出现重复的和, 然后再去掉重复的数的和, 得到不重复的数的和第一种想法是思路简单, 但是需要先排列, 可不可以不排列就得出结果?第二种方式就不需要排列, 分析有
# MySQL 中的相除有余一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的计算与处理是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MySQL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强大的查询能力和灵活的数据操作使得它在许多应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相除有余一的需求常常出现在应用场景中,特别是当我们需要分页、分组或进行资源分配时。 本文将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在MySQL中实现“相除有余一”的运算,同时结合关系图和类图的展示,
原创 10月前
43阅读
# Java实现“有余1,没有余数不变”的方法 在Java编程中,处理数值的余数运算是一项常见的任务。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功能:对于一个整数,如果它在除以某个数时有余数,那么我们就将其1;如果没有余数,结果保持不变。接下来,我将通过一系列步骤教你如何实现这个功能。 ## 整体流程 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这个功能: | 步骤 | 描述
原创 2024-08-30 04:27:29
148阅读
# Java中的两个数相除:带余数一的实现方法 在编程中,处理整数之间的除法是一个基础的技能。在这个教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在Java中实现两个数相除,并在结果有余数时将其结果一。以下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步骤和代码示例。希望通过这个教程,你能够掌握这一技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灵活运用。 ## 流程概要 首先,让我们确定实现这个功能的步骤。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个过程。我们将使用表格来展示每一步
原创 9月前
189阅读
# Java中如何判断相除是否有余数 在编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两个数进行除法运算,并判断是否有余数。在Java中,判断相除是否有余数可以通过取模运算符(%)来实现。当两个数相除后余数为0时,说明没有余数;当余数不为0时,说明有余数。 本文将通过代码示例来演示如何在Java中判断相除是否有余数,并介绍取模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 取模运算符(%) 在Java中,取模运算符(%)用于计算两个数
原创 2024-05-18 06:56:42
58阅读
1.集合 2.元组 只读列表,只有count,index2个方法 3.字典 key-value对 1.特性 2.查询速度快,比列表快 python中的hash在同一程序下值相同 python字典中的hash只有key是hash的 hash之后二分查找,劈半劈半 注:只有unicode有encode方法 函数: 1 # 2 def qq(): 3 print
# Java相除有余数向上取整 ## 什么是向上取整 向上取整(Ceiling),是指将一个数值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如果一个数有小数部分,无论其小数部分有多小,向上取整后的结果总是比该数大的最小整数。在编程中,特别是在处理整数除法时,经常需要考虑如何处理余数。 ## Java中的除法与余数 在Java中,整型数相除时,它们的结果会按照规则进行舍去,即只保留整数部分,余数则被丢弃。例如:
原创 2024-08-27 08:06:25
63阅读
# Java判断两数相除是否有余数的实现方法 ## 引言 在Java编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判断两个数相除是否有余数。这个问题对于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来说并不复杂,但对于刚入行的小白可能会有些困惑。本文将详细介绍判断两数相除是否有余数的步骤,并给出相应的代码示例。 ## 问题分析 在开始编写代码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判断两数相除是否有余数的原理和步骤。下面是整个流程的步骤表格: | 步骤 | 动作
原创 2023-11-04 05:33:02
30阅读
# 如何在 Java 中判断两数相除是否有余数 在编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各种数学操作,有时我们需要判断两个数相除是否会有余数。在 Java 语言中,这可以通过取模运算符 `%` 来实现。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判断两数相除是否有余数。 ## 整体流程 我们将通过以下流程来实现判断: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2024-08-16 09:31:15
30阅读
# 实现“mysql 除法计算 有余数商1”教程 ## 1. 整个流程 通过以下表格展示整个实现“mysql 除法计算 有余数商1”的流程: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计算两个数的商和余数 | | 2 | 判断余数是否大于0 | | 3 | 如果余数大于0,则商1,否则保持不变 | ```mermaid gantt title 实现“my
原创 2024-04-25 07:17:57
74阅读
double time = Math.Ceiling(total / size);
转载 2019-01-23 15:19:00
524阅读
2评论
题目名,两数相除,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结果…,他喵的提交十几次才过。题目描述(题目难度,中等)给定两个整数,被除数 dividend 和除数 divisor。将两数相除,要求不使用乘法、除法和 mod 运算符。返回被除数 dividend 除以除数 divisor 得到的商。示例 1:输入: dividend = 10, divisor = 3输出: 3示例 2:输入: dividend = 7,
# 实现Java有余数自动一的方法 ## 引言 在Java编程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对一个变量进行一操作,并且只有在这个变量的值是奇数时才进行一操作。本文将介绍如何实现这个功能,并给出具体的代码示例。 ## 思路 实现Java有余数自动一的方法,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1. 输入一个整数; 2. 判断这个整数是否是奇数; 3. 如果是奇数,将其一; 4. 输出结果。 下面将逐
原创 2023-11-22 08:56:00
170阅读
## Python中的取余运算 在Python中,取余运算是一种常见的数学运算,用于计算两个数相除后的余数。当我们需要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就会用到取余运算。在Python中,取余运算使用百分号(%)表示,例如:`a % b` 表示a除以b的余数。 ### 取余运算的应用 在实际编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取余运算来解决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或奇数。偶数
原创 2024-03-08 06:47:34
314阅读
说完常用的数据类型,再来说下运算符。运算符用于将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运算,让静态的数据跑起来。编程语言中的运算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大类:算术运算, 用于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赋值运算,用于接收运算符或方法调用返回的结果比较运算, 用于做大小或等值比较运算逻辑运算,用于做 与、或、非运算位运算, 用于二进制运算每种运算中所包含的符号称为相应的运算符,如 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等。一、算术运算运算(符)说明实例
1 Java第三课[流程控制]1.1 回顾:1. 标识符的命名:标识符通常意义上是指 类名,包名,方法名,属性名,普通变量等等.2. 类命名: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3. 变量命名规则:字母数字下划线以及$符号组成,不能以数字开头,不能使用java中的关键字,在同一个作用域中不能重复;有一定的含义,遵循骆驼命名方法。4. 常量: final 表示的这个变量在运行期,不会发生改变;Final int
浅谈一下大数相除有关思路(图解)与用java代码具体解决方案PS:接上篇大数相乘博客。两数的正负情况在这就不谈了,只要一个标记就可以了。此文阅读前提:需在解决了大数相加减和大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在完成了大数相乘的程序后,很自然地想到了在不使用java API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两个数相除,两数可以是大数和小数的任意组合,如大数/大数,大数/小数。思路图解1:刚开始想到的思路如下,以82/
## Java中的除法操作 在Java中,除法操作通常是直接使用除法符号`/`实现的。但是有一个特殊情况,即当除法结果有余数时,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向上取整或者一。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Java中除法操作中的这种特殊情况,并给出相应的代码示例。 ### 除法有余数就一的处理方式 当我们对两个整数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即有余数时,Java的除法操作会向零取
原创 2024-05-12 05:04:16
829阅读
## 判断两个数相除是否有余数的方案 在Java中,我们可以使用取模运算符(%)来判断两个数相除是否有余数。取模运算返回的是两个数相除的余数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个具体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代码示例来解决该问题。 ### 问题描述 假设有一个电商平台,需要实现一个优惠券系统。系统中的优惠券有两种类型:满减券和折扣券。其中,满减券可以在订单总金额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使用,而折扣券则可以直接使用。
原创 2023-10-18 15:40:57
69阅读
# 项目方案:Java 两个数相除是否有余数的判断与表示 ## 1. 引言 在Java编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两个数进行相除操作,并判断是否有余数。然而,Java并没有提供直接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数相除是否有余数。本文将介绍一种方案,通过使用取模运算符(%)来实现两个数相除是否有余数的判断与表示。 ## 2. 方案概述 我们的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用户输入两个数(被除数和除数)。 2.
原创 2023-11-04 06:22:10
30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