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将ATX电源的第14脚的电压拉低,ATX电源就开始工作,输出各组电压。如图7-1所示,只要将ATX电源的第14脚对地短接,ATX电源就能开始工作。    对于不能触发开机的主板,如果知道ATX电源的启动原理,就可以直接将ATX电源的第14脚对地短接而强行开机,以检查除了开机电路外其他的电路是否正常,如图7-2所示。  开机电路就是
转载 2024-06-14 10:36:18
87阅读
计算机主板上所用到的电压标准我们看一下主板上都需要哪些电压标准,这些电压标准都用于何种设备、如何得来的。VCCcore(1.3-2.0V):CPU核心工作电压,由主机电源+5V通过RC5057进行PWM变换而来。VTT(1.5V):CPU总线上拉电压。由专门的电压调整器提供。VCC2.5V:主要是CLOCK CHIP要用到,由专门的电压调整器提供。VCC1.8V:GMCH和ICH的核心工作电压,由
## 实现 BIOS 芯片电压的流程 要实现 BIOS 芯片电压的监测,你需要了解相关的步骤以及代码实现。以下是整个流程的总结表格: | 步骤 | 描述 | |------|--------------------------| | 1 | 确定硬件和软件环境 | | 2 | 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库 | | 3 |
原创 2024-10-04 06:40:12
60阅读
故障现象一:电脑运行温度上升很快,开机几分钟温度由30度升到50多度,且温度一直降不下来。根据CPU电源管理芯片的引脚定义测量芯片上的VCC,PVCC,BOOT脚的电压是否为12V,12V,5V,若有,为正常,若无,测需要检测与之相连的元件,供电脚上的限流电阻,电容和二极管是否正常.当CPU电源管理芯片的工作条件都满足后,即步骤1~5全正常,还没有CPU主供电产生,那可能就是电源管理芯片内部模块存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timing signoff的标准电压的±10%范围内进行。而我们进行power signoff时,一般是要求电压降IR-drop为3%。今天我们就通过一幅图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1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芯片的实际工作环境。芯片在实际工作中的电源,一般是由PCB上另外的一颗电源管理芯片(PMIC)来提供。然后再经过PCB连线,到达封装基板。再经过基板到达芯片。因此,当PM
转载 2023-08-26 12:57:57
247阅读
从有DIY的那天起,超频改造就从未停止,毕竟很多人享受DIY,享受的是这个动手的过程,但随着DIY日渐成熟,很多配套设施及软件的完备,许多情况都不用自己动手了。比如现在判定显卡具体电压,基本上可以从系统或BIOS中观测实现。这确实是最简单也是实用的办法,但也有人并不确定,究竟系统识别的电压是否准确呢?今天,就自己动手DIY,实际测量一下显卡电压到底是多少。我们将要动手实测HD6850的核心电压4+
cycloneII器件的每个bank都有VREF引脚,可用来独立支持任一种基准电压标准,其具有两重功能,如果某一I/Obank不使用基准电压标准,那么VREF引脚作为可用的I/O引脚。每个bank也有专用的VCCIO引脚,每个cycloneII器件都支持1.5V,1.8V,2.5V和3.3V的接口,各个独立的bank也支持不同的I/O电压标准。   每个I/O bank通过多个VCCIO
转载 2024-01-02 13:03:31
314阅读
前言笔者并不是专门做电源设计的,只是项目中用到了这一块,加上自己的调试和研究,于是记录下过程供参考。由于本人能力和精力有限,其中还有一些问题,资料只供参考。一、BQ2407XT充电芯片BQ2407XT充电芯片,支持单节锂电池充电。该器件由 USB 端口或交流适配器供电, 支持高达1.5A 的充电电流, 还具有输入过压保护功能, 因此在输入电压范围内支持非稳压适配器。BQ2407xT 具有动态电源路
本文档由参考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童老师撰写的实验报告,这里仅用于自己的平时学习需要,引用需要说明!!!TPS54340为内部集成NMOS开关的升压型Boost集成稳压器芯片,输入电压范围:2.9~32VDC;输出电压最高38V;开关电流峰值5A;开关频率100kHz~1.2MHz,由外部10脚电阻取值设置。该芯片具有使能端,4脚为低电平时,禁止输出,正常使用时,跳线帽J6应接Vin(靠左);5脚为软
转载 2024-01-15 21:32:21
436阅读
时钟电路的工作原理时钟电路的工作原理:DC3。5V电源给过二极管和L1(L1可以用0欧电阻代替)进入分频器后,分频器开始工作。,和晶体一起产生振荡,在晶体的两脚均可以看到波形。晶体的两脚之间的阻值在450-700之间。在它的两脚各有1V左右的电压,由分频器提供。晶体产生的频率总和是14。318M。总频OSC在分频器出来后送到PCI的B16脚和ISA的B30脚,这两脚叫OSC测试脚。也有的还送到南桥
  本文用于分析电源模块预偏置功能(prebias),长期更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一、目的  预偏置软启动:能够在上电过程中防止输出电容放电导致开关管Voltage Stress 过大而损坏开关管。  负载带压启动时,同步整流加pre-bias可防止启机时候拉底负载端电压产生倒灌电流或者输出电容能量回灌而损坏开关器件。二、原理  Pre-Bias也叫预偏置,是指在模块开机上电之前输出电容有一定
