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链表链表的定义:链表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数据结构,是一种线性表,但是并不会按线性的顺序存储数据,而是在每一个节点里存到下一个节点的指针链表的特点:使用链表结构可以克服数组链表需要预先知道数据大小的缺点链表结构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内存空间,实现灵活的内存动态管理链表失去了数组随机读取的优点,同时链表由于增加了结点的指针域,空间开销比较大2. 链表的分类单项链表链表定义:链表中最简单的一
转载 2023-07-18 18:35:10
80阅读
## 链表合并的实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介绍如何用Java语言实现链表合并链表是一个基本的数据结构,合并两个链表是一个常见的编程题目。我们将逐步了解整个过程,并通过代码演示具体的实现方法。 ### 流程概述 首先,让我们明确整个合并过程的步骤。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实现链表合并的主要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1 | 定义链表节点类
原创 10月前
26阅读
链表结构链表是一种物理存储单元上非连续、非顺序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的逻辑顺序是通过链表中的引用链接次序实现的。链表由结点组成。每个结点的构成:元素(数据元素的映象) +引用(指示后继元素存储位置),元素就是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引用就是连接每个结点的地址数据。何为链表链表是链式存取的结构,想要找到某个数据元素,必须先从第一个或者特指的某个元素向后查找。代码实现功能包括:添加数据add, 修改数据
合并链表 -->一、解决方法:确保两个链表不为空,且二者皆有序(若无序,则先进行排序)创建新的链表,并比较原本两个链表数据大小,较小者置于新链表中逐步将两个链表的数据置于新链表中,直至二者为空二、程序代码:ListNode* MergeList(ListNode *L1,ListNode *L2)//合并两个链表 { ListNode&nbsp
原创 2016-03-28 21:02:42
9570阅读
单向链表的反转反转API: public void reverse():对整个链表反转; public Node reverse(Node curr):反转链表中的某个结点curr,并把反转后的curr结点返回; 使用递归可以完成反转,递归反转其实就是从原链表的第一个存数据的结点开始,依次递归调用反转每一个结点,知道把最后一个结点反转完成,整个链表就反转完毕。代码如下:public class l
转载 2023-11-08 20:27:48
46阅读
package com.atguigu.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Stack; public class SingleLinkedLis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进行测试 //先创建节点 HeroNode hero1 = new HeroNode(1, "宋江", "及时
是否还在为java链表操作而烦恼呢,来康康这两天现学现编的java链表基本操作,程序里的注释我觉得写的很清楚撩,小伙伴们结合学到的链表知识和java关于对象和类那部分的知识应该可以看懂。这篇文章是来自一个java初学者的纯自编货,历时8小时(没学过数据结构加上c语言忘的差不多真的伤不起)编出来的纯纯干货,阔以康康。实验内容及目的1.实验内容面向对象实验要求 设计Node类,有2个成员
代码如下:package DataStrcture.ArrayDemo.singlelistdemo; public class MergerOrderedSingleList { //结点内部类 static class Node{ Node next; int id; String name; ///构造器和t
转载 2023-05-31 20:50:21
102阅读
node* MergeList(node*& phead1, node*& phead2)//合并两个有序链表  从小到大{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if (phead1) { return phead2;    } if (phead2) { return phead1; } //取下链表较小的头节点作为一个新节点头 node* l1_cur =
原创 2015-11-29 20:11:47
515阅读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 定义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typedef int Status
# Java语言链表合并操作指南 在编程中,链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在本指南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实现Java语言中的链表合并操作。为了帮助你清晰理解整个过程,我将把整个流程拆分为几个步骤,并逐步介绍每一步该做什么。 ## 整体流程 我将整个集合并操作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使用表格来清晰展示: | 步骤 | 描述
原创 8月前
14阅读
一,链表链表是一种物理存储单元上非连续、非顺序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的逻辑顺序是通过链表中的指针链接次序实现的。链表是顺序表在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另一种实现。链表一般可分为链表,双链表和循环列表。链表:由结点组成,每个结点包含两部分,数据域和指针域,数据域存储真正需要存储的数据部分,指针域是一个指向其后继结点(或前驱结点)的指针。 双链表:双链表也是由结点组成,不同的是除了数据域以外,它有两个指针
1.什么是遍历 遍历就是把链表的各个节点挨个拿出来,一个不能少,也不能重复,追求效率。2.如何遍历链表 (1)分析数据结构的本身特点,然后根据根据它本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遍历算法。 (2)链表的特点就是有多个节点组成,头指针+头结点为整个链表的开始,最后一个节点的特点是它内部的pNext指针值为NULL。从起点到结尾中间由各个节点内部的pNext指针来挂接,并且路径只有一条。 (3)遍历方法:
转载 2023-09-27 08:42:40
75阅读
1、结点类  结点类使用静态内部类实现,代码如下: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 int data;//元素的值 Node next;//指向下一个结点的引用 }2、链表初始化  为了方便通常在第一个结点之前附设一个结点,称之头结点,头结点在链表类的构造函数中初始化,代码如下:public class SinglyLinkedList { pri
转载 2023-08-29 19:57:25
63阅读
文章目录前言一、链表的初始化二、链表的管理三、创建链表四、创建链表并将节点加入链表 前言java语言实现链表的初始化以及增伤删查操作一、链表的初始化1.定有类用来存储链表内的节点信息。class People { public int no; public People next; //指向下一个节点 //构造器 public People(int no) { this.no =
转载 2023-07-18 18:36:19
36阅读
本设计程序用C编写,完成单链表的生成,任意位置的插入、删除,以及确定某一元素在链表中的位置。实现三种排序算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合并排序。产生四个长度为100,1000,10000,50000的随机数数组,分别用这三种排序算法对每个数组进行排序,并记录每种算法在排序所花费的计算机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① 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插入元素时需要输入插入的位置和元素的值;删除元素时输入
链表中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域为空,如果将这个空的指针域指向头结点,整个链表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故称为循环链表,这样从任意一个节点出发均可以找到其他节点。循环链表链表的区别仅在于判断最后一个节点是否为头结点,而不是判断节点是否为空。其插入和删除操作与链表没有什么区别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
转载 2023-05-31 20:54:56
92阅读
Java实现链表的思想可以参考 LinkedList的源码下面实现几点关于单向链表的一些操作:1 public class LinkList{2 private Nodefirst;3 private Nodelast;4 private intsize;56 publicLinkList() {7 first = last = null;8 size = 0;9 }101112 private
 在本题中, 链表可能有环, 也可能无环。 给定两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1和head2,这两个链表可能相交, 也可能不相交。请实现一个函数, 如果两个链表相交, 请返回相交的第一个节点; 如果不相交, 返回null 即可。 要求: 如果链表1的长度为N, 链表2的长度为M, 时间复杂度请达到 O(N+M), 额外空间复杂度请达到O(1)。  问题1:判断链表是否有环,并返
/*第 24 题:链表操作,(1).链表就地逆置,(2)合并链表*/node * reverseNonrecurse(node *head){ if(head==NULL) return head; node *p=head,*previous=NULL,*next=NULL; while(p->next!=NULL) { next=p->next;//保存下
原创 2023-02-20 01:06:22
72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