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 git:https://git-scm.com/ 申请github账号:https://github.com/ 二、安装git 一直next即可 三、创储存建库 1、选择New repository 2、输入Repository name->Description->Create repo
原创
2021-07-14 13:55:36
230阅读
绪论本文记录 Windows 下 C++ 利用 OpenCv glob 函数得到 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绝对路径(含文件名)。本文还含有 std::string::find()等函数的记录。如果是 Python 就很简单了。但是 C++还是不简单的。#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opencv2/core/utility.hpp&g
我的gitbub的学习目录====算是对自己的学习教程做一个目录索引,比浏览器的书签强。的。多。我的技术学习目录索引
原创
2023-05-09 17:33:33
60阅读
之前在使用本地 gitbook 的时候一直没有纠结于插件的安装,然后当左侧目录列表特别多的时候就觉得需要一个折叠收起的功能,于是就安装折腾了一下gitbook的插件安装,害怕后面忘记过程。so 在这里写点什么把它记录下来。一、gitbook 下载和安装 1. 安装nodejs 环境: 这里略过,可以去官网下载稳定版本的node 然后一路next ,推荐版本号大于 v4.0 2.
转载
2024-03-04 21:07:50
120阅读
现在越来越多的程序员使用git作为代码管理工具,git作为代码工具的好处非常显而易见,比如说速度快呀,更加容易协同开发等等。但是也有一些人会觉得git比较难以上手,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一个程序员日常开发中一个常见的例子,给大家介绍一个git的小技巧,让大家更好地进行使用。 我们都知道,git的很多操作都是基于分支级别的,到了上线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代码合并到主干当中,然后进行发布。通常,我们
转载
2024-10-17 11:59:24
44阅读
GitHub 镜像访问国内最常用的镜像地址:1. github.com.cnpmjs.org
2. hub.fastgit.org (推荐)3. gitclone.com
网站的内容与GitHub完整同步,可进行下载克隆等操作。仓库克隆下载原地址git clone https://github.com/docker/compose.git改为git clon
转载
2024-05-06 10:43:11
2330阅读
大家好,我是小米,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索Redis持久化原理中的两个关键概念:fork和Copy-on-Write。这两个概念对于理解Redis的数据持久化机制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技术的神秘面纱吧!Redis持久化简介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Redis的持久化。Redis是一款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而持久化是确保Redis重启后数据不丢失的重要机制。Redis提供了两种主要的持
转载
2023-08-09 21:23:16
106阅读
缓存:数据可以丢、追求极速!数据库: 数据绝对不能丢的,速度+持久性so: 当数据库的时候,需要数据持久化! 存储层: 1.快照、副本2.日志 怎么持久化?1.在当前县城开始持久化,假如8点开始持久化,8点半持久化完成,8点时候a=10 8点半时候a=20,那么到底持久化10还是20,如果持久化20,那么当前持久化会不会永久停止不下来?
redis持久化会创建一个子
转载
2023-09-27 10:05:47
141阅读
RDB(Redis Database)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 也就是行话讲的Snapshot快照,它恢复时是将快照文件直接读到内存里。备份是怎么执行的Redis会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到 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过程都结束了,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 整个过程中,主进程是不进行任何IO操作的,这就确保了极高的性能 如果需
转载
2023-08-18 17:58:09
117阅读
Redis的持久化分为两种:RDB(Redis DataBase)和AOF(Append Only File)一.RDB1.是什么?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 也就是行话讲的Snapshot快照,它恢复时将快照直接读到内存内。 Redis会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到一个临时文件中,主进程不进行任何的IO操作的,这就确保了极高的性能。 如果需要进
转载
2023-11-25 17:28:35
16阅读
文章目录1:RDB介绍2:持久化过程介绍3:优缺点 1:RDB介绍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也就是行话讲的Snapshot快照,它恢复时是将快照文件直接读到内存里Redis会单独创建(fork) 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过程都结束了,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 整个过程中,主进程是不进行任何I0操作的,这就确保了极高的性能
转载
2023-12-09 18:08:25
74阅读
Redis6持久化之RDB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 也就是行话讲的Snapshot快照,它恢复时是将快照文件直接读到内存里备份是如何执行的Redis会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到 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过程都结束了,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 整个过程中,主进程是不进行任何IO操作的,这就确保了极高的性能 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数
转载
2023-09-22 20:15:35
181阅读
1、fork操作(1)同步操作 虽然fork同步操作是非常快的,但是如果需要同步的数据量过大(比如超过20G),fork就会阻塞redis主进程。(2)与内存量息息相关 内存越大,fork同步数据耗时越长,当然也跟服务器有关,服务器有物理机,也有虚拟机。(3)info:lat
转载
2023-05-29 16:18:41
121阅读
# 如何将github下载的项目运行在docker
## 引言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从github等代码托管平台上下载项目,为了方便管理和部署,我们可以将这些项目运行在docker容器中。在本文中,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实现这一过程。
## 整体流程
下面是将github下载的项目运行在docker的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克隆github
原创
2024-06-19 07:13:23
275阅读
从fork()函数的角度来看,一个进程大致包括以下三点:代码数据分配给进程的资源 fork()函数通过系统调用,创建一个与原来进程几乎完全相同的进程,接入点从调用fork()函数处开始。也就是两个进程在之后的步骤里可以做完全相同的事,但如果初始参数或者传入的变量不同,或者是判断条件不同,两个进程也可以做不太一样的事。 一个进程调用fork()函数后,系统先给新的进程分配资源,例如存储数
转载
2023-12-25 21:39:36
99阅读
fork(函数)以及Redis集群槽点fork函数介绍fork系统调用用于创建一个新进程,称为子进程,它与进程(称为系统调用fork的进程)同时运行,此进程称为父进程。创建新的子进程后,两个进程将执行fork()系统调用之后的下一条指令。子进程使用相同的pc(程序计数器),相同的CPU寄存器,在父进程中使用的相同打开文件。它不需要参数并返回一个整数值。下面是fork()返回的不同值。
转载
2023-07-13 14:44:41
120阅读
作者 | 程序员历小冰责编 | 胡巍巍Redis 是一种内存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读写效率要比传统的将数据保存在磁盘上的数据库要快很多。但是 Redis 也会发生延迟时,这是就需要我们对其产生原因有深刻的了解,以便于快速排查问题,解决 Redis 的延迟问题。一条命令执行过程在本文场景下,延迟(Latency)是指从客户端发送命令到客户端接收到命令返回值的时间间隔。所以我们先来
转载
2024-07-04 10:55:36
88阅读
RDB(Redis DataBase)1、RDB是什么?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快照写入磁盘。Redis会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过程都结束了,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整个过程中,主进程不进行任何IO操作,保证了极高的性能。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的恢复,且对于数据恢复的完整性不是非常敏感,那RDB方式要比AOF方式
转载
2024-06-02 21:56:55
41阅读
Redis提供了两个不同方式的持久化方式RDB(Redis DataBase)AOF(Append Of File)RDB(Redis DataBase)是什么 在指定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也就是行话讲的Snapshot快照,它恢复时是将快照文件直接读到内存里备份是如何执行的 Redis会单独创建一个子进程(fork)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过程都
转载
2023-12-02 13:09:43
43阅读
然后切换到devwd 工作用的git 命令符【上传】 一 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 1 git add .(将自己的项目添加到本地git仓库) 2 git c
原创
2022-05-27 07:12:23
23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