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章:对参考文章中最后一部分说的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了修改。 权值加权:为每个点的距离增加一个权重,使得距离近的点可以得到更大的权重,在此描述如何加权。反函数  该方法最简单的形式是返回距离的倒数,比如距离d,权重1/d。有时候,完全一样或非常接近的商品权重会很大甚至无穷大。基于这样的原因,在距离求倒数时,在距离上加一个常量:  weight = 1 / (distance + cons
转载 2024-01-19 22:57:04
176阅读
距离加权插值(Inverse Distance Weight,IDW)主要是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根据待插值点与样本点之间的距离的倒数来确定待插值点的值,即待插值点距离样本点越远,则受到的影响越小,反之则越大。有关地理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可以参照该博文:地理学第一定律距离加权插值方法计算简单,计算效率和精度也较高,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插值方法,通常用于温度、降雨等二维场的插值当中。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的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中我们常常要进行评价,上次我们讲到了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对指标数值进行加权来进行打分,那还有别的方法吗?我们看下面图中的一个场景。 二、基本原理1、基本概念TOPSIS法是1981年由C.L.Hwang和K.Yoon这两个专家首先提出的,它可翻译为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国内也常简称为优劣解距离法,这个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他就是来考虑我们的方案,距离
### 距离加权法 (IDW) 简介 距离加权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是一种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环境科学中。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离已知数据点越近的未知点,其值对插值结果的影响越大。通过对已知点的权重进行分配,可以估算出未知点的值。 ### 距离加权法的原理 IDW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指定权重来对周围已知数据点进行
原创 2024-09-18 06:04:02
300阅读
单纯记录一下之前的代码 #include <opencv2/imgproc/imgproc.hpp>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opencv2/core/core.hpp> #include <opencv2/highgui/highgui.hpp> #include <cv.h>
空间插值说到距离加权法,首先我们要先了解空间插值的概念对于一个平面,我们并不能获取所有区域的精确信息,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采样的方式只获取部分点的信息。然后通过空间插值,计算出一个区域所有的数据左图我采样了部分点的高程数据,右图我通过这部分高程数据,通过空间插值计算出所有区域的数据。具体插值原理是什么呢,见下图 9和10是数据已知的点,那么我通过两点的数据,结合它们之间的距离,我就
“Inverse Distance to a Power(距离加权插值法)”、 “Kriging(克里金插值法)”、 “Minimum Curvature(最小曲率)”、 “Modified Shepard's Method(改进谢别德法)”、 “Natural Neighbor(自然邻点插值法)”、 “Nearest N
都是一种权值更新算法,类似于SGD算法,其中,RMSProp是RProp算法的改良版。RProp算法首先为各权重变化赋一个初始值,设定权重变化加速因子与减速因子。在网络前馈迭代中当连续误差梯度符号不变时,采用加速策略,加快训练速度;当连续误差梯度符号变化时,采用减速策略,以期稳定收敛。网络结合当前误差梯度符号与变化步长实现BP,同时,为了避免网络学习发生振荡或下溢,算法要求设定权重变化的上下限。不
距离加权插值(IDW)是一种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尤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它能以已知点为基础,根据这些点的距离与权重推测未知点的属性值。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距离加权插值,同时分析其性能、特性、实战应用及深度原理。 ## 背景定位 ### 适用场景分析 距离加权插值尤其适合于以下场景: - 地理数据的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空间预测。 - 环
原创 6月前
31阅读
Geotrellis系列文章链接地址目录前言问题探索采样说明实现方案总结一、前言       上一篇文章讲了通过Geotrellis导出自定义的Tiff文件(见geotrellis使用(十四)导出定制的GeoTiff),但是实际中有时会有BUG,就是数据值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理论上只进行了切割、重投影操作,数据值不应该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今天认认真真查找了下
