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的应用程序是桌面模式还是使用应用程序服务器如GlassFish,Java持久API需要你唯一标识你的类,这些类将会存储在数据库中。 该Java持久API使用关键字术语entity来定义类,这些定义的类后来将会被映射到一个关系数据库中。 你需要标识实体和使用声明来定义这些实体之间的关系。Java编译器会识别它们,并根据声明来保存的当前的工作。使用声明,编译器会自动为你生成辅助类
转载 2024-02-06 22:23:20
48阅读
三、持久对象1.持久类的要求(1)提供一个无参数的构造器;(2)提供一个标识属性(用来映射数据库表的主键字段,并不要使用基本数据类型);(3)为持久类的每个成员添加setter、getter方法;(4)使用非final的类;(5)重写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2.持久对象的状态  Hibernate持久对象支持如下几种对象状态:  1)瞬态:    对象由new操作
转载 2024-09-26 10:41:32
84阅读
默认配置注:默认情况下,持久配置是关闭的#持久化开关配置(yes 开启 no 关闭)appendonly no#持久类型#always: 每次操作都会立即写入aof文件中(性能最低,不推荐)#everysec: 每秒持久一次(默认配置)(折中方案,推荐)#no: 不主动进行同步操作,默认30s一次(redis重启或服务器重启会丢失3
转载 2023-08-31 16:26:03
0阅读
持久RabbitMQ 的持久化分交换器持久、队列持久和消息持久。定义持久交换器,通过第三个参数 durable 开启/关闭持久channel.exchangeDeclare(exchangeName, exchangeType, durable)定义持久队列,通过第二个参数 durable 开启/关闭持久channel.queueDeclare(queue, durable, ex
转载 2023-12-07 22:22:26
96阅读
Redis集合与SpringBoot首先Redis在Java上的原生API是Jedis ,它的使用方式和Redis的命令行基本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写事务的话,需要自行用tryCatch来阻拦运行时的报错,保证事务的原子性Redis通过Spring-data-redis来集合到SpringBoot中 【源码分析】:在中,SpringFramwork有一个AutoConfig包,在里面
转载 2024-03-21 00:03:37
110阅读
redis持久有两种方式:1.RDB数据快照,2.AOF日志追加方式一、RDB持久配置:# 时间策略:当满足每900s/300s/60s内至少1/10/10000次写操作,则会触发bgsave命令进行持久,三个策略中只需要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即可持久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 文件名称 dbfilename dump.rdb # 文件
转载 2023-05-25 14:44:49
178阅读
 Redis之所以性能优秀是因为其将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这样就伴随着一个问题,当重启服务后,数据会不会丢失?答案当然是不会。Redis有着优秀的数据持久方案,可以保证重启服务,或者服务挂掉时,数据不会丢失。持久,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在磁盘中,重启服务时,会将数据从磁盘恢复到内存中。Redis的持久有两种方案,Rdb以及Aof。下面来详细讲解一下。1、Rdb方式。  &nbs
持久: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在硬盘上 序列:将对象保存在硬盘上redis的持久是通过两种方式完成的:RDB快照 aof日志一.RDB快照Rdb快照的配置选项:save 900 1 // 900内,有1条写入,则产生快照 save 300 1000 // 如果300秒内有1000次写入,则产生快照 save 60 10000 // 如果60秒内有10000次写入,则产生快照 (这3个选项都屏
界面在可配置的情况下需要读写配置文件,VCL提供了一种方式 TReader 和 TWriter 方式保存界面资源。 直接存成文本格式资源文件,只要是对象继承于TPersistent所有属性字段都能正常被初始。同时他内部的子对象通过嵌套方式持久。 基于这种比较简单的嵌套模式存贮方案。 1、读取配置 Read More
转载 2016-06-02 05:48:00
244阅读
2评论
1. Spring 特点Spring 主要有如下特点:轻量级:Spring 是非侵入式,其中的对象不依赖 Spring 的特定类;控制反转(IoC):通过 IoC,促进了低耦合,一个对象依赖的其他对象通过被动的方式传递进来,而不用该对象主动创建或查找;面向切面(AOP):支持面向切面编程,将应用业务逻辑层和系统服务层分开;容器:包含并管理应用对象的配置以及生命周期,此时 Spring 就相当于一个
