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A中使用自定义类型使用Convert转换器hibernate提供了一个Convert注解,其配置在字段属性上,参数中可以指定一个类型转换器,通过此类型转换器实现JAVA数据存在到DB中以及DB中数据读取到JAVA的过程中的解析。@Convert 中需要指定一个转换器,此类需要实现了@AttributeConverter接口示例针对实体中某个参数是一个嵌套对象@Data @Entity pu
首先分析实体间关联关系1:@OneToOne 2:@OneToMany @ManyToOne 3:@ManyToMany 实体之间进行关联的时候 只能One端操作Many端 代码层面则是cascade = CascadeType.All 只能写在One端 One端删除,修改可以影响到Many端。反过来不行。一、@OneToOne关系映射一个人有一个地址,就是一对一关系。其中people表的地址id
转载 2023-12-18 21:39:52
94阅读
1 单向的一对多1.1 配置多方配置 @Entity@Table(name=“t_product”) public class Product { @Id @GeneratedValue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 1方配置 @Entity @Table(name=“t_productDir”) public class P
1.实体的基本映射前面已经介绍了JPA的3大核心组件:EntityManager,实体和JPQL(针对JPA查询), 其中EntityManager是JPA执行持久化操作的核心API,而实体则是EntityManager管理的对象。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开发者来说,开发JPA实体可能是经常做的工作 虽然JPA可以使用XML映射文件来管理实体与数据库之间的映射关系,但在实际开发中, 绝大部分情
转载 2024-03-04 01:42:56
59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案例介绍JPA常用注解的使用。 一、实体基本映射1 /* 2 * @Entity:将领域对象标注为一个实体,表示保存到数据库中 3 * @@Table:保存到数据库中表名,默认表名为名,可通过name属性命名 4 * 5 * */ 6 @Entity 7 @Table(name="t_user") 8 public class
转载 2023-07-12 11:33:08
104阅读
        多对一关联关系两个实体,User和Order,一个User可以有多个Order,一个Order只能有一个User建立关联关系使用@ManyToOne注解映射多对一关联关系User实体package com.jpa.helloworld;import javax.persistence.Column;im
转载 2023-12-12 12:47:17
54阅读
SpringDataJPA//FetchType.LAZY:懒加载,加载一个实体时,定义懒加载的属性不会马上从数据库中加载 //FetchType.EAGER:急加载,加载一个实体时,定义急加载的属性会立即从数据库中加载 //cascade = CascadeType.ALL 表示所有情况下均进行关联操作,即save-update和delete @JsonBackReference //解决循
@Entity:通过@Entity注解将一个声明为一个实体bean@Table:通过 @Table注解可以为实体bean映射指定表,name属性表示实体所对应表的名称,如果没有定义 @Table,那么系统自动使用默认值:实体的名(不带包名)@Id:用于标记属性的主键@Column:表示持久化属性所映射表中的字段,如果属性名与表中的字段名相同,则可以省略@Column注解,另外有两种方式标记,一
springDataJpa入门教程(7)-基于springDataJpa投影(Projection)返回自定义实体对象在使用springDataJpa做查询操作时,如果查询的结果集和实体不对应,通常的做法有三种:返回Map对象,然后再手动将Map对象里的值取出来,一个一个set到自定义对象里面。返回Object数组,然后按照数组下标,将值一个一个set到自定义对象里面。在自定义对象中,添加构
转载 2024-04-12 12:38:56
295阅读
一、单向多对一关系:@Entity @Table(name="jpa_order") class Order {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orderName; private Customer customer; @GeneratedValue(strategy=GenerationType.AUTO) @Id public Integer
转载 2023-06-30 20:44:57
118阅读
一、Spring Data JPA的基本使用1、编写ORM实体实体与数据表进行映射,并且配置好映射关系。1.1 创建实体举个例子@Entity(name=" <mysql数据库里对应的表名> ") //该注解表示当前实体是与表有映射关系的实体 public class discuss{ @Id //该注解表示配置该属性对应的字段为主键 @Generate
转载 2023-12-19 21:48:06
59阅读
简单实体的使用 @javax.persistence.Eneity和@javax.persistence.Table:@javax.persistence.Entity:标注在上表示一个实体,所有的实体都必须标注有该注解;默认情况下,实体的名称等于完全限定实体名;@Entity(name="Author"):可以通过@Entity的name属性自定义实体名称;@Table(name="A
在开发中使用JPA作为项目的持久层框架,在联表查询查询的时候多半会用到EntityManager这个。String sql = "SELECT xxx, xxx, xxx FROM x a JOIN y b ON x.id = y.id"; Query nativeQuery = em.createNativeQuery(sql); List<Object[]> resultList
Jpa映射详解该博客例子均用 SpringBoot + Spring Data Jpa 实现一、常用注解这里主要介绍了最常用注解,实现POJO和数据库的隐射。@Entity对注释。任何Hibernate映射对象都要有这个注释 持久层将对象映射到数据库,JPA是一种规范,Hibernate是一种实现,可以将POJO映射到数据库。这种类就叫Entity Bean@Table对注释。通过它可以为实体
转载 2023-08-24 01:20:04
52阅读
Jpa对象关联映射关系三种关系数据库表和表之间的关系、表和表之间都是通过外键维护关系的; 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1. 一对多:部门员工 班级学生 2. 多对一:员工部门 3. 多对多:项目员工(拆解成一对多 双向) 4. 一对一:一夫一妻 一个公司 一个注册地址一对多关系映射–OneToMany项目结构:application.properties# 连接数据库的四大参数 spring.datas
hibernate中一对多的javabean文件的编写与映射文件的编写 下面例子为一个客户对应多个联系人: 客户的javabean文件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 * 一个客户对应多个联系人 */ public class Customer implemen
一对一(@OneToOne) · 单向关联 # 注释@OneToOne定义如下: @Target({METHOD, FIELD}) @Retention(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OneToOne { } # targetEntity属性表示默认关联的实体类型,默认为当前标注的实体; #casc
    一、简介   首先来说关联关系是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最重要的部分,JPA是完全可以通过映射来简化数据持久化到数据,和Hibernate一样,JPA的关联关系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向关联,一种是双向关联:单向关联:只需要单向访问关联端,比如说:我们只能通过某一学期访问这学期的课程,而不能通过课程访问课程所属的学期,这种关联关系就是单向关联。双向关联
首先,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一共分为四种,分别为OneToOne、OneToMany、ManyToOne和ManyToMany;而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又分为 双向和单向 。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在JPA使用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1、OneToOne关联关系@OneToOne一般表示对象之间一对一的关联关系,它可以放在field上面,也可以放在get/set方法上面。其中JPA
转载 2024-01-30 10:38:33
74阅读
在实体BEAN中,互相之间的关系有七种,分别是如下七种 1,一对一单向 2,一对一双向 3,一对多单向 4,一对多双向 5,多对一单向 6,多对多单向 7,多对多双向大家可能发现,为什么没有多对一双向呢?其实多对一的双向,就是一对多的双向,道理是一样的.1.一对一单向 之间的关系的客户和一个地址。您清楚地希望能够寻找客户的地址,但你可能不关心寻找一个
转载 2024-07-31 16:58:13
1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