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引子二、顺序结构二、分支结构三、循环结构 一、引子  流程控制就是控制流程的执行过程,任何情况下都只有三种情况(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二、顺序结构  从上到下依次执行流程   二、分支结构  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条件,可能会执行不同的流程。比如看天气预报今天会不会下雨,会下雨就带伞,不下雨就不带伞。  分支结构有三种用
Python 编程中,结合使用 `while` 循环和 `if` 语句可以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但在实际开发中,使用不当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本文中,我将分享如何解决关于“`python while 和 if 结合`”的问题,分析出现错误的现象,并提供解决方案和优化建议。 ## 问题背景 在某个项目开发中,我的任务是从一个大型数据集中处理特定数据。我们需要通过 `while` 循环反复检查某个条
原创 6月前
18阅读
1、 def a(first,last): full = f"{first} {last}" return full.title() while True: ## 条件为真的话,一直循环 print("\n\nplease tell me your name:") ## 两个\n,每执行一次循环,空
IT
转载 2021-03-10 10:33:00
282阅读
2评论
一、for循环(遍历循环)在Python你可能要经常遍历列表的所有元素,对每个元素执行相同的操作;对于包含数字的列表,可能要对每个元素进行相同的计算;在网站中,可能需要显示文章中的每个标题等等.某一个可迭代的数据类型的所有元素进行某些相同的操作时,我们可以使用for循环1.关键字:  for基本格式:   for (关键字) + i (变量) + in (关键字) +
转载 2023-10-22 22:07:59
40阅读
if判断语句if 要判断的条件: 条件成立时,要做的事 if 要判断的条件: 条件成立的时候做的事情 else: 条件不成立的时候做的事情 if 条件1 and 条件2 两个条件都满足,就返回True 两个条件有一个不满足,返回False ##or if 条件1 or 条件2 两个条件只要有一个满足,就返回True 两个条件都不满足,返回False if
# 使用Python实现Mock的完整步骤 Mock技术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中,尤其是在单元测试时。Mock可以帮助我们模拟外部依赖,从而测试独立的功能。本文将教你如何在Python中实现Mock,具体流程如下: ### 实现流程 | 步骤 | 描述 | |------|------| | 1 | 安装必要的包 | | 2 | 创建待测试的函数 | | 3 |
原创 10月前
84阅读
# Python中的if语句结合断言的使用分析 在Python编程中,`if`语句和断言都是重要的控制流工具。`if`语句允许我们根据条件的真假来执行不同的代码块,而断言则是用于在程序中插入检查点,帮助我们确认程序的某些条件是正确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将这两者结合使用,以提高代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 什么是断言? 断言是一种用于检验程序状态的工具。当条件不满足时,断言会引
原创 2024-08-25 04:43:15
53阅读
第七章实验(三):while+case 一.while循环: 重复测试摸个条件,只要条件成立反复执行。 条件可以是:测试表达式,也可以是布尔值true(条件永远为真)和false(条件永远为假) [root@ns bin]# cat useradd_while.sh ##将下面脚本改写为新建用户的脚本 #!/bin/bash PRE=stu i=0 while [ $i -le 1
原创 2016-11-18 16:44:39
515阅读
1点赞
之前参加比赛时我一直都使用C/C++但是最近觉得python写起了很方便,没有开头一大堆要声明的,也自带大数。所以最近在使用python刷leetcode,但是python的时间小效率没有C/C++可以转到汇编那么直接,所以总结了一些python刷题高效的写法心得,和大家分享。先声明一下,程序运行时间受制于机器的使用环境,性能等多方面因素我测试配置与环境如下:主要配置与环境说明CPUAMD 260
转载 2024-01-04 13:17:05
29阅读
人生苦短,我用PythonPython标识符 Python有五个标准的数据类型Numbers(数字)String(字符串)List(列表)Tuple(元组)Dictionary(字典)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五个标准的数据类型将贯穿于整个PythonPython支持四种不同的数字类型:int(有符号整型)long(长整型[也可以代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float(浮点型)complex(复数
如下所示:if应用举例:#if 若条件成立,只执行一次 #if 条件:如果条件成立,执行条件后的代码块内容,不成立,直接跳过代码块 #判断如果年龄age小于18,输出未成年 #=一个等号表示赋值的意思 ==双等号判断等号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if age==18: print('未成年') #两种情况的判断 #如果age小于18 输出未成年,否则输出成年人 #如果条件成立,执行条件后的代码块内容,条件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世界,数据科学和商业智能工具的结合愈加重要。特别是Tableau与Python结合应用,使得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大大提升。本文将全面解析如何高效地将Tableau与Python结合使用,以便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 背景描述 数据可视化对于企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Tableau凭借其强大的可视化能力而受到广泛青睐。然而,面对复杂的数据处理需求,仅靠
原创 6月前
139阅读
今天想简单的聊聊python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结构模式——循环模式,因为循环结构可以减少源程序重复书写的工作量,用来描述重复执行某段算法的问题,这是程序设计中最能发挥计算机特长的程序结构。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循环结构有两种,一种是while循环,另外一种就是for...in循环。接下来我们就逐一介绍一下这两种循环模式,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while循环。while循环的书写格式为:while &nbs
转载 2023-06-19 15:04:20
139阅读
# Python asyncio 结合kafka使用 ## 概述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的asyncio库与kafka消息队列进行结合,实现异步消息处理的功能。我们将通过一步步的教程来帮助新手开发者理解使用asyncio和kafka的流程和代码实现。 ## 流程图 ```mermaid stateDiagram [*] --> 创建producer 创建producer
原创 2023-11-19 03:52:46
438阅读
# Python与AutoIt结合使用的入门指南 在自动化测试和脚本编写领域,结合不同的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Python因其简洁易用而受到很多开发者的喜欢,而AutoIt是一个强大的自动化工具,特别适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将Python与AutoIt结合使用,实现更复杂的自动化任务。 ## 流程概述 以下是使用Python和AutoIt结合的主要步骤: |
原创 9月前
341阅读
前言众所周知在Python中,如果要将字符串型的list,tuple,dict转变成原有的类型呢? 这个时候你自然会想到eval. eval函数在python中做数据类型的转换还是很有用的。它的作用就是把数据还原成它本身或者是能够转化成的数据类型.下面来看看示例代码:string <==> list string <==> tuple string <==> d
//注意Linux主机//删除指定目录中文件名以 .tmp 为后缀的文件 1 #!/usr/bin/python 2 import os , glob 3 dirname = '/tmp' 4 allpy = glob.glob(os.path.join(dirname,'*')) 5 for filename in allpy: 6 filesize = os.p
1、 >>> tag = True >>> while tag: a = input("please input something : ") if a == "quit": tag = False else: print(a) please input something : 100 100 pl
转载 2021-01-02 13:20:00
258阅读
2评论
# 使用 while 循环输出 “12345python” 的实现过程 在编程的旅程中,理解循环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使用 `while` 循环可以实现多次执行相同的代码,直到特定条件不再满足。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 `while` 循环输出字符串 “12345python”。首先,我们将概述整个流程,然后逐步深入每一个细节。 ## 流程概述 下面是实现目标的步骤,我们会将其分为若干
原创 9月前
29阅读
循环语句的作用是重复执行某一段代码,这也是任何编程语言必备的功能之一,因为只有自动重复执行某一段代码,才能真正体现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而且循环也是任何复杂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AI中就大量包含循环语句,正是这些循环语句,才让基于AI的程序可以快速训练模型,准确识别出猫、狗等图片。在Python中,循环有如下两种:while循环for-in循环本文主要介绍while循环。在讲解while循环之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