Redis优秀的性能是由于其将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同样memcached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为什么Redis能够脱颖而出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Redis有出色的持久机制,能够保证服务器重启后,数据不会丢失。下面来看看Redis是如何持久的。 Redis支持两种方式的持久,一种是RDB方式,一种是AOF方式。这两种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或者混合使用。 RDB方式介绍R
转载 2023-07-06 21:54:43
227阅读
一:kafka简介   Kafka 是一个分布式的,可划分的,多订阅者,冗余备份的持久性的日志服务,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消息中间件。二:kafka的特点  1:分布式    kafka的producer,consumer,broker都是分布式的,可水平扩展,无需停机。2:持久    kafka将日志持久到磁盘,通过
转载 2024-02-19 21:35:27
310阅读
一.Kafka的持久 1.数据持久:      发现线性的访问磁盘(即:按顺序的访问磁盘),很多时候比随机的内存访问快得多,而且有利于持久;     传统的使用内存做为磁盘的缓存     Kafka直接将数据写入到日志文件中,以追加的形式写入 2.日志数据持久特性: &n
转载 2024-05-11 12:51:20
111阅读
一. 持久机制1. Activemq持久1.1 什么是持久持久就是高可用的机制,即使服务器宕机了,消息也不会丢失1.2 持久的作用将MQ 收到的消息存储到文件、硬盘、数据库 等、 则叫MQ 的持久,这样即使服务器宕机,消息在本地还是有,仍就可以访问到。详情——官网 : ActiveMQ1.3 ActiveMQ 支持的消息持久机制:为了避免意外宕机以后丢失信息,需要做到重启后可以恢复
Redis的持久方式记录一下持久的使用方式吧,主要是RDB和AOF两种。1、RDB快照持久方式1、1 如何处罚RDB持久手动save命令手动bgsave命令通过配置文件自动触发1、1、2save和bgsave的区别save命令该命令会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执行save命令期间,Redis不能处理其他命令,直到RDB过程完成为止。具体流程如下:执行流程: 1、开启服务。redis-ser
转载 2024-04-10 11:38:34
68阅读
一、 两个学习网站二、 数据库概述2.1 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库持久: 把数据保存到可掉电式存储设备中以供之后使用,大多使情况下,特别是企业级应用,数据持久意味着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硬盘上加以固化,而持久的实现过程大多通过各种关系数据库来完成。持久的主要作用是将内存中的数据库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 ,当然也可以存储在磁盘文件、XML数据文件中。2.2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2.2.1 数据库的相
转载 2023-09-25 09:43:46
84阅读
不要畏惧文件系统!Kafka大量依赖文件系统去存储和缓存消息。对于硬盘有个传统的观念是硬盘总是很慢,这使很多人怀疑基于文件系统的架构能否提供优异的性能。实际上硬盘的快慢完全取决于使用它的方式。设计良好的硬盘架构可以和内存一样快。在6块7200转的SATA RAID-5磁盘阵列的线性写速度差不多是600MB/s,但是随即写的速度却是100k/s,差了差不多6000倍。现代的操作系统都对次做了大量的优
一、kafka理论 1、kafka是神马?    kafka是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它最初由LinkedIn公司开发,之后成为Apache项目的一部分。Kafka是一个分布式的,可划分的,冗余备份的持久性的日志服务。它主要用于处理活跃的流式数据。分布式系统,易于向外扩展。所有的producer、broker和consumer都会有多个,均为分布
转载 2024-04-30 17:08:34
108阅读
Redis持久策略 数据持久功能是redis相比于其他缓存中间件具有的优势之一,它可以保证在redis重启时,数据不丢失,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及可用性。那么redis是如何实现数据持久的呢?它提供了两种数据持久的解决方案: RDB、AOF。RDBredis默认的持久策略是RDB方案,rdb方案生成的rdb文件是一个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文件,通过它可以还原到生成RDB文件时的数据库状态,
转载 2023-06-01 18:24:11
310阅读
1.Redis的持久有2种方式 1快照 2是日志 快照:它可以将存在于某一时刻的所有数据都写入硬盘里面。 日志(append-only-file , AOF):它会在执行写命令的时,将被执行的写命令复制到硬盘里面。 2.Rdb快照的配置选项 3.Aof 的配置 4.常见问题 注: 在dump rd
原创 2022-07-22 15:11:51
212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