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Web基础(四)-- EL与JSTL EL与JSTL是Jsp开发中常用的两个简化开发的小工具,在日后的框架学习中也有可能用到。内容比较简单,主要罗列知识点,JSTL部分有示例代码,El部分容易理解,不给出实例代码。有学习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落实代码,加强学习。一、EL概述 1.概念: Expression Language 表达式语言 2.作用: 替换和简化jsp页面中的java代码的编写
软件简介Guava 是一套来自 Google 的核心 Java 库,其中包括新的集合类型(如 multimap 和 multiset)、不可变的集合、图库,以及并发、I/O、散列、缓存、基元、字符串等实用工具!它被广泛用于 Google 内部的大多数 Java 项目,也被许多其他公司广泛使用。它被广泛用于 Google 内部的大多数 Java 项目,也被许多其他公司广泛使用。Guava 的好处:标
转载 2024-07-09 13:14:47
60阅读
本文专题主要是SpringBoot和ELK的实践,使用Kafka作为日志输送!         首先是ELK的安装,elasticsearch和logstash以及kibana的安装,这里我使用的是docker安装,下面我把我安装的版本贴出,具体安装过程以后再出,毕竟这不是我们开发需要考虑的东西,你说是不是。首先elasticsearch和kibana版本保
局部异常因子算法-Local Outlier Factor(LOF)在数据挖掘方面,经常需要在做特征工程和模型训练之前对数据进行清洗,剔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异常检测也是数据挖掘的一个方向,用于反作弊、伪基站、金融诈骗等领域。异常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的数据形式,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常用的有基于分布的方法,在上、下α分位点之外的值认为是异常值(例如图1),对于属性值常用此类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适用于二
LFU缓存一般需要排序来解决命中率问题(上一篇的LFU实现也是利用了Collections.sort),导致时间复杂度较高。下面采用一种算法让LFU的时间复杂度成为O(1)。数据设计:1,一个双向链表来保存命中数(下面代码的NodeCount countHead,结构中包含2的map)。2,命中数相同的放在一个双向链表的map中(这里用的是LinkedHashMap,主要是利用了它的accessO
转载 2024-09-02 15:54:42
18阅读
java中break和continue可以跳出指定循环,break和continue之后不加任何循环名则默认跳出其所在的循环,在其后加指定循环名,则可以跳出该指定循环(指定循环一般为循环嵌套的外循环)。但是sonar给出的建议尽量不要这样使用,说不符合通适规范,并给出了规范的建议。不过有些情况下规范化的写法实现起来判断条件就略显复杂。
转载 2019-10-30 09:36:00
56阅读
# Python 中的局部离群因子(LOF)算法详解 局部离群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 LOF)是一种检测异常值的算法,它基于数据的局部密度来评估每个样本点的异常程度。在现实世界的数据中,异常值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欺诈检测、网络安全和质量控制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 LOF 算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并通过 Python 示例代码与可视化图形来展示其效果。 ##
原创 10月前
66阅读
# LOF数据挖掘入门指南 在我们的数据分析领域,LOF(局部离群因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离群点检测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集中的异常点或噪声。在本文中,我将带你一步步了解如何实现LOF数据挖掘的流程,以帮助你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 ## 一、LOF 数据挖掘流程 我们将整个LOF数据挖掘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 | 描述
原创 2024-09-12 04:40:44
75阅读
Pyinstaller打包eel和pygame需要注意的坑 这几天我们团队用python做了一个游戏,引擎用的pygame,UI界面用的eel(一个python库,用于利用HTML开发桌面应用程序,主要是因为QT机制太过复杂,而博主Deadpool不愿做费力不讨好的事,import一个eel,便可通过HTML、CSS、JS开发桌面应用程序,这简直不要太爽,另外,关于eel的使用也许我会在后续文章
# 数据挖掘 LOf(Local Outlier Factor)学习指南 数据挖掘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LOf(Local Outlier Factor)是一种用于异常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数据集中与周围数据点显著不同的数据点。本篇文章将指引您完成使用 LOf 进行数据挖掘的整个过程。 ## 数据挖掘流程 以下是实现 LOf 的流程步骤: | 步骤
原创 2024-09-02 05:14:25
