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双系统引导顺序修改      2、双ESP分区的WinPE本地安装 双系统引导顺序修改:安装win10 安装win10过程中,系统自动建立esp分区分区格式为FAT16,目录如下 1,EFI/Boot文件夹保持不动删除 EFI/Microsoft/boot/ 文件夹下面除BCD文件外的其它文件,系统不能启动
今天在给安装CentOS虚拟机时,突然开始思考制作U启动的原理,一直想不明白有了iso文件为什么还要工具制作启动,后来发现因为iso是磁盘的整个镜像文件,说到底他也只是个文件,如果直接拷贝的话,文件系统会把它放到一个不知道的地方,而我们需要这个磁盘镜像从第一个扇区完完整整的写入磁盘,其实u启动制造工具起了Linux中dd命令的作用,因此要用工具刻入,而不能直接复制进去。后面又心血来潮想复
重装系统只剩C是因为在安装系统时,选择了错误的选项导致把整个硬盘当成C来装,装完之后自然就只剩下一个。想要恢复丢失的资料,需要注意,别往现在的这个C盘存入新的文件(因为现在存入的文件可能会覆盖原先DEF的资料)。可以把硬盘拆下来挂到别的电脑当副或者接个移动硬盘,把数据恢复到移动硬盘里。具体的恢复方法看下文了解。工具/软件:流星数据恢复软件步骤1:先下载并解压程序运行后,直接双击需要恢复
win7 64 + Ubuntu 14.04.1 64双系统安装背景:我的笔记本之前的系统是window 7 64 + Ubuntu 14.04.1,用UEFI引导系统。安装过程是先装的win7,再装Ubuntu。本来挺和谐的搭配,但是因为装Win7 的时候格式化硬盘为GPT(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Partition Table)分区表格式(在PE系统里用Diskg
最近每次打开Eclipse时workspace都会默认设定为c的user用户文件夹里,百度了不少都是说更改configuration/.settings/org.eclipse.ui.ide.prefs的文件,但该文件只是设定最近工作空间的配置而已,但switch workspace重新启动就可以,这样用了一段时间后今天决定解决这个问题。org.eclipse.ui.ide.prefs文件内容如
重装系统后只有一个是由于在ghost系统时,选择了错误的选项导致把整个硬盘当成C来装,装完之后自然就只剩下一个。想要恢复丢失的文件,需要注意,别往现在的这个C盘存入新的文件(因为现在存入的文件可能会覆盖原先DEF的文件)。可以把硬盘拆下来挂到别的电脑当从盘或者接个移动硬盘,把数据恢复到移动硬盘里。具体的恢复方法看下文了解。工具/软件:流星数据恢复软件步骤1:先百度搜索并下载软件打开后,直
Redhat linux下增加一块IDE硬盘的操作步骤  缘由:最近因空间不足,在服务器上增加了一块硬盘,并把oracle的表空间进行了迁移,参照了本文及 <<oracle数据文件迁移>>,本文内容:使用redhat linux(9.0 或者 AS4.0+),增加一块IDE硬盘的操作步骤,以及详解/etc/fstab文件内容。 使用redhat
转载 9月前
116阅读
        之前的《用移动硬盘当系统,即插即用》中说到,需要把磁盘格式转化为MBR格式才能执行下去。问题是,win10升级win11要求启动方式为UEFI的话,磁盘格式不能为MBR。其实不升级也不影响啥,但是就是想好看点。所以花了点时间折腾了一下。我这是双系统,所以直接去A系统修复B系统的磁盘格式和引导。&nbs
在我的“桌面”上,找到“计算机”(XP里面叫做:我的电脑),右键点击,弹出菜单,选择“管理”并点击。 弹出“计算机管理”窗口,在左侧找到“存储”——“磁盘管理”,点击“磁盘管理”,再右侧就会出现整个计算机所有的信息。 这里首先看到可用“空间里面“,我的E可用空间最多,其次看下面信息,我的C和E都是一个磁盘
前言小伙伴们都很清楚,Windows11的配置要求其实并不是很高,但要求的受信任平台模块(TPM)版本要求2.0由于受信任平台模块的限制,导致许多电脑都没办法安装Windows11,如果要安装Windows11的旧机器也只能绕过TPM限制。这着实难倒了很多小伙伴,所以今天咱们先来测试安装一下某位大神改版的Windows11,在旧机器上跑一下看看效果如何。本次安装的系统镜像为二次封装版本,文件镜像扩
重装系统只剩C是由于在ghost系统时,选择了错误的选项导致把整个硬盘当成C来装,装完之后自然就只剩下一个。想要恢复丢失分区的文件,需要注意,别往现在的这个C盘存入新的文件(因为现在存入的文件可能会覆盖原先DEF的文件)。可以把硬盘拆下来挂到别的电脑当从盘或者接个移动硬盘,把数据恢复到移动硬盘里。具体的恢复方法看下文了解。工具/软件:AuroraDataRecovery步骤1:先下载并解压