一看到标题可能就郁闷了,什么是KD-tree,什么是KNN。没关系我会一一解释,生成DEM这个程序我写了好久也主要在完成KNN这个算法。不过,首先用ArcGIS看一下我们数据点的分布(图1)以及最终生成的DEM(图2)。\图1   原始数据点(229条数据)图2   距离权重法生成的DEM距离权重插值方法是一种局部插值方法,它假设未知值的点受较近控制点的影响比较远控制点的影
cin所需时间是scanf所需时间的3倍spfa算法: 求解负边权的单源最短路算法,如果在正权图上应使用效率更高的Dijkstra算法。 我们约定加权有向图G不存在负权回路,即最短路径一定存在。用数组d记录每个结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而且用邻接表来存储图G。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动态逼近法:设立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用来保存待优化的结点,优化时每次取出队首结点u,并且用u点当前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对离开u点所指向
深度学习入门学习笔记(五)误差反向传播法之前我们讲解了通过数值微分计算神经网络的权重参数的梯度从而能够完成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数值微分的优点是简单、比较容易实现,但缺点是计算上比较费时间。我们将要学习的误差反向传播法能能够高效计算权重参数的梯度。一. 向传播1. 加法节点的反向传播首先来考虑加法节点的反向传播。这里以 z = x + y为对象,观察它的反向传播。z = x + y的导数可由下式(
# Python实现距离加权插值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经常需要对区域内缺失的数据进行插值处理。而距离加权插值(IDW)是一种常用的插值方法之一。它基于离散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插值,距离越近的点权重越大。 ## 距离加权插值原理 距离加权插值的原理是通过已知点的属性值和与未知点之间的距离来估计未知点的属性值。具体来说,对于未知点,其属性值通过已知点的属性值以及距离的倒数的加权平均来估计。距离
原创 2024-03-29 05:05:01
334阅读
# 距离加权插值在 Python 中的实现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气象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数据插值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距离加权插值(IDW)是一种常用的克里金插值法,主要用于通过已有的离散数据点预测未知点的值。本文将介绍距离加权插值的基本原理,并提供 Python 代码示例来实现这种插值方法。 ## 距离加权插值的基本原理 距离加权插值的基本思想是,距离某个点越近的已知数据点对未
原创 9月前
248阅读
整体拟合:利用现有的所有已知点来估算未知点的值。局部插值:使用已知点的样本来估算位置点的值。确定性插值方法:不提供预测值的误差检验。随机性插值方法:则用估计变异提供预测误差的评价。   对于某个数据已知的点,精确插值法在该点位置的估算值与该点已知值相同。也就是,精确插值所生成的面通过所有控制点, 而非精确插值或叫做近似插值,估算的点值与该点已知值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没有绝对最好的空间插值方法,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于各种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的最佳方法。在运用空间插值方法时,要得到理想的空间插值效果,必须针对不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实测数据样本点进行充分分析,反复试验比较来选择最佳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在运用- -般插值方法的基础上,依据自身需要及学科的特点,对插值方法进行改进以找到更优的空 间插值方法。距离加权法ArcGIS中最常用的空间内插方法
距离加权 (IDW) 插值更新时间:2023 年 01 月 13 日 “距离加权 (IDW) 插值通过指定搜索距离、最近点、功率设置和障碍来估计未知值。” 距离加权 (IDW) 插值的工作原理无论您是想估计特定区域的降雨量还是海拔,您都可能想了解不同的插值方法,例如距离加权。为此,您从已知值开始,然后通过插值估计未知点。距离加权 (IDW) 插值是数学的(确定性的),假设更近的值比更
# Java距离加权插值实现指南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分析中,距离加权插值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估计未观测点的值。本文将向你介绍如何在Java中实现距离加权插值。我们将通过几个步骤来完成这个任务。 ## 实现流程 以下是实现距离加权插值的总体流程: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7月前
18阅读
好久没更了,不过这回是学完了整本书,一下子更新4章完事儿。欢迎大家给出意见和建议呀!!!1. 误差反向传播法:是能够高效计算权重参数的梯度方法,可以通过反向传播高效计算导数。 正确理解该方法:一是基于数学式:严密简洁;二是基于计算图(该章重点):直观。2. 计算图:大致如下图所示,虚灰线代表正向传播,黑实线代表反向传播:将局部导数从右向左传递,原理是基于链式法则的(可以通过黑实线下面数字高效计算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