71阅读
对于海量的三维物体的查看而言,必不可少的是LOD(Levels of Detail)控制,通过LOD控制,来减少视角下察看的总渲染数据量,从而让海量数据的察看成为可能。而对于LOD而言,如何驱动不同层次细节的切换,就是它的一个核心控制项了。就个人而言,了解到的常见的驱动方式有:可见距离DistanceFromEyePoint与可见像素数PixelSizeOnScreen控制。可见距离可见距离Dis
转载 2023-07-05 22:12:50
111阅读
现有的离群点检测工作把离群点看作是一个二元属性。局部离群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 LOF)反映了对象相对于周围邻域的隔离程度。我们给出了详细的形式化分析,表明LOF具有许多理想的性质。通过使用真实世界的数据集,我们证明了LOF可以用来发现异常值,这些异常值似乎是有意义的,但是不能用现有的方法来识别。最后,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评估,结果
JVM加载类的逻辑过程三大阶段:加载、连接、初始化 连接阶段:验证、准备、解析加载根据类的 全路径限定名称 ,找到类的 二进制字节流文件。 根据类的 二进制字节流文件 ,生成类的 运行时数据结构,存储在类的元数据区-MetaSpace(在jdk1.8之前,类的运行时数据结构被存储在MethodArea也即PermGen中)。 生成类的 java.lang.Class对象,存储在jvm 堆中。连接·
在ELISA实验结束后,我们得到的是经酶标仪得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16664出的标准品以及样本的OD值。其中,标准品的浓度已知,我们可以利用标准品的OD值及其相对应的浓度,以OD值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做一条标准曲线,并用公式表示出来。这样,我们把样本的OD值以X值代入,便可求出Y值,即样本浓度。下面我们就一步步来实现这个目标:1
# 数据挖掘中的LOF计算及实例分析 在数据挖掘领域,局部离群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LOF)是一种常用的离群值检测方法。随着数据量的增大,传统的离群值检测方法往往不够高效,而LOF算法通过比较数据点之间的局部密度,成功地识别出异常数据点。本文将力图通过实例代码以及相应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LOF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 1. LOF算法概述 LOF
原创 7月前
138阅读
开始的前提,默认已经搭建好anaconda环境,我使用anacodna3.7版本。1.python初体验1.1print和inputprint是一个打印函数,在python2和python3中有一定的差别python2中a=5 print a >>>5python3中a=5 print(a) >>>5不同之处:需要加括号。2.pyhton基础2.1python变
转载 2024-07-04 10:58:25
42阅读
前言:LOF:Local outlier factor,即局部异常因子。LOF主要是通过比较每个点p和其邻域点的密度来判断该点是否为异常点,如果点p的密度越低,越可能被认定是异常点。至于密度,是通过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点之间距离越远,密度越低,距离越近,密度越高,完全符合我们的理解。而且,因为lof对密度的计算是通过点的k邻域来计算,而不是全局计算,因此得名为“局部”异常因子。即LOF是基于密度
引入在生物识别技术中,市场较为主流的技术主要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以及语言识别四类。应用领域1、智能旅行2、住宅建筑管理3、工地实名制管理4、门禁管理系统5、交通运输行业的使用人脸识别的关键步骤举例这里我用到了百度智能云的人脸识别1、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是检测出图像中人脸所在位置的一项技术  2、人脸配准(Face Alignment):是定位出人
局部离群因子LOF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方法的关键步骤在于给每个数据点都分配一个离散度,其主要思想是:针对给定的数据集,对其中的任意一个数据点,如果在其局部邻域内的点都很密集,那么认为此数据点为正常数据点而离群点则是距离正常数据点最近邻的点都比较远的数据点。通常有阈值进行界定距离的远近。在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方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是局部离群因子检测方法 (Local Outlier Factor
LOF离群度量算法Python实战的描述 在数据分析领域,LOF(局部离群因子)离群度量算法是一种重要的异常检测技术,用于识别数据集中与其他数据点显著不同的观察值。在这篇博文中,我将详尽地记录实现LOF算法的整个过程,包括环境准备、分步指南、配置详解、验证测试、优化技巧以及排错指南。 ## 环境准备 要实施LOF离群度量算法,我们需准备相应的计算环境。 ### 软硬件要求 - **操作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