大家的硬盘分区一般都会被分为C、D、E等等,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这些硬盘其实是可以自己来划分的,并不是固化的。通常C是指电脑硬盘主分区之一,一般用于储存或安装系统使用。建议C仅用于安装系统,安装的其他软件都放到其他磁盘中。硬盘分区有很多好处,比如硬盘方面规划,也方便管理,不同类型的文件都可以区分而来,方便管理互不干扰,避免了用户错误操作。在下载找文件时都比较方便,各类文件的下载地点都不同
转载 2024-07-05 04:14:18
529阅读
为什么需要缩小C?“我的电脑里C剩余空间为530GB,除了C外还有一个D,但D的空间不到30GB,另外还有两个隐藏分区,一个200MB,一个15GB。我想把C压缩空间拿出来单独建立一个分区,但在Windows 7的磁盘管理器里提示分区压缩已达到上限。想把C的多余空间划分一些给D,但在压缩C空间后,多出来的空间并不能分配给D使用。请问一下c空间太大怎么缩小呢?”可能有用户的电脑
很多朋友新电脑刚买回来打开发现明明自己机械硬盘1T或者1T机械加128G固态,但是却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分区,但是又不会分区现在教大家如何不用老毛桃大白菜之类的进pe系统里面就能直接创建新分区1 Win+R输入diskmgmt.msc2进入磁盘管理可以查看本机的C与E的容量及文件系统格式等信息,C只有99.90GB,就不分区了,需要将磁盘1中的本地磁盘E1024GB为其添加新分区3:右击本地磁盘
C与POSIX的历史C、UNIX、POSIX的存在是紧密相连的C和UNIX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贝尔实验室的设计,而贝尔有一项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协议:贝尔将不会把自身的研究扩张到软件领域,所以UNIX被免费发放给学者进行研究、重建;UNIX商标则被在数家公司之间专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黑客们改进了UNIX,并增加了很多变体,于是在1988年IEEE建立了POSIX标准,提供了一个类UNIX操作系统
本文主要是自己安装和重装Ubuntu系统的过程记录,机子为Acer(宏碁),UEFI引导。在Acer上的安装存在bios无法识别ubuntu系统的问题,故写此文章记之。本文仅供参考,不一定非常准确,有错误请轻喷。一 准备工作1 下载镜像文件首先你需要获得一个Ubuntu的镜像文件,Ubuntu是一个开源的系统,可以直接去官网下载,但是官网下载非常慢,所以这里可以选择国内镜像网站下载,我是从浙大镜像
     Linux虽然好,但说实话绝对是不适合一般用户使用。你想想移动硬盘分两个区那么Ubuntu第二个区十有八九就识别不了,你让一般用户怎么办...(当然这个问题用这里讲的方法好像也解决不了,只是用来举个例子)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做到开机时自动mount所有的可能的硬盘分区,USB设备等等。这里介绍的方法主要是来自SuperUser上这条回复。1.
Miix4由Win10专业版UEFI+GPT安装Ubuntu16.04或Kali2016双系统1.制作USB启动,在硬盘中分区推荐使用Universal USB Installer制作Win10、Ubuntu、Kali启动。 在硬盘中划分一块区域,保留“未使用”状态,用于安装Linux。2.修改BIOS设置Miix4在关机状态下,按音量下+电源键,或在开机时快速按F12,进入BIOS。 在
转载 5月前
101阅读
首先强调几点:1、不能调整系统。2、被调整盘上的数据会全部丢失(可先移至不重分的)。操作步骤:1、关闭所有应用程序,打开“控制面板”,打开“管理工具”,打开“计算机管理”。2、在左边栏中选择“存储”,再选择“磁盘管理”,在右边就会显示你计算机的磁盘分区情况,右下方则出现分区图示,这也就是我们要操作的地方。3、右键单击要修改的磁盘分区,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删除逻辑驱动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发现,
C爆满一直是广大用户老生常谈的痛点问题,即使我们已经度过了新手期,知道安装软件更改一下安装路径,知道打开软件更改一下缓存、下载位置,但即使小心翼翼保护着C,它的可用空间却在每天一点点的减少。变红,直到彻底爆满。大概有三个原因,很难根治。第一就是Windows系统更新,明明已经暂停了,它却总是偷偷自动下载更新,挤占C空间。第二就是流氓软件不给更改安装路径的机会,默认就只能安装在C(如谷歌浏览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