VL170 是威盛的Switch芯片,VL170封装为QFN28。 有人肯定问,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芯片来处理信号呢? 其实,我自己当初也有这样问题。调试学习,才弄明白。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清楚USB-C母座的PIN脚定义与C公头pin脚定义如图: 上图看到 USB-C公头A6 A7 是有pin脚焊盘的我们叫他为A面,可B6 B7是没有焊盘pin脚的,可以简单的称B面。当公头的A面对应板子的母
CMOS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英文缩写,CMOS随机存储器具有功耗低、可随机读写等特点。主板上的CMOS随机存储器通常集成在南桥芯片里,主要是存储硬件配置信息、系统口期时间等。CMOS电路如图8-10所示,它负责不间断地为南桥芯片里面的CMOS存储器提供电源,以保持CMOS存储器里的数据不丢失。CMOS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计算机断开市电时,主板上的纽扣电池通过二极管D2、CMOS跳线为南桥
LPC1788的引脚构成:port P0--P4每个Port有32个pin,P5有5个pin,所以GPIO共占有165个pin;30个电源的pin脚;晶振2个pin;RTC口3个pin;JAG口5个pin;2个pin的复位;1个是USB-D-2。共208个脚。这里就来一一分析一下。 一、电源分析 要弄清楚单片机的电源引脚,首先必须得对数字电路的电源标识有一个了解: VCC:C=cir
BOOST电路,一个作为硬件工程师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硬件电路。其在很多硬件领域都会运用到。就拿小白所在的手机/平板领域,其也用到了很多和BOOST相关的模块化设计。例如屏幕的背光模块,音频功放的SMART PA模块以及闪光灯驱动模块等等。虽用到了不同的IC,但其终究到底还是BOOST电路的延伸化设计。只要你能熟悉BOOST相关的知识,就能轻松了解其中的这些模块设计的原理。即使在遇到陌生的升压模块电
一、74HC595脚位图及说明 管脚说明:14脚:DS(SER),串行数据输入引脚13脚:OE,输出使能控制脚,它是低电才使能输出,所以接GND12脚:RCK(STCP),存储寄存器时钟输入引脚。上升沿时,数据从移位寄存器转存到存储寄存器。11脚:SCK(SHCP),移位寄存器时钟引脚,上升沿时,移位寄存器中的bit 数据整体后移,并接受新的bit(从SER输入)。10脚:MR,低电平时,清空移位
转载 2024-04-26 10:17:44
968阅读
微机接口技术是采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微处理器如何与“外部世界”进行最佳联结,以实现CPU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高效可靠的信息交换的一门技术。(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是指除CPU以外的所有设备和电路) 微机接口技术包括信息类的多种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和计算机技术的多门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设备驱动程序及操作系统)知识的应用。&n
电源是主机的心脏,为电脑的稳定工作源源不断提供能量。定位于不同市场区间的电源,其输出导线的数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离不开花花绿绿的这9种颜色:黄、红、橙、紫、蓝、白、灰、绿、黑(目前主流电源都省去了白线),那么,这些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着什么?它们与电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黄色:+12V  黄色的线路在电源中应该是数量较多的一种,随着加入了CPU和PCI-E显卡供电成分,+12V的作用在电源里举足轻重。
本质:BOOT电路本质上是单片机的引脚作用:BOOT电路的作用是用于确定单片机的启动模式使用方法:在单片机上电或者复位时给BOOT管脚设置为指定电平即可将单片机设置为指定启动模式。原理:单片机上电或复位后会先启动内部晶振,第四个SysTick时单片机内部电路会将BOOT引脚的值进行锁存,也就是保存BOOT引脚的值,再根据BOOT引脚的值确定不同的启动模式。数据手册数据手册中关于BOOT的相关说明如
英特这十年留下的梗还真不少,挤牙膏,一屁股坐牙膏管上把牙膏挤爆了,14纳米无限加工资,科技以换针脚为本,今天就说说英特尔换针脚的事,十年前,智能酷睿一代的诞生,英特尔把AMD先提出的CPU与GPU融合的理念率先实现,在一块基板上把CPU和集成核显的北桥封装在了一起,主板上也只剩下一颗孤零零的南桥芯片,英特尔也顺便把南桥芯片的名称改成了PCH,CPU的接口采用了1156针脚,AMD当时就傻了,这个明
  • 1
  • 2
  • 3
  • 4
